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因素与幼儿气质的相关性,为儿童保健工作及家庭养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中国幼儿气质量表(CTTS)测查儿童气质,结合一般情况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入组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并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气质特质的相关性。 【结果】 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子分与幼儿气质维度中的反应阈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注意分散呈正相关,成功性与节律性、持久性呈正相关,知识性与适应性呈负相关,道德宗教水平与活动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 【结论】 幼儿气质特征的多个维度与家庭养育环境特征有一定关联性,提示家庭氛围和养育态度等因素对幼儿气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婴幼儿早期气质发展的关系。【方法】在1、12、24个月分别对94名小儿进行家庭背景、母亲个性、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不同喂养方式和不同个性母亲之间12月时儿童的气质类型表现出差异,其他因素之间则未表现出差异;除与儿童一起的时间外,家庭养育方式各因素均与小儿气质纬度或多或少的相关关系。【结论】喂养方式和母亲个性特点对1岁儿童气质类型有一定影响;家庭养育方式对儿童早期气质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自信发展的常见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自信人格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4市城区学龄前儿童464名,进行家庭一般情况、家庭养育环境、儿童气质和自信水平测查与分析。 【结果】 女童自信水平高于男童;自信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气质的趋避性、适应性、持久性、反应强度、反应阈等维度与自信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家庭养育环境中的语言/认知、情感温暖、社会适应、活动多样性、环境气氛等儿童自信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结论】 学龄前儿童自信发展受性别、年龄、气质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家庭养育环境是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双向模式"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量化的角度,对儿童行为、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5所幼儿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家长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PTQ)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气质、行为呈显著性相关;其互动模型的拟合度尚可,可以接受;在父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儿童行为通过气质间接影响父亲的养育方式;在母亲的模型中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儿童气质通过行为间接影响母亲的养育方式。【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气质间可能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但因果路径正反过程并不一致:儿童行为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要大于养育方式对行为的影响,相比父亲,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养育方式、儿童气质的关系,为预防其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价值。【方法】对220例经感觉统合测定发现异常的儿童进行儿童气质测定和家庭养育方式调查。【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r=0.08):抚育困难型,中间近抚育困难型和发动缓慢型儿童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矫治比较困难。【结论】家庭养育方式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因素;困难型和发动缓慢型气质的儿童易于发生重度感觉统合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McDevitt SC教授编制《3~7岁儿童气质问卷》测查儿童气质,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儿童气质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许多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和维度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结论】 育儿者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为学龄前儿童气质和行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儿童气质及儿童行为问题的临床咨询与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孕母满32周进入研究队列,采用Carey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分别在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评价儿童气质及其家庭环境,并使用CBCL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价。【结果】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与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联系,共同解释56.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2)婴儿期阶段,气质"节律性"和"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母亲年龄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可以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3%;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和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可以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4.3%;学龄期时,气质"适应性"、"坚持性"、母亲年龄和家庭"教育材料"与学龄行为问题有密切联系,可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8.4%。儿童早期气质特点联合家庭环境("父母参与"、"父母情绪"和"教育材料")、母亲年龄以及儿童性别等因素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及早对高龄母亲、家庭养育环境不良、具有消极气质特点的男童采取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多中心研究证明家长抚养行为、亲子互动、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气质是先天的,但母亲情绪问题、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教育程度、亲子互动、环境的多样性等对儿童气质维度有一定影响.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发展影响显著.儿童早期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家庭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这个过程发展不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问题.对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的系统评价是家庭养育环境研究与促进的基础,国外<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HOME)>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国内自主编制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则是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本土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用NYLS《3-7岁儿童气质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日本S-M社会适应能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格人格问卷(成人)对杭州市542例3-6岁入托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无差异。启动缓慢型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18.18%,难养型12.07%,易养型8.57%。分裂强迫发生率各气质类型有明显差异(P=0.0003),启动缓慢型最高21.7%,其次为难养型11.4%。不同气质维度与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结论:启动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但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应重视此类儿童的教育及改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的养育压力及父母与儿童的日常活动对早期婴儿气质的影响。方法:以430名6月龄的婴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父母与孩子的日常活动问卷、幼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对父母的养育压力、父母与儿童的日常活动及婴儿气质进行调查。结果:母亲的养育压力与婴儿的积极情绪及活动性具有相关性,而父亲的养育压力中只有亲子互动失调与婴儿气质维度中的情绪和活动性有关。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与婴儿气质各维度之间均有相关性,但是父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与婴儿气质的各个维度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在婴儿与父母的日常活动中,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日常活动相对于父亲而言会更多地影响早期婴儿的气质,而且父母的养育压力均会影响到婴儿的气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4所幼儿园的667名儿童,应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应用自拟问卷调查家庭养育环境、早期喂养方式等气质影响因素的情况,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气质特点的影响因素。结果气质类型分布,易养型32.8%,中间近易养型28.9%,中间近难养型13.8%,难养型10.2%,启动缓慢型14.2%;积极气质类型合计占61.8%,消极气质类型合计占38.2%;不同性别、年龄儿童气质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质各维度得分中,男童的活动维度得分高于女童,而心境和反应阈维度得分低于女童(P0.05),反应强度和反应阈维度得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气质维度的相关因素有性别、6月龄内喂养方式、婴幼儿时期营养状况和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与否、6月龄内喂养方式、婴幼儿时期营养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气质特点的相关因素。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分布以积极气质类型为主,学龄前儿童气质发展受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岁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常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对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在济南、济宁、淄博、聊城、日照市城区人口随机抽取1~2岁儿童296名,进行家庭基本情况、《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国1~3岁幼儿气质问卷》、《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测定。分析一般因素、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等因素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关系。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母亲围生期精神状态、父母亲教育程度的儿童之间在社会情绪发展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5);家庭养育环境除忽视/惩罚因素外,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自理、语言/认知信息等因素均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均<0.01)。结论 儿童气质、父母教育程度和母亲孕期精神状况和家庭养育环境均可能影响儿童早期社会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茌平县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茌平县城镇和农村4所幼儿园共1 000名儿童,应用《3~7岁儿童气质测查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分析茌平县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在气质维度方面,该市儿童和常模组在9个维度上均有差异;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反应强度、持久性和注意分散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在活动水平和趋避性上无差异外,其他七个维度均存在差异。在气质类型上,该市儿童和常模组、不同年龄组儿童在五个气质类型间的分布不同;而男童和女童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无差异。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教育方法、儿童和父母关系、入托时间等均是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 【结论】 茌平县学龄前儿童各气质维度和气质类型在性别和年龄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儿童气质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维、哈、汉族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以促进不同民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6所小学中年龄为8~12岁的儿童876名,其中维吾尔族(维族)295名,哈萨克族(哈族)276名,汉族305名,应用中国8~12岁学龄儿童气质问卷(CSTS)、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症状问卷,1978)、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 1)维族和哈族儿童在“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被试”、“过分干涉”因子中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P<0.05)。2)在气质调查中,哈族儿童在“活动水平”和“坚持性”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P<0.05)。维族和哈族儿童在“适应性”因子中的得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3)维族儿童在“品行问题”和“冲动-多动” 因子中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儿童;哈族儿童“焦虑”因子分低于汉族儿童(P<0.05)。结论 维、汉、哈三个民族儿童在父母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和行为问题方面均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为寻求适合我国的儿童早期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济南历下区2个条件相近的社区分别随机选取63名和62名儿童,均进行常规儿童健康管理;实验组在6月龄、8月龄和1岁时在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养育环境测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育儿教育,18个月龄时进行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社会情绪性发展的测评,分析家长教育措施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家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失调域行为问题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个体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针对性育儿教育,指导家长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早期促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3~7岁儿童的气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特征,探究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32名儿童使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进行问卷调查。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气质类型分布中,易养型61名,占14. 1%;中间近易养型260名,占60. 2%;难养型19名,占4. 4%;中间偏难养型47名,占10. 9%;启动缓慢型45名,占10. 4%。不同气质类型间比较,家庭教养方式在接受性和鼓励独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儿童气质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性是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维度的影响因素,拒绝是规律性、适应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鼓励独立是规律性、适应性、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惩罚是活动水平、情绪本质维度的影响因素,保护担忧是趋避性、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气质以中间近易养型、易养型为主。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气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根据儿童气质特性选择适宜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指导家庭养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和“母亲育儿状况调查问卷”对110对母子的母亲养育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0.9%,各行为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退缩、抑郁、攻击、睡眠问题、破坏、躯体不适;母亲养育方式中的反应敏感性、干预控制和育儿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各项因子及总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注意对母亲的反应敏感性、干预控制和育儿焦虑的关注,重视对母亲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王巍  冯宁  倪锡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49-4850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的特点,探讨气质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13名正常体重健康儿童进行气质测定及分析。结果:①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气质维度可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教养要依据其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指导家长及幼教人员合理养育,防止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 采用中国儿童气质问卷测查量表,对600名3~7岁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北京市西域区儿童的主要气质类型分别为:易养型(41.2%)、中间偏易养型(36.7%)、困难型(9.7%)、中间偏难养型(7.1%),启动缓慢型(5.3%).不同性别儿童气质维度中,男童较女童活动水平、适应性、情绪本质、坚持性高(t值分别为5.135、3.970、2.102、3.479,均P<0.05),女童反应阈较男童高(t=-2.344,P<0.05).不同气质类型分布之间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5.900,P=0.207>0.05).不同年龄儿童气质维度比较,活动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气质测评,早期发现困难型气质儿童,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