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条形码技术监控血液标本检测全过程,以期实现对标本检验流程的全程监控。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IS)和LIS无缝连接,用条形码技术对以下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临床医生开单申请时间、采集标本时间、运送工人接收标本时间、检验人员核收标本时间、检测标本时间、结果审核时间、报告打印时间。通过条形码技术实现全程监控,并通过LIS统计报告回报时间(TAT),比较节点监控过程中实验室内TAT的目标值完成情况。结果不同急诊检验项目实验室外占用时间占总TAT的76.0%~88.9%,实验室内所用时间占TAT的11.10%~24.00%,离群值率下降。生化免疫流水线生化检验时段中位数为30 min,非流水线生化检验时段中位数为48 min。结论条形码技术应用对检验的全过程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实现了检验流程的全程质量监控;条形码管理标本和流水线的结合带来更高效的标本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和15项质量指标,初步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现状,为进一步改进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质量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和15项质量指标信息。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13项以率表示的质量指标转换为西格玛(σ)度量值进行评价,并与全国质量指标所反映的总体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间比对率总体水平为3σ,其余指标总体水平均达到最低可接受水平(3σ)。13项以率表示的质量指标σ水平均高于全国同期。急诊检验前标本周转时间(TAT)控制在15~50 min,常规检验前标本TAT为70~80 min;实验室内平均标本TAT免疫专业最长,分别为常规检验492 min和急诊检验223 min。结论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实验室间比对率等指标有待改进。临床实验室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性能,保障数据采集的简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2019—2021 年全国 15 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了解我国实验室质量水平,探索影响实 验室误差的因素,并为 15 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建立初步质量规范提供参考。 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联合 31 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并通过已开发的 Clinet?EQA 系 统在线回报结果,收集 2019—2021 年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和临床检验质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全国参加实验室 15 项临床检验 质量指标结果,同时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质量水平。 为探讨不同医院等级、信息化建设水平对质量指标结果的影响,按 照分类要素(专业、医院等级、信息化建设水平)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中 9 项指标(4 项标本可接受性指标、3 项检验报告指标 和 2 项周转时间指标)分专业进行统计分析;13 项指标(除外周转时间) 按照不同医院等级分为 5 组,根据医院信息系统 (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衡量参加实验室的信息建设水平,根据 HIS 和 LIS 的存在与否,将参加实验室分为 4 组进行统 计分析。 结果 2019—2021 年,全国共有 7 322 家实验室连续参加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其中 9 项指标(4 项标本可 接受性指标、3 项检验报告指标、血培养污染率和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所有年份的结果均达到 3σ 水平以上;危急值通报率 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所有年份的结果均达到 6σ 水平;室内质量控制项目开展率和实验室间比对率相对较差,所有年份的结 果均低于 3σ 水平;4 项标本可接受性指标中位数近 3 年呈逐年下降,实验室差错率有所降低。 按照分类要素统计分析结果显 示,11 项指标受医院等级和信息化水平的影响。 结论 15 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中大部分指标结果尚可,但有些质量指标结果 令人不满意,实验室应加强重点质量指标的监测,根据质量指标反馈的信息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15项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简称质控)指标的监测、分析,探讨如何合理利用15项质控指标来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2020年1—12月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标本类型错误率、血培养污染率、危急值通报率等15项医疗质控指标的监测结果.结果 全年质控指标监测显示,控制较满意的指标有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危急值通报率等6项,控制较稳定的有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检验前周转时间等6项,控制不满意但持续改进有所成效的指标有血培养污染率、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和检验报告错误率3项.结论 通过对15项医疗质控指标的监测,可实现对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监控改进效果,达到持续改进目的,从而更快、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室在线填报4个专业(生化、免疫、血尿粪常规、凝血)急诊和住院标本的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的第90百分位数;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表267份,实验室填报率91.0%;其中,完整填写标本TAT的实验室138家。4个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85%实验室集中在45 min内;4个专业住院标本检验前T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实验室集中在120 min内,血尿粪常规标本的TAT较免疫稍短;无论急诊还是住院标本,二级医院实验室的4个专业检验前TAT均小于三级医院(P0.05)。无论是急诊还是住院标本,4个专业的实验室内T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粪常规标本最短,其次是凝血,生化和免疫标本最长;80%实验室的生化、免疫、血尿粪常规、凝血的急诊标本实验室内TAT依次集中在30~120 min、30~180 min、60 min、15~120 min;80%实验室的血尿粪常规和凝血的住院标本实验室内TAT分别集中在120 min和180 min内,而20%实验室的生化和免疫的住院标本实验室内TAT分别≥240 min和≥300 min;无论急诊还是住院标本,两个等级医院实验室内标本TA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TAT差异较大,部分实验室需要优化标本周转环节,缩短标本TAT。  相似文献   

6.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对检验管理的重视增加,中国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分析中性能改进最为明显.这种进步应该归功于日常的室内质控的发展和各级临检中心室间质评(EQA)计划的开展.尽管临床实验室分析中性能取得了很大的改进,但同时应该意识到:实验室的工作不只是检验标本,还涉及到大量除分析全过程以外的其他方面,即全局性和支持性过程.中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目前正在开展一系列的检验关键质量指标的调查,例如危急值和报告周转时间(TAT)调查,以期通过这些质量指标的纵向监督来规范管理实验室操作,减少实验室误差.但是就全局性和支持性过程而言,中国还缺乏管理该过程的一套系统可比的管理方法[1].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经验,来提出有关建立适合中国临床检验全局性和支持性过程质量指标及相应规范的一些建议,从而实现检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标本类型错误率、危急值通报率等7项质量指标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目标(2015版)》中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合理利用这7项质量指标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检验质量。该研究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对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7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标本类型监测、统计、分析,以提高科室护理工作,可视为科室护理工作持续性改进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技术日益成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该科通过建立自动化流水线,实现了临床标本自动化检测,对TAT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建立自动化流水线优化了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在检验前、中、后环节建立属于微生物专业的质量指标,例如标本不合格率、室内质控执行率、室内质控失控率、危急值漏报率、血培养污染率等,并制订限值及监控周期,以优化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流程、促进质量改进、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检测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和临床检测仪器逐渐从过去的半自动分析推广到全自动分析仪器。工作模式也从过去的单个仪器的自动工作发展到现有装配线的全实验室自动化(TLA)或称为全过程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的综合建设引入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检验标本的自动处理和分析。集中管理,每种标本都是一人一管一综合报告,工作效率得到显着提高。本研究以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实验室流水线设备的功能设计为例对国产自动化实验室流水线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标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临床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总结了临床实验室TAT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TAT的定义、度量、期望值和改进方法。TAT是从申请试验到报告结果的时间(该时间可根据临床实验室实际情况调整),度量指标包括中位数、90%完成时间和阈外值率。对于可接受TAT,临床医生目前尚无一致同意的结果,临床实验室可将常规试验的90%完成时间(从标本登记到结果报告)60 min设定为最初TAT目标。改进TAT的方法包括使用气动传输系统、引入新的自动化设备、在急诊科中使用卫星实验室、用计算机临床申请输入系统、使用血浆或全血标本、仪器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联接和结果自动确认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建 立凝血检验的自动审核规则, 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方法根据指南设置 自动审核规则,包含质控、仪器 报警、样本质量核查、危急值、限值、Delta check、逻辑判断,进行规则覆盖率、正确率和适用性验证,计算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 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TAT),评估实施效果。结果根据 156 989份报告建立了7 个凝血项目的39条自动审核规则,规则覆盖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在2022年6- -10月临床应用阶段, 82 310份凝血检验报 告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5.12%,其中真阳性率16.19%,真阴性率75.12% , 假阳性率8.69%,假阴性率0%,实验室TAT缩短了 23 min(P<0.05)。结论通过建 立和实施自动审核规则,能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实验室TAT,提高凝血检验工作效率, 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临床和患者不满意度较高的生化检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临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统计西安市儿童医院生化检验TAT不合格率。2017年7-10月通过应用PDCA管理工具,购置生化流水线、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人员宣贯培训,观察生化检验TAT在改进前后的变化。结果 2017年7-10月,生化检验TAT不合格率由40.0%下降为1.2%。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由224min和313min下降至105min和154min。应用PDCA前后TAT不合格率、TAT中位数、TAT第90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PDCA管理工具能够缩短TAT,提高检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凝血检验的自动审核规则,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方法 根据指南设置自动审核规则,包含质控、仪器报警、样本质量核查、危急值、限值、Delta check、逻辑判断,进行规则覆盖率、正确率和适用性验证,计算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TAT),评估实施效果。结果 根据156 989份报告建立了7个凝血项目的39条自动审核规则,规则覆盖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在2022年6—10月临床应用阶段,82 310份凝血检验报告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5.12%,其中真阳性率16.19%,真阴性率75.12%,假阳性率8.69%,假阴性率0%,实验室TAT缩短了23 min(P<0.05)。结论 通过建立和实施自动审核规则,能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实验室TAT,提高凝血检验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绿色通道检验标本的周转时间(TAT)等质量指标,以考察绿色通道标本检验路径TAT质量目标的实施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撑。方法以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患者作为绿色通道组,以相应的普通急诊患者120例作为普通急诊组,统计开具检验申请单、标本采集、标本接收和报告发出4个时间段的TAT;分析各检验指标的阳性率、复检率、TAT超时原因和临床反馈指标。结果 97.5%的绿色通道标本的检测结果均在目标TAT(30min)内发出,绿色通道标本各个时间段的TAT及总TAT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普通急诊标本(P0.05);绿色通道溶栓患者血常规的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其他绿色通道患者(P0.05);绿色通道溶栓患者的凝血检测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急诊患者(P0.05)。结论该科绿色通道标本的TAT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定的质量目标,较好地支持了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制定九大类生化检验结果的审核规则。应用此规则对生化检验结果作自动审核判断。统计和观察实验室应用自动审核前后标本回报时间TAT(turnaround time)的变化。另外由主管技师及以上的工作人员随机抽查报告进行验证。结果门诊和住院生化检验的回报时间TAT(turnaround time)均有明显的缩短。自动审核报告通过率达75.2%,通过的报告正确率为100%;拦截的报告中,拦截正确率达98.1%。结论基于LIS的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有效实现了生化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和缩短了TAT。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差错,实现生化报告自动化、智能化审核。  相似文献   

17.
急诊生化检测TAT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生化实验室的门诊急诊及住院急诊标本TAT进行统计,分析TAT延长的原因,以便进一步缩短TAT。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TAT统计功能,统计某月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的TAT,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92.45%的门诊急诊标本TAT<60min,平均TAT为28min,达到预期目标,TAT>60min标本有200份,占7.55%;85.05%的住院急诊标本TAT<60min,未达到预期目标,平均TAT为31分钟。结论:TAT延长的原因包括:高峰期仪器的拥堵、非急诊项目的标本多、仪器保养维护以及检测人员的责任心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急诊检验周转时间(TAT)建立初步质量规范。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联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并通过已开发的室间质量评价系统在线回报结果, 收集2019—2021年实验室的基本信息、急诊各专业(生化、自动化免疫、三大常规和凝血)以及4个具体检验项目[血钾、肌钙蛋白I/T、白细胞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质量指标数据, TAT回报指定月份的月中位数和月第90百分位数(P90)。计算回报实验室TAT[以M(Q1, Q3)表示], 并对2021年第2次结果进行分级(三级医院2 422家和二级医院5 088家)统计, 了解不同医院等级间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的差异。结果 2019—2021年回报实验室数分别为9 540、9 709和10 653家。各专业检验前TAT差异不大, 结果较为稳定, 月中位数分布约在15(10, 30)min, 月P90分布约在20(10, 30)min。各专业实验室内TAT月中位数分布结果显示, 自动化免疫≥生化>凝血>三大常规, 最近一次(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报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华西医院临检急诊标本的危急值结果,统计危急值通知率并分析未通知原因,于下半年开始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和每月通报危急值通知情况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2014年临检急诊标本共有危急值2 648例,电话通知1 950例,上半年总通知率为61.4%,下半年总通知率为81.4%,12月通知率为全年最高,达97.72%。结论 加强危急值通知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临床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临床检验全过程指从发出检验申请到其接收到检验报告的全部过程。研究发现检验之外阶段的差错率最高。ISO 15189:2012要求建立质量指标监测和评估检验全过程关键环节的实验室性能。质量指标是重要的质量改进工具,能有效识别误差,持续动态地监控检验全过程质量。国际临床生化与检验医学联合会建立的质量指标模型推动了质量指标在医学实验室的应用,其组织的外部质量保证计划使得实验室可以将其自身性能与其他参与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