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病人 男 ,10岁。间断哮喘 2年 ,高热、气促 2 0d。查体 :口唇、甲床发绀 ,声嘶 ,双侧肺可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X线胸片示双侧肺支气管肺炎。胸部CT示气管内肿瘤或异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方有新生物 ,堵塞管腔 2 / 3。1999年 5手术。胸骨切迹上切开气管前壁 ,气管插管 ,接呼吸机。向上延伸切开气管壁约 4cm ,见肿物位于气管后壁 ,卵圆形 ,约 6cm× 4cm ,结节状隆起 ,堵塞管腔 2 / 3。切开肿物表面包膜 ,完整剥离肿物 ,气管后壁无破损 ,修剪多余气管粘膜后 ,5 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1号丝线间断缝合气管前壁切口 ,保留…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16岁 ,身高 16 5cm ,体重5 0kg。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 2 0 0 0年 1月 2 4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麻醉诱导用异丙酚70mg、芬太尼 0 7mg和维库溴铵 8mg气管内插管。常规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 ,刺中锁骨下动脉 ,拔针压迫止血后改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 ,由于解剖标志不清 ,向胸锁关节后缘试穿2次失败后向外侧略改进针方向 ,穿刺成功 ,顺利置入 18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测中心静脉压 (CVP) 7cmH2 O。听诊双侧呼吸音清晰 ,追加芬太尼 1 1mg、维库溴铵 8mg后手术开始。测ACT为13…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 ,5 9岁。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偶吐白色泡沫痰 ,继之出现胸闷、憋喘 ,活动后症状加重。但无胸疼、心悸 ,无发热、寒战。既往有“胃溃疡病史”30年。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片示右上中纵隔气管分叉上方一不规则块影 ,约 6 0cm× 7 8cm× 5 6cm ,边缘锐利清晰 ,其内密度不均 ,可见大量高密度钙化影 ,部分融合成块状 (图1) ,气管受压变形 ,并向左推移 ,食管亦受压移位 ;右肺上叶稍受压 ,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2 0 0 2年 10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胸 ,见右胸腔内少量淡血性…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施行全麻插管时 ,较少出现心搏骤停 ,近年来笔者遇到 2例此类患者 ,现报告如下。例 1,患者男 ,2 5岁 ,浓硫酸烧伤 ,总面积 6 0 %TBSA ,其中Ⅲ度 38% ,右侧股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伤后 16d入院。伤后 5 1d在全麻插管下行第 2次清创植皮术。在诱导麻醉时突发室颤 ,进而心跳停止 ,此时患者昏迷 ,瞳孔散大 ,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行气管插管 ,人工维持呼吸 ,同时给予肾上腺素 1mg分次静脉推注。电除颤 3次 ,能量从 2 0 0J增至 36 0J。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纠正室性早搏 ,静脉推注 5 %碳酸氢钠 ,纠正…  相似文献   

5.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手术结束后 ,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 ,容易发生并发症 ,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探讨 44 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观察麻醉恢复室收治的病人共 44 0例 ,年龄2 1天~ 85岁 ,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骨科、腹腔镜和胸腔镜手术、泌尿外科和五官科择期手术。其中成人2 80例 ,包括气管插管全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硬外麻 2 6 7例 ,硬外加静脉全麻或单纯静脉全麻 13例 ;小儿 (年龄≤ 14岁以下 ) 16 0例 ,包括气管插管全麻 5 7例 ,硬外加静脉全麻或单纯静脉全…  相似文献   

6.
静脉吗啡用于小儿矫形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静脉持续注入吗啡用于小儿漏斗胸及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Ⅲ级 ,择期行漏斗胸或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患儿 3 6例 ,年龄 ( 6 63± 3 3 5 )岁 ,体重 ( 2 1 0 8±6 65 )kg ,男 2 3例 ,女 13例。术前漏斗胸病人常规肌注哌替啶、异丙嗪各 1mg/kg、东莨菪碱 0 0 1mg/kg ,脊柱侧弯无术前用药 ,入室后选择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静脉诱导药均选择芬太尼、潘库溴铵、丙泊酚 ,以芬太尼、异氟醚、N2 O维持 ,术中芬太尼应用总量漏斗胸矫形术患儿平均为 2~ 4 μg/kg ,脊柱…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于 1 995年及 1 998年分别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气管肿瘤切除术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例 1 男 ,2 1岁。进行性呼吸困难 2个月。查体见病人呈端坐呼吸 ,三凹征明显。CT示气管隆凸上 3cm处可见气管右壁突向管腔肿物 ,纵轴长约 2cm ,无分叶 ,蒂较宽 ,阻塞管腔近 80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距切牙 2 2cm处气管内可见表面光滑肿物附着右侧壁。 1 995年 1 2月手术 ,右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转流。经右侧第 5肋间入胸腔。平奇静脉下缘切开气管前外侧 ,完整切除肿瘤 ,缝合气管 ,用周围组织加固。术后病理诊断气管涎腺混合瘤。例 2 男 ,34…  相似文献   

8.
不同麻醉诱导药对血钾浓度变化及肌颤和肌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以及异丙酚麻醉诱导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血钾升高、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静脉诱导,静注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和插管后测定血清钾浓度,并观察诱导期病人肌颤及术后病人肌痛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病人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的血钾浓度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患儿,7岁,诊断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行双侧后鼻孔成形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诱导前先嘱病儿咬住牙垫,再静注安定2mg、γ-羟基丁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气管内插管应用呼吸机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病人6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前静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对照组(Ⅱ组):不给予任何支气管扩张药物。分别观察并监测气管内插管应用呼吸机后1、4和6h的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压力、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结果Ⅰ组各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以及气道阻力明显低于Ⅱ组(P<0.05),而胸肺顺应性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降低COPD病人气管内插管后的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左上叶支气管内恶性畸胎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上叶支气管内恶性畸胎瘤1例黄志雄,王芳仁,赵安来,郭跃明,刘清安病人女,49岁。咳嗽、有痰、胸闷、气促4个月。X线胸片示左上肺野有直径约6cm块影,内缘呈分叶状,左上叶肺不张。CT报告亦证实。遂于1991年9月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经左后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剑突下与双侧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电视胸腔镜扩大胸腺切除治疗65例MG的临床资料。剑突下入路组44例,单腔气管插管,取"人"字位,两腿分开,剑突下正中做一2 cm直切口,该切口作为胸腔镜孔,左、右肋弓下缘各做一0. 5 cm切口,此切口作为操作孔;双侧胸入路组21例,双腔气管插管,左、右各取3个0. 5~1. 0 cm操作孔。完整切除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疗效[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提出的分类系统评估]。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延迟拔管、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剑突下入路组手术时间(136. 4±27. 5) min,明显短于双侧胸入路组(155. 0±30. 6) min(t=2. 461,P=0. 017)。剑突下入路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低于双侧胸入路组(P 0. 05)。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失访5例,60例随访16~58个月,平均27个月,1例死亡,2组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Z=-0. 532,P=0. 594)。结论剑突下或双侧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安全可行,效果相当,其中剑突下入路能很大程度减轻MG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静脉内插管高价营养疗法的应用已日益广泛.据报道中心静脉插管的并发症为3~6%,常见的有单侧水胸、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本文描述中心静脉高价营养所致双侧水胸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以利于认识这种致命性并发症.病例1,34岁男性,入院作白血病化疗.左锁骨下静脉插管高营养治疗.插管24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双侧胸膜腔大量积液.速尿和毛地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儿术后镇痛开展较为广泛 ,但较之成人术后镇痛尚有距离。现将我院近 1年来静脉镇痛作一小结 ,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小儿术后镇痛。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自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5月共开展 75 0例术后镇痛 ,病人年龄分布见表 1。其中 ,胸科手术 (漏斗胸、肺囊肿、胸内肿瘤等 ) 70例 ,骨科手术 (先天性脊柱侧弯、髋脱位等 ) 10 0例 ,普外科手术 72例 ,泌尿科手术 15 6例 ,颅脑手术 11例 ,急症手术 2 6 6例 ,其他手术 75例。方法 患儿入室后 ,开放静脉 ,全麻气管内插管麻醉 (16 2例 ) ,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下行气管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人改良面罩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16例,ASA Ⅰ或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采用自制改良面罩辅助通气,纤支镜引导下行经鼻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监测病人心电图、HR、 SpO2,并记录纤支镜气管插管过程的时间、插管前2 min和插管后即刻病人的收缩压(SP)、舒张压 (DP)、HR及SpO2。结果 16例病人全部气管插管成功,纤支镜气管插管过程最短时间2 min,最长时间23 min,平均时间(14±6)min,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心电图无异常,SpO2≥99%,术后随访所有病人均无声嘶、喉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面罩用于经鼻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通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F5组,芬太尼5μg/kg;F10组,芬太尼10μg/kg。余诱导用药相同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CA),同时监测BP、HR、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两组V-MCA均明显降低(P<0.01);血压在插管前降低(P<0.01),插管后恢复麻醉前水平。但两组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能抑制插管刺激引起的脑血流量增加和心血管反应,减少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院对 10 94例全麻病人采用两种诱导方法下行气管插管 ,观察了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0 94例中男 6 5 4例 ,女 44 0例。胸外科手术 72 6例 ,口腔外科手术 143例 ,脑外科手术 2 2 5例。本组全部常规麻醉前用药后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 ,麻醉诱导分两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40岁 ,体重 6 6kg。因呼吸困难 3年 ,加重半年而入院。经纤支镜及CT等检查 ,确诊为气管内肿瘤 ,使管腔大半阻塞 ,同时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气管加重阻塞。针对上述情况 ,决定先在局麻下双股静脉及右股动脉插管 ,行心肺转流。开始前 ,先静注安定 10mg及硫喷妥钠 2 0  相似文献   

19.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颌胸疤痕挛缩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颈部烧伤后部分病人可引起颌胸疤痕挛缩 ,使头部后仰受限 ,造成气管插管困难。我们应用国产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插管[1] ,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择期颌胸疤痕挛缩切疤植皮手术患者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16~ 47岁。插管前检查和Mallampati分级等各项评估均提示为插管困难。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由食管气管引导管、光索和电源盒三部分组成。食管气管引导管的设计类似于食管气管联合导气管[2 ] 。但它由单腔组成 ,进入食管部分为盲端 ,盲端上方为椭圆形导气孔 ,盲端…  相似文献   

20.
艾司洛尔与表面麻醉抑制插管反应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目的比较观察全麻病人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艾司洛尔或用表面麻醉抑制插管反应 时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Ⅰ组为艾司洛尔组,Ⅱ组为单纯喉气管表面麻醉(LTA)组,Ⅲ组为口咽表面喷雾加LTA组。静注芬太尼2μg·kg-1,异丙酚2mg·kg-1,维库溴铵0.1mg·kg-1诱导插管。Ⅰ组病人插管前2min,静注艾司洛尔2mg·kg-1;Ⅱ组病人用喉镜暴露声门,用1%地卡因2.5ml行会厌、声门及气管内的表面麻醉2min后再行插管;Ⅲ组病人于麻醉前清醒时,用1%地卡因约0.5ml作舌背、软腭、咽及喉部喷雾,其余操作均与Ⅱ组相同。结果除Ⅰ组病人在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心率明显低于Ⅱ、Ⅲ组外(P<0.05),其它两组病人在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HRV和LF在插管前后只有Ⅲ组保持不变,而Ⅰ、Ⅱ组病人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均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病人的LF/HF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出现明显降低(P<0.05),与Ⅰ、Ⅱ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插管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不能抑制应激反应的产生;表面麻醉能从根本上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但在插入喉镜前仍需完善的口咽喉部局麻作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