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开发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智能统计系统,一键生成各项质量指标统计图,实现质量指标统计的实时性和智能化,实时监控检验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及时率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参照我国2015年发布的临床检验质量指标WS/T 496-2017和ISO 15189:2012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要求,以SiemensAptio生化免疫自动化流水线中间体Centralink、Datalink为核心,结合Aptio自动化流水线各功能模块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自主开发实验室质量指标智能统计系统。结果本系统可实现统计的质量指标包括检验前阶段指标:抗凝标本凝集率、检验前周转时间(TAT)中位数等;检验中阶段指标: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实验室内TAT中位数等;检验后阶段指标3项,分别为检验报告不正确率、危急值通报率、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另增加统计的质量指标分别为:检验项目仪器分配统计,标本来源及数量统计,流水线模块故障率,标本流程TAT和仪器TAT的统计。实现了检验全程质量指标的时段性数据自动统计、一键生成,并以柱状图、箱线图和饼状图形式呈现,达到质量指标智能统计、简便直观呈现的目的。传统的上述质量指标统计需专人2个工作日方能完成,现仅需1 s即可完成。结论借助自主开发的质量指标智能统计软件,可对检验分析全过程的各项质量指标统计实现实时性和智能化,有利于检验分析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TAT,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自动审核软件系统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自动审核,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验报告时间。方法根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ISO15189对临床检验行业的要求和佛山市中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的需求建立自动审核规则,并修改检验信息系统,实现生化结果判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执行自动审核时将判断通过的标本发出报告。对检验中心门诊组从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的门诊流水线的所有生化检验标本进行验证,统计标本和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通过率,自动审核的标本周转时间(TAT)中位数。结果建立自动审核软件系统后,近半年的生化检验项目的通过率在69.00%~74.00%,标本的通过率维持在87.40%左右,自动审核的TAT中位数从50.15min降至44.70min,审核人员从2人减少为1人。结论建立自动审核软件系统可以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可以明显缩短TAT,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并持续改进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标本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整合信息系统与标本管理相关的数据采集、阈值设置、报告应答流程,实现标本管理全程信息化监控。比较未实施监控管理工作的2014年10月和实施信息化监控的2015年6月住院患者标本各环节周转时间。结果 2014年10月与2015年6月的标本比较,标本采集中位用时由43.5min下降至21.2min,标本转运中位用时由31.4min下降至10.3min。标本检验中位用时:临床急诊检验由29.6min下降至16.8min,生化检验由52.6min下降至32.5min。免疫检验由51.6min下降至36.5min。结论信息系统支持下实施急诊检验标本全程管理,可有效控制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以标本与数据流向,建立重要环节的节点控制程序,监控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全面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在LIS中设置节点控制程序,准确记录条码标本运转过程中的人-人、人-机交接等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校核检测与报告过程中易产生漏项和延误报告的环节。结果通过条码标本流程监控及实时校核,杜绝了标本交接及报告时间的随意性,控制了"复杂标本"检测漏项或漏发报告等现象。结论LIS中建立的节点控制能实时监控TAT,规范各个操作规程,责任明确,对提高检验质量、工作效率及满意度都有极大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LIS系统对我科急诊生化标本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进行分析,了解一天中各时间段、各环节TAT的情况,为优化检验科内各环节的流程,提高效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LIS系统导出急诊生化标本相关数据,包括签收时间、接收时间和报告审核时间,以获取各时间段TAT,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室改进措施前后的标本不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急诊生化标本的不合格率的高峰时段为8:00—10:00ain和10:00-12:00am,2012年1—6月和2012年7-12月急诊生化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0.08%和5.42%。结论:通过急诊生化标本TAT时间分析,可为实验室持续改进提供证据,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在微生物检验全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基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实现微生物检验样本的接收、培养、分纯、药敏等各个环节检验信息的累加、更新、储存、提取和传递。结果 改变了微生物检验原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了每份标本全流程各节点的操作内容、操作时间和操作者,提高了检验质量,降低了差错率,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无纸化。结论 基于LIS的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可实现微生物检验全流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实时监控的校验规则,实现检测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之间的信息互换,建立检测流程与各类检测仪器的信息采集,实现操作节点状态信息的规则校验,及时提示失误或警告,对标本的检测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监控。结果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检验标本全过程的节点监控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结论具备实时监控功能的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是检验质量控制的必要措施,对保障患者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制定九大类生化检验结果的审核规则。应用此规则对生化检验结果作自动审核判断。统计和观察实验室应用自动审核前后标本回报时间TAT(turnaround time)的变化。另外由主管技师及以上的工作人员随机抽查报告进行验证。结果门诊和住院生化检验的回报时间TAT(turnaround time)均有明显的缩短。自动审核报告通过率达75.2%,通过的报告正确率为100%;拦截的报告中,拦截正确率达98.1%。结论基于LIS的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有效实现了生化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和缩短了TAT。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差错,实现生化报告自动化、智能化审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以检验全过程和标本的流转为主线,对关键环节进行时间节点监控,建立"精确到点、责任到人"的检验标本全过程监控系统。方法 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无缝连接,设置关键时间节点并加以监控,准确记录以条码为唯一标识的检验标本在临床科室、运送员工、检验科室等各环节、各部门之间交接的时间和责任人。比较节点监控前后标本遗漏率、标本平均流转时间、结果审核及时率、门诊等待抽血的耗时及门诊标本平均结果审核时间。结果对检验标本实现时间节点监控后,减少了标本在交接过程及结果报告等各环节的主观随意性,在对临床科室和患者进行的调查反馈中发现,满意度由96.0%提高为97.6%;检验标本遗漏率由1.34%下降为0.57%;标本平均流转时间由47.2 min缩短为38.6 min;结果审核及时率由97.5%提高为98.6%;门诊患者等待抽血的时间由40~50 min缩短为20~30 min;门诊标本的平均结果审核时间由42.2 min缩短为37.1 min。结论 LIS中建立关键时间节点监控,实现"精确到点、责任到人"的监控,可提高标本周转的效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对保障患者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规工作状态下对生化检验回报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调查当前工作状态下该院常规生化检验从标本的采集到结果报告的时间(TAT),寻找影响结果报告的证据及怎样缩短结果报告的途径。方法测定从标本采集到报告发出的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分析影响各时间段的原因。结果平均回报时间是353min,标本从采集到上机是影响TAT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当前工作状态下,TAT基本能满足大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推进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缩短标本采集和上机的时间可望缩短TAT时间约1~2h。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提高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方法患者在交费或标本采集时生成条形码,并贴在标本容器上。根据条形码信息完成分送标本、传送资料、核实和处理标本、分析仪双向通讯、查询结果、打印报告、保存标本等实验室的常规操作。结果条形码技术在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后,实现从检验医嘱的生成、收费、标本采集、标本接收、标本检测、结果审核、到网上发报告全过程的高效、准确和严谨。结论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差错,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优化整个检验流程。条形码技术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代替手工方法进行临床实验室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分析。方法与上海杏和软件公司合作,利用信息系统中现有的申请时间、采样时间、接收时间、审核时间,设计相关统计程序,获得各样本TAT及其它相关数据。结果通过该统计程序得到住院、门诊或急诊标本TAT满足规定目标值百分率,以及未满足目标值的标本清单,方便分析TAT延长的原因,为实验室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案提供证据,从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两种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和分析基层医院在保证检测结果 准确可靠的基础上缩短完成急诊生化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 所需的时间.方法 采用1533例急诊生化标本,分为A组、B组两组,按两种检测方式进行检测,记录从血标本送实验室到检测报告发出所需时间.结果 A组(使用普通干燥管、美国贝克曼LX-20湿化学分析仪、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JS)急诊生化检测TAT平均时间为104分钟,B组(使用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美国强生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急诊生化检测TAT平均时间为26分钟.结论 在各级医院使用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专用的急诊干化学分析仪、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急诊生化检测并回报检测结果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血常规标本周转时间(TAT),为缩短TAT提供方向。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2月13-26日检验科急诊血常规标本TAT相关数据。使用EXCEL计算标本申请到采集、采集到送达、送达到签收、签收到检验、检验到报告、送达到报告和采集到报告的时间。并且分别以2、1、3h作为采集到送达、送达到报告、采集到报告的规定时间计算不及时率。对不同临床科室标本申请到采集时间,不同采集时间段采集到送达时间,以及不同送达时间段签收到报告TAT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共纳入住院急诊血常规标本6 691份,其中247份标本复片。申请到采集TAT最长(P50:601min,P90:1 244min),送达到报告TAT则最短(未复片P50:36min,P90:81min;复片P50:68min,P90:144min)。送达检验科的标本若无需复片,75%能在1h内报告,但是超过一半的需复片标本无法在1h内报告。器官移植、血液科和肿瘤科室申请到采集时间较长,而产科、感染科和心血管内科则较短。18:00到次日03:59采集的标本采集到送达不及时率较高,而08:00-09:59采集的标本不及时率较低。不管标本是否需要复检,06:00-07:29以及17:00-17:59送达检验科的急诊标本TAT延时的情况都较其他时段更为常见。结论检验科不应只着眼于自己控制范围内的实验室内TAT,还应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TAT,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反馈,以便全面监控检验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栋  施惠兰  刘瑾  李智 《检验医学》2012,27(12):1084-1086
目的通过对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深化改造和创新,优化门诊检验流程,减少差错率,提升满意度。方法门诊优化流程中针对非血液标本应用虚拟条码,结果审核中应用自动审核系统;使用2次条码校验减少差错率。结果流程优化后,非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由41 min缩短到22 min;自动审核系统的应用使血常规TAT由39 min缩短到31 min;2次条码校验的应用将误码造成的标本信息丢失率由万分之一、二降至零。结论门诊非血液标本实行无纸化是可行的,2次条码校验方法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检验差错率,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无缝连接,基于预制条形码实现微生物检验样本的接收、接种、培养、药敏试验、报告和质控等各个环节检验信息的记录存储、监控和传递。结果改变了原微生物检验复杂的手工操作流程,自动记录每份样本检验全流程各节点的操作者、操作内容以及操作时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检验质量,降低了差错率,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的无纸化。结论微生物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微生物检验全流程无纸化操作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改进相关功能。对比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前(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和改进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相同时间段内凝血功能常规检验的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TAT的变化。观察"不规范报告数"、"临床投诉量"和"满意率"等指标是否优化以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改进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和提醒功能,包括实现对标本全过程各节点的实时监控功能、增加患者采集信息的条目、增加采集和送检提醒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报警功能等。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下降(采集量不符合要求0.61%vs 0.20%,标本凝固0.41%vs 0.26%,溶血或脂血0.067%vs 0.038%,TAT超时0.23%vs 0.098%,患者基本资料不全0.16%vs 0.038%)。标本运送反应时间(TAT1)、送检时间(TAT2)、实验室报告时间(TAT3)的中位数值和TAT1+TAT2、TAT3的离群值占比均下降。标本在检验科之外的流转时间减少了10.5 min。评价指标上,由分析前错误导致的"不规范报告数"由7份减少到3份,"临床投诉量"由5次降为2次,临床对凝血功能常规检验流程和结果的总体满意率由89.7%上升为96.0%。结论改进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控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减少实验室不易觉察的分析前错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基层医院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上缩短完成急诊生化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所需的时间。方法采用1533例急诊生化标本,分为A组、B组两组,按两种检测方式进行检测,记录从血标本送实验室到检测报告发出所需时间。结果A组(使用普通干燥管、美国贝克曼LX-20湿化学分析仪、医院检验信息系统(US))急诊生化检测TAT平均时间为104分钟.B组(使用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美国强生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医院检验信息系统(US))急诊生化检测TAT平均时间为26分钟.结论在各级医院使用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专用的急诊干化学分析仪、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急诊生化检测并回报检测结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报告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衡量临床实验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和临床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对TAT的定义、监测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应用促凝剂/分离胶采血管、优化标本采集与运输流程、合理应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建议实验室设定合适的TAT目标值,参与临床实验室TAT的室间质评计划。另外,实验室应重视急诊报告TAT,为急诊患者赢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20.
探讨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在标本分析前阶段护士工作站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应用Code128编码动态现场打码,建立LIS、条形码流水线。结果表明,LIS及条形码的应用可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大大减少分析前的标本错误率,在护士工作站标本分析前阶段起着非常主要的质量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