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家四部委在《通知》中表示,新政策将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要求,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更大。2019年3月26日,中国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出台,明确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方向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市场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落地了,维持5年的旧补贴时代彻底告别,2019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变之年,对产业链价量冲击不可避免。日前,光大证券在《补贴退坡:格局生变,大浪淘沙始见金——新能源汽车2019补贴退坡深度分析报告》一文中对事件影响和产业格局变化进行深度解读,笔者选取部分内容作分享。补贴超额退坡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1.行业加速出清洗牌,仅有少数头部企业通过对技术与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可谓是荣耀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全球市场约半数,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根据规定,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到2020年年底补贴将完全退出。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阶段,车企需要面临市场"洗牌"的大考。习近平主席在给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信  相似文献   

4.
正2月1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并设置了4个月的过渡期,新的补贴政策自6月12日起执行。《通知》在提高了补贴门槛的同时,补贴金额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对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最高档位补贴金额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  相似文献   

5.
<正>继2019年7月、8月后,新能源汽车再次出现下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8万辆,同比下降高达34.2%。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与补贴退坡直接相关。2019年6月25日后,2019年新能  相似文献   

6.
<正>新能源政策性补贴实施已经过去了几个年头,对于很多城市的购车人群来说,补贴的优惠已经成为他们考虑购买新能源车型的一种习惯。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机制已经提上日程,而且很多权威专家学者建议尽快兑现补贴额度退坡的承诺,并加快退坡的幅度。此前也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原定2019年的补贴退坡节点或  相似文献   

7.
新闻     
《汽车与配件》2020,(2):14-2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期向好。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自2020年7月1日以后,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继续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2019年,受到宏观经济压力、排放标准切换、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从2019年7月开始出现下滑。但从全年来看,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超过120.6万辆。从趋势上看,2019年11月、12月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已经回到退坡以前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政策退坡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恢复中。  相似文献   

8.
2019年市场回顾2019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整体汽车市场下滑、排放标准升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度出现年度产销量回落。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降4.0%,占整体汽车销量的4.68%。电动物流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细分市场,也是新能源商用车主要车型,2019年电动物流车产量受到补贴退坡影响较大,产量6.22万辆,同比下降43.7%,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见图1)。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出台,提升了纯电动和插电式商用车方面的技术要求,且补贴额度大幅下滑。对比近三年的补贴政策,可以发现补贴技术要求及具体措施的演变。同时,结合近两年的市场表现,笔者分析了补贴新政对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影响。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迅猛发展。2018年产销分别达127万辆和125.6万辆,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达到20.1和20.3万辆(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但是产量同比下滑0.4%,销量同比微涨2.6%,增速远远落后于乘用车。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商用车补贴继续退坡,平均较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开始告别高额补贴,进入后补贴时代,整个产业将经历一个断奶的阵痛期。这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压力山大,面临洗牌。短期下滑从2019年6月25日起,新能源退补过渡期正式结束。7月、8月作为退补后的两个销售月,高歌猛进的新能源车市急转直下,出现"两连降"。原本火爆的销售店变得门可罗雀,似乎一夜之间原本着急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突然消失了。数据显示,7  相似文献   

11.
车坛传真     
正新能源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延长两年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以及免征购置税延长两年的政策。对于正在经历"寒冬"的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补贴退坡暂缓,无疑为新能源车商们提供了更久的"回暖"时间和更长的自救空间。为促进汽车消费,会议确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  相似文献   

12.
《汽车纵横》2020,(2):54-54
|2019年全年|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2019年,新能源受补贴退坡影响,下半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3.
<正>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5万台,同比下降33.4%,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罕见的出现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随着2019年上半年的结束,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了后补贴时代。随着新能源车补贴退坡,自主车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从这个"分水岭"起,不仅国家补贴标准降低50%以上,地方政府补贴在经过3个月过渡期后,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实际上,补贴大幅退坡并非突如其来。早在3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补贴水平大幅度下降,续航里程在  相似文献   

15.
大海 《汽车生活》2010,(5):36-37
2010年,国家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并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5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试点。F3DM作为首批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的唯一轿车车型,将最先获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  相似文献   

16.
<正>备受瞩目的 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终于揭开了面纱。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3月26日发布通知,对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的有关事项作出了调整,备受消费者和制造商关注的补贴标准、技术指标、质量监管等终于有了"新说法"。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四部委已对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会定调,不日发布。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续航里程补贴的分档将更细、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能耗系数分档补贴。乘用车方面,续航里程补贴可能将按50km一个档进行划分,或将重点退坡A00级车型补贴;物流车方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将可能提升至115Wh/kg,此前要求为90Wh/kg;客车方面,动力电池能量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遭遇了寒冬,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同时,随着3月补贴新政的出台,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正式到来,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开始转向"产品驱动"。谁将成为下一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19.
车坛传真     
正汽车消费补贴工信部:促进汽车消费,放缓补贴退坡1月20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处在企稳筑底的关键时期。工信部将做好顶层设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加大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苗圩表示,目前产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一些指标出现负增长,也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等状况。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企业有序调整应对和相关促进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实,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另外,苗圩表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退坡政策可能要平缓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中国车市以负增长收尾,但新能源车表现良好。新能源乘用车在双积分政策以及补贴政策的推进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年累计零售95.2万辆,同比增加70.7%。从全年销量来看,纯电动仍占市场销量主导,插电式增速较快。中国历来是政策车市,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2019年继续实施和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预计新能源车将持续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