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软件质量的多因素性和不完全性,指出以灰色系统方法评价软件质量的优点,分析已有灰色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利用中心点三角权白化函数建立软件质量灰色评估模型,并对相关软件实例进行评估,为定量确定软件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灰色推理技术及其智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系统智能化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依据。本文提出了人工智能基于灰色信息的推理模型,该模型除进行符号模式匹配外,还进行灰色计算,是对模糊逻辑推理和Cantor集合理论的扩展;通过对软件质量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给出了软件质量评价的灰色计算模型;介绍了软件质量智能化灰色评价系(SQIGES)的基本结构及灰推理机的基本原理;得出了四个软件系统的质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软件质量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计算机软件质量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模型,为定量确评价软件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软件质量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集成的FGRD评价方法,即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理论、粗糙集理论与Delphi方法集成起来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价.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运用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用算例来说明利用FGRD方法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提高软件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的软件需求风险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软件需求对软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多数软件需求风险评估技术本质上都是基于主观的,而在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客观地依赖于度量技术进行软件需求风险分析的研究还很少.灰色聚类评估理论被尝试应用于软件需求风险分析,提出了软件需求因素分类树的概念,并且按照因素分类树逐层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了软件需求风险综合评估的灰色聚类模型,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为定量准确评价软件需求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户界面成为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用户界面评价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分析常见软件质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用户界面质量模型,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用户界面质量要素进行关联分析,实现了用户界面的定量评价,同时,在计算灰色关联度时,根据质量要素重要性不同的事实引入了权重向量,以得到更为合理的评价结果。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灰色理论与均匀设计在化工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报道了灰色理论与均匀设计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用来考察影响合成产率的各种因素并发现主要因素,根据均匀设计来安排试验,结果表明,灰色理论和均匀设计作为新兴的合成化学计量学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对化工过程的优化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妥善处理软件中的缺陷关系软件质量以及软件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利用开发过程中收集的软件缺陷的相关数据,依据灰色预测理论的核心:GM(1,1)来建立预测模型,对后续软件开发中缺陷的存在情况作出相应预测.实验表明该预测结果能指导软件组织较好地把握软件质量、合理分配测试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软件组织度量软件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聚类的图像检索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现有灰色系统研究成果的启发,将灰色聚类方法应用于CBIR的研究巾,建立了CBIR与灰色聚类的对应哭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灰色聚类的图像检索技术。该方法首先对用户主观性相似判断进行定性分析,确定若干个灰类;然后采用相应的训练算法建立各个灰类的白化函数;最后,采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数据库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检索结果集。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人类视觉感知的特点,同时又简化了问题的复杂度,从而使图像检索的效率与性能得以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0.
软件质量保证技术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软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软件工程方法、软件构件技术和软件质量管理标准等方面论述了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方法,重点阐述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方法以及软件构件模型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黑板结构的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主要有黑箱方法和白箱方法。所用方法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方法,故称之为灰箱方法。创新之处在于:首先,黑板结构被用来记录软件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信息,以作为自动生成的软件测试信息;其次,对基于黑板结构的灰箱方法各种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软件复用是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好的复用技术可以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带来高可靠、高性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软件新系统。面向对象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强有力的软件开发方法,并阐述了软件复用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面向对象与软件复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软件复用是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好的复用技术可以节约开发成本 ,缩短开发时间 ,带来高可靠、高性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软件新系统。面向对象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强有力的软件开发方法 ,可为软件复用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介绍了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并阐述了软件复用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软件构件技术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样过程构件技术在软件过程设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过程构件技术对于提高软件过程的设计效率,增强过程的可复用性以及保证软件过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针对软件演化过程(SEP)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过程构件的过程设计方法,通过对过程构件和连接件进行连接与组装,最后得到以Petri网形式描述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了,软件质量度量就是衡量软件品质的一种手段。本文分析了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建立了软件质量度量框架,并给出了常用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粒度可复用MIS组件与通用MIS引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军  乔旭峰 《计算机科学》2005,32(6):214-216
根据复用粒度的大小,可将软件复用技术分为代码复用、功能复用和应用复用3个层次。解决现今MIS应用开发所面临的困境,不仅需要深刻理解MIS应用的本质,也需要利用软件复用这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本文基于信息群的理论,介绍了如何实现数据库结构的复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通用MIS引擎。利用通用MIS引擎,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定制出所需的MIS应用。这样得到的MIS系统是廉价的、高质量的、灵活的和易于部署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在软件组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软件在世界经济中越发占据重要的位置,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如何保证软件的质量,提高软件产业的生产能力,发展和壮大软件产业,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发展出发,探讨如何依据ISO9000和CMM这样比较成熟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模型,进行软件组织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J. H. Poore 《Software》1988,18(11):1017-1027
Software is a product in serious need of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 effort notwithstand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has produced few metrics for aspects of software quality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he present paper suggests that, although universal metrics are elusive, metrics that are applicable and useful in a fully defined setting are readily available. A theory is presented that a well-defined software work group can articulate their operational concept of quality and derive useful metrics for that concept and thei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应用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思路——基于信息平台的开发模式,并对这种开发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探讨。信息平台是新近出现的一种中间件技术,其主旨是为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如提高质量、增加复用、提高生产率、降低维护),从而使得应用的开发和维护从根本上得到简化。不仅提出了信息平台理论,还给出了基于信息平台技术的软件开发模型,具有相当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