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与C-erbB-2蛋白、P53蛋白、PCNA表达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其恶性程度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参照1988年WHO分类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包括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各20例)进行组织学分型和C-erbB-2蛋白、P53蛋白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P53蛋白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织学分型中微小型C-erbB-2蛋白、P53蛋白及PCNA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包膜型、滤泡型,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包膜型与滤泡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组织学分型与C-erbB-2蛋白、P53蛋白及PCNA免疫组化相结合是判断甲状腺头状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则C-erbB-2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C-erbB-2癌基因的表达与ER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58例原发乳腺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里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ER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C-erbB-2癌基因表达ER阳性率低,提示预后不良。C-erbB-2癌基因可作为判断预后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9例存档胰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9例胰腺癌C-erbB-2、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6.1%,66.7%。C-erbB-2在组织学Ⅰ级的阳性表达率(10/16)明显高于组织学Ⅲ级者(1/11)(P<0.01),而nm23在组织学Ⅰ级阳性表达率(7/16)明显低于组织学Ⅲ级者(10/11)(P<0.05)。两基因蛋白在临床分期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C-erbB-2、nm23的阳性表达率(15/25、20/25)均明显高于阴性组(3/14,6/14)(P<0.05)。结论:C-erbB-2,nm23的表达是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阳性表达者可能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nm23在胰腺癌组织中可能不显示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β-连环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勇  窦科 《医学争鸣》2002,23(12):1103-1105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应运地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β-连环蛋白半定量检测。结果:有49例(78%)原发性肝细胞癌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低分化癌的β-连环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FP高表达肝癌组高于AFP低表达组(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患者2a生存率(11%)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32%,P<0.05)。结论:β-连环蛋白表达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FP水平呈正相关,β-连环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预测食管癌的归轨和预后提供客观病理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用CEA单克隆抗体检测食管癌中CEA蛋白的表达,结果:91例食管癌CEA阳性率为49.45%,长期存活组阳性率为35.7%明显低于两年内死亡组的61.2%,两组差异显著(P<0.05),CEA弥漫性着色并浆着色者预后差,长期存活率低,且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P<0.05),结论:CEA表达阳性预后较差,术后长期生存率较低,且肿瘤组织CEA染色由膜到浆,由局限到弥漫,为肿瘤进展恶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蛋白产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P^53和C-erbB-2的表达。结果:67例乳腺癌中P53和C-erbB-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2%和28.4%,二者的阳性表达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和C-erbB-2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冯颖  黎卫平  蒋敏  马博  曾峰  朱骏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107-109
目的检测C-erbB-2、Ki-67及CD44v6,探讨这3个指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10例乳腺癌中C-erbB-2、Ki-67和CD44v6表达。并对110例乳腺癌作生存分析。结果在11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9%(56/110)、75,5%(83/110)和71.8%(79/110)。C-erbB-2阳性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erbB-2与CD44v6正相关(P<0.05),与Ki-67无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只有淋巴结转移,联合C-erbB-2、CD44v6检测是预后不良的指标。结论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C-erbB-2、CD44v6是乳腺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基质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方法:用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41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MMP-2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MMP-2 mRNA的表达率(25/41)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5/4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癌组织MMP-2mRNA的表达率(15/19)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1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侵及浆膜层者的表达率(13/18)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12/23),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2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与人类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3例食管癌及相应正常粘膜组织中nm23-H1基因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3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NDPK)的表达情况。结果:33例食管癌中有2例nm23-H1基因发生突变,并且该2例均有淋巴结转移。nm23-H1蛋白表达水平随浸润程度的增加表达下降(P<0.05)。nm23-H1蛋白在LN(+)组食管癌中表达率为56.3%,在LN(一)组表达率为88.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病理分期方面,nm23-H1在Ⅲ、Ⅳ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结论:人类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多基因表达及Agnor联合检测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组织进行EGF-R、P53、PCNA基因表达检测及AgNOR定量分析。结果 EGF-R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进展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早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P53表达: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进展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分别明显高于早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CNA表达: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进展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分别明显高于早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gNOR量的变化: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P<0.01),进展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与早期组和生存时间>3年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联合检测EGF-R、P53、PCNA和AgNOR有助于判断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15例大肠粘膜,39例大肠腺瘤和88例大肠腺癌进行检测。结果:15例正常大肠粘膜,39例大肠腺瘤和88例大肠腺 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0、10.3%、53.4%(P<0.01);Bcl-2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93.33%,61.54%,35.23%(P<0.01)。大肠癌P53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Bcl-2表达随机组织分级的降低而降低(P<0.05)。88例大肠癌中,P53阳性表达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36.2%,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的68.3%(P<0.01;Bcl-2阳性表达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64.52%,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的17.54%(P<0.01),结论:P53和Bcl-2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C erbB 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胃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C-erbB-2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5例胃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的C-erbB-2阳性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C-erbB-2阴性组患者的预后优于C-erbB-2阳性组(P<0.01);胃癌组织中C-erbB-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C-erbB-2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癌基因产物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产物β-catenin与胃癌发生、分型以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胃粘膜肠化生、10例不典型增生及49例胃癌标本中的β-catenin。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生组织中表达均正常,在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丢失,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为55.10%。浸润型胃癌异常表达率为69.69%,膨胀型2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异常表达率为33.33%,淋巴结转移者64.71%(P<0.05)。无远处转移者50%,有远处转移者100%(P<0.05)。结论 β-catenin与胃癌发生,Ming‘s分型密切相关,是肿瘤获得高侵袭转移潜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细支气管肺泡癌α1—抗胰蛋白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形态定量检测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组织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强弱与BAC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α1-AT阳性细胞浆平均吸光度(单位面积内相对含量)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60岁以上组高于60岁以下组(P<0.05);局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术后有远处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两组间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内短期死亡组显著低于1-3年以上生存组(P<0.01)。结果提示:α1-AT表达水平与BAC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其表达强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转移。α1-AT表达可能是BAC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erbB-2及nm23在侵袭性(即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侵袭性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及nm23产物的检测。结果:癌组织中C-erbB-2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3%.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病人术后生存年限负相关。nm23的表达正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年限正相关,与C-erbB-2的表达负相关。nm23的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类型无关。结论:C-erbB-2、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细胞中p53、C-erbB-2、p21WAF1和 CDK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C-erbB-2、p21WAF1和CDK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石腊切片上p53、C-erbB-2、p21WAF1和CDK4的表达.结果:p53、C-erbB-2、p21WAF1和CDK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63.3%、58.3%、41.6%;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中,p53、C-erbB-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P<0.01)显著相关,p21WAF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显著相关,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与组织分级及PR、ER表达无显著相关.CDK4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P<0.01)显著相关,与PR、ER无相关.结论:p53、C-erbB-2、p21WAF1和CDK4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特别是p53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判断乳腺癌的术后生存的独立有效指标,而综合应用上述指标可能更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cadherin(E-cad)在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19例正常食管上皮,52例食管鳞癌原发灶及其中20例淋巴结转移中E-cad的表达。结果:19例正常食管上皮中E-cad的着色为细胞膜着棕黄色,均有表达;食管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23.1%和5.0%,3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cad的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祺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 cad的表达减少与食管鳞癌的恶性进展有关,可做为判断食管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胃粘膜良恶生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提高胃癌诊断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98例胃癌,40例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a,bcl-2在正常胃粘膜中有弱阳性表达(10.0%),在不典型增生中为50%,在胃癌中为44.9%,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低分化者bcl-2表达率高,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b.c-erbB-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1%,其中中早期胃癌中的表达低(16.7%),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高,分别为80%,58.7%,二者与早期胃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c-erbB-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2,-B-2c参与胃粘膜的癌变过程,联合检测bcl-2,c-erbB-2可能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5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抑癌基因P15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其胃癌转移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原发性胃癌及138枚转移淋巴结中P15蛋白的表达。用已知食管癌阳性切片对照。结果:P15阳性表达率在原发癌中为28.3%;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5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表达(P<0.005),转移组原发癌P1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原发癌P15阳性表达率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5检测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及胃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P185C-erbB-2和P53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58例进展期胃癌,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27例癌旁肠上皮化生,20例正常胃粘膜中P185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a.P185C-erB-2的表达主要见于肠型胃癌(42.42%),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及弥漫胃癌均为阴性,P18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5),b.P53蛋白阳性表达可见于胃癌(55.17%),癌旁不典型增生(30%),癌旁肠上皮化生(22.22%),正常胃粘膜阴性,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胃癌P185C-erbB-2和P53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P185C-erbB-2的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变的标记,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检测在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