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取直接观察法,对该院7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观察40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时刻404次,实施手卫生255次,正确执行手卫生181次,依从率为63.12%,正确率为44.80%。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1.89%)和正确率(81.08%)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60.22%、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5,P0.001;χ2=5.671,P=0.017)。不同人员类别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73.76%)和正确率(60.18%)最高,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40.90%)和正确率(10.20%)最低;5个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0.00%),"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62.96%)。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正确率较低。不同科室、职业类别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不同,应重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取直接观察法,对该院7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观察40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时刻404次,实施手卫生255次,正确执行手卫生181次,依从率为63.12%,正确率为44.80%。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1.89%)和正确率(81.08%)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60.22%、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5,P<0.001;χ2=5.671,P=0.017)。不同人员类别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73.76%)和正确率(60.18%)最高,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40.90%)和正确率(10.20%)最低;5个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0.00%),“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62.96%)。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正确率较低。不同科室、职业类别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不同,应重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十堰市区基层民营口腔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现况。方法 2019年9—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十堰市区民营口腔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现况进行隐蔽式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岗位类别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结果 共调查民营口腔诊所26所,设有专用洗手设施的仅17所(占65.38%),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的12所(46.15%)。隐蔽式观察102名医务人员,观察有效手卫生时机2 183次,医务人员实际执行572次,手卫生依从率26.20%,正确率25.52%(146次)。不同岗位类别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30.80%)、正确率(31.85%)较其他岗位人员高。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后的依从率(76.24%)和正确率(40.26%)较其他手卫生时刻高,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仅为15.38%、24.72%。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时刻的依从率、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基层民营口腔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均较低,急需相关部门加强对基层民营口腔诊所的手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生与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况,以便进一步针对性地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采用单盲调查方法,对全院临床科室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观察,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69.28%(309/446),其中ICU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7.93%),内科手卫生依从率最低(63.03%),不同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医生(74.47%vs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指征手卫生中依从率最低的是接触患者前(43.04%),医生在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理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应重点强化医生和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和平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现状。方法 2018年5-11月期间以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和平区9家基层医院81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调查,同时现场观察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结果不同岗位、不同执业类别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各不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最高,分别为83.33%和69.44%;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最低,分别为44.44%和22.22%。医务人员不同时刻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各不同,接触患者体液后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最高,分别为80.00%和45.0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依从率和正确率最低,分别为51.67%和28.33%。结论天津市和平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是正确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及监管,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出对策。方法对该院2013年8月临床科室在岗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2 189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2.13%。在所设计的6种情况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4.46%~92.00%,其中摘手套后手卫生依从率(92.00%)最高,其次为无菌操作前(74.03%)、接触体液等后(72.43%)、接触患者环境后(66.23%)、接触患者后(61.03%)和接触患者前(54.46%)。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7,P=0.002);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67.70%,明显高于护士的59.92%(χ2=10.903,P=0.001),医生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和接触体液等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院手卫生管理体系已初具模型;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对有效干预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在直接观察法的基础上设计隐蔽式调查方案控制偏倚,以真实地评估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2016年6月对北京市8所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隐蔽式调查,获取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直接标化,并与2015年通过直接观察法所获得的手卫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8.04%,正确率为88.68%。经直接标化后,ICU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1.29%),急诊科手卫生正确率最高(93.29%),神经内科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42.97%和82.35%);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高(69.02%和92.84%),保洁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37.25%和71.59%);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71.79%)、正确率最低(88.76%),清洁/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3.08%)、正确率最高(93.50%)。隐蔽式调查法所获得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低于直接观察法(均P0.05),正确率的差异程度不同。结论手卫生依从性在科室、人员、指征的分布中存在差异,需加强对手卫生重点环节的干预。采用普通直接观察法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手卫生调查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现状。方法 2017年1—6月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法,使用统一的WHO手卫生观察表格,每周一次对某院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7名医务人员,共观察应执行手卫生次数380次,实际执行次数86次,手卫生依从率22.63%,正确率53.49%。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80)。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1,P=0.038);医生手卫生正确率最高为88.89%,护工最低为0。在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中,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手卫生正确率最高,为100%。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2,P=0.005);接触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27.27%,无菌操作前的依从率最低为9.91%。不同指征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50,P=0.128)。不同时间段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揉搓时间不足(19次,占47.50%)及揉搓方法不对(21次,占52.50%)。结论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采取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某院2016年度实行手卫生绩效考核,同时邀请第三方(外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4次匿名调查,并比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第三方调查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0.68%,其中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2.72%、6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点科室(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的手卫生依从率(87.44%)高于外科科室(64.71%)和内科科室(5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分别为53.59%、58.07%、43.97%)。结论第三方手卫生调查能有效降低手卫生观察过程中的霍桑效应。手卫生绩效考核有助于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某综合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干预措施。方法设计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暗访、随机抽考等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2013年7-9月调查医务人员1 188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61.87%,其中洗手正确率58.90%。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71.00%)高于医生(57.80%)及其他医务人员(32.14%),洗手正确率(65.43%)高于其他医务人员(3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不同时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略有差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口敷料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81.58%;“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34.62%。调查中仅有297人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占总人次数的25.00%。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策略。方法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某内科病房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岗的59名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情况,并对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 59名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为69.6%,五个手卫生时刻的依从率分别为:接触患者前(59.7%)、进行无菌操作前(96.2%)、体液暴露后(97.7%)、接触患者后(56.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42.0%)。不同手卫生时刻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93,P0.001)。接触患者后不同职称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38)。接触患者前及接触患者后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5、16.123,P0.05)。结论护理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低,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强调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开展手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手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于2012年9-12月对该院2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结果共观察721次手卫生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为58.53%,其中选择速干手消毒剂擦手者占32.18%,流动水洗手者占26.35%,戴手套未采取其他手卫生措施者占19.42%。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以护士手卫生依从率(68.65%)最高,保洁员最低(39.25%)。“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以“接触患者体液后”最高(73.75%),其次是“接触患者后”(65.0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最低(47.85%)。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管理,针对不同岗位人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手卫生;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手卫生时刻; 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选取12个省市47所医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手卫生调查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73.70%(11 155/15 135)提升至干预后的78.70%(18 206/23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6,P0.01);干预后,不同地区中,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综合ICU、呼吸ICU、急诊ICU和外科ICU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直接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为手卫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23年4月,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对该院17个ICU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监测表。结果 使用隐蔽观察法共观察874次手卫生时机,执行手卫生时机501次,依从率57.32%,正确执行273次,正确率54.49%。不同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差异较大。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洁员的手卫生依从率(31.97%)低于护士(63.83%)、医生(58.77%)和其他人员(58.14%);保洁员的手卫生正确率(30.77%)低于护士(58.17%)。不同岗位人员及不同手卫生时刻未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患者后未执行任何手卫生措施的比率(84.75%)高于接触患者前(41.27%)、清洁无菌操作前(30.00%)、接触血液体液后(45.4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未执行任何手卫生措施的比率(66.67%)高于接触患者前和清洁无菌操作前。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步骤不全的比率及时间不够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大型医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2年7月开始某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从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建立手卫生文化5个方面采取措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深入临床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观察,将2012年1—6月(干预前)和2014年1—6月(干预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进行比较,观察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5.92%(8 369/11 023)、94.11%(7 782/8 269),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53.67%(5 127/9 553)、83.88%(3 642/4 3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岗位中,医生和护士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工人和其他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接触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干预前后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通过运用"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采取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以及建立手卫生文化的综合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大陆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为手卫生促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搜索我国大陆地区2015年以后开展的手卫生研究文献,由研究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严格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合格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结果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总体高于医生,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5.9%(95%CI:45.9%,65.8%)、66.0%(95%CI:58.8%,73.1%);医生、护士手卫生正确率分别为65.2%(95%CI:53.6%,76.9%)、67.9%(95%CI:56.9%,78.9%);三级医院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二级医院,ICU科室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高于普通科室。结论我国大陆地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特别加强基层医院和普通科室中手卫生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含贝达喹啉(BDQ)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国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BDQ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9月某院接受含BDQ治疗方案的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69例患者,其中10例(14.5%)为XDR-TB;63例(91.3%)完成24周含BDQ治疗,2例在治疗期间分别死于心脏骤停、呼吸衰竭,3例退组,1例失访。39例(56.5%)患者报告了108次不良事件,大部分不良事件被归为1级或2级(75次,69.4%),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为QT间期延长。治疗基线痰培养阳性29例(46.0%),第8、12、24周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93.1%(27例)、100.0%(29例)、93.1%(27例),2例患者痰培养于24周时复阳;痰培养阴转中位时间为24 d(四分位间距:14~61 d)。52例合并肺部空洞患者中,48例(92.3%)完成24周含BDQ治疗,12、24周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7.5%、64.6%。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24周含BDQ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MDR/XDR-TB患者痰培养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但需重视QT间期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