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放置VenaTech LP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栓塞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7例放置VenaTech LP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一次成功,术后于血栓急性期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随访1~36个月,未发生放置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 VenaTech LP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全组6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于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国产腔静脉滤器,讲解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患者心理护理、术后抗凝溶栓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无滤器断裂、移位和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肺栓塞发生。出院后随访48人(73%),行下肢和腔静脉造影,无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国产腔静脉滤器价格低廉,大多数患者易于接受。本组65例患者在术后未发生与滤器安放有关的并发症,说明通过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国产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栓塞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8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永久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应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较为简单、安全和有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指导和正确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应用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及肺栓塞的近期发生率。方法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辅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全部病例介入操作成功。术后2周内29例患者的下肢水肿及疼痛消失,其余7例患侧肢体肿胀、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例发生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对全部病例临床观察3月至半年,本组没有发生滤器移位及肺栓塞,也没有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并能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4年为预防致命性肺栓塞,于下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7例,上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1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1月~2 0 0 3年10月收治下肢静脉以上血栓近2 0 0例,其中有7例植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男4例,女3例,年龄18~4 7岁,平均年龄33.4岁;另有1例6 0岁女患因左肩颈部软组织炎症,出现左锁骨下静脉、左颈总静脉血栓,在上腔静脉左心房入口以上植入临时滤器1枚。以上8例患者中有4例经肺部增强CT和肺动脉造影证实有肺栓塞存在。临时滤器植入后皆以0 .0 38超滑导丝过血栓段,引入溶栓导管,以尿激酶2 0万~10 0万U d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5例,均经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进行插管溶栓联合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溶栓后治愈2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溶栓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复查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位置无改变34例,滤器偏斜1例.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下肢诛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眶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放成功,12例患者溶栓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通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8.58±15.02)%;健、患侧肢体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11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通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1.89±13.56)%。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1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到肾静脉开口下的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总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1-6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局部导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治体会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于放化疗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2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成功,无肺栓塞发生;16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过程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9例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时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及时检测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再发晕厥的因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0例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期间再发晕厥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常规检查、起搏器程控、动态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肺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倾斜试验等检查.结果 平均随访(47±31)个月,共有20例患者发生晕厥.明确病因者17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相关的晕厥患者9例.血管迷走性晕厥3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起搏器相关2例,肺栓塞1例.病因不明者3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术后再发晕厥因为复杂,排除起搏器功能障碍后应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肺栓塞等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实践,探讨该类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5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无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下腔深静脉滤器置入和溶栓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经超声检查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已发生肺动脉栓塞,均接受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180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成功,滤器全部置入在肾静脉水平下方1~3 cm的下腔静脉之内,无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部血栓形成,149例(82.8%)随诊1、6、12个月,其中55例(30.6%)随诊超过36个月,均未见有滤器漂移、变形、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出现致死性肺动脉栓塞;腔静脉通畅率约95.6%.结论 腔静脉滤器置入是目前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Trellis振动溶栓仪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全组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首先放置国产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切开股静脉,行Fogarty取栓管取栓,然后进行静脉造影,置入Trellis振动溶栓仪振动溶栓后Fogarty取栓管取栓,再次行静脉造影,比较前后溶栓效果。结果:在国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10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首次Fogarty取栓管取栓后。7例虽然取出部分血栓,且导管可进入下腔静脉,但静脉造影可见静脉腔内仍有大量附壁血栓,管腔重度狭窄。插入振动溶栓导管进行静脉内振动溶栓后,通过振动溶栓导管吸栓孔可吸出少量已溶解的软血栓。撤出振动溶栓导管再次利用Fogarty取栓管取栓时则可取出大量已部分机化的附壁血栓。再次静脉造影可见静脉腔明显增宽,静脉壁较前明显光滑。2例Fogarty取栓管直接取栓无效,改为先行Trellis振动溶栓仪振动溶栓,有效的溶解了附壁血栓,再行Fogarty取栓管取栓成功。1例无法置入Trellis振动溶栓仪,溶栓失败,有效率90%。结论:国产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肺动脉栓塞,Trellis振动溶栓仪可以有效的溶解深静脉血栓,并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腔静脉滤器结构、功能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栓塞已愈来愈广泛,其预防效果是由具体结构决定的。此外,作为一种心血管介入器械,还应满足介入时的低影响,尽可能减少其副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腔静脉滤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腔静脉滤器结构、功能和预防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导致的腔静脉综合征,包括肢体的静脉阻塞和水肿,这些症状让患者难以忍受。即使患者预期寿命只有几天或者几周,及时地解除静脉梗阻也是十分必要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迅速缓解症状等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插管注入开塞露对缓解妇科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妇科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开塞露直接纳肛,试验组用50ml注射器连接16号吸痰管轻插入肛门15-20cm,注入同等量开塞露通便,比较两者患者用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1);实验组排便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插管注入开塞露纳肛在缓解妇产科便秘患者中安全、实用、可靠,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因妇产科术后出血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后15例,子宫切除术后4例.结果 19例患者均为子宫动脉出血,全部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并进行栓塞治疗,均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无器官缺血坏死、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在妇产科术后出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上具有微创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更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妇产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