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本文以红色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美乐’‘黑比诺’及‘马瑟兰’为试材,在陕西省合阳县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葡萄成熟过程中浆果的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趋势,并测定了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皮总酚、果皮单宁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穗质量、果梗率、出汁率、种子含量、果穗尺寸、粒质量、果穗紧密度、果实病害与卫生情况。研究表明,5个供试品种成熟果实糖含量以‘赤霞珠’‘美乐’较高,‘马瑟兰’次之,‘黑比诺’‘品丽珠’较低。总酸含量为5.0 g/L左右,成熟系数均大于20。果皮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含量较高,其中‘赤霞珠’‘品丽珠’‘马瑟兰’的表现较好。总体来看,‘赤霞珠’‘美乐’和‘马瑟兰’可作为陕西合阳地区的推荐种植品种,采收时间以8月31日—9月4日为宜。研究结果将为合阳地区酿酒葡萄的种植示范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疏穗处理设置不同产量(450 kg/667 m2、720 kg/667 m2和990 kg/667 m2),探究不同产量对山西乡宁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在保产的基础上通过限产为山西乡宁地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原料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在产量为720 kg/667 m2、果穗数为16穗/株时,成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含量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其他两种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葡萄果实成熟度最好(成熟系数31.45),成熟葡萄果实中总糖含量最高(211.00 g/L),总酸含量最低(6.72 g/L),总花色苷含量最高(33.33 mg/L),酿造的干红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符合GB 15037—2006《葡萄酒》要求,感官评分最高(80.8分),说明该产量下赤霞珠葡萄品质和酿酒品质最优。表明通过疏穗适度控制产量有利于提高山西乡宁地区的赤霞珠葡萄品质和葡萄酒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芸苔素内酯(BR)对酿酒葡萄果穗拉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蛇龙珠’和‘白玉霓’为试材,开花前10 d,设置3种BR使用浓度和两种使用方式,分析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BR处理可拉长果穗长度,在‘蛇龙珠’上,0.04 mg/L喷花穗处理可使果穗长度增加13.3%;在‘白玉霓’葡萄上,0.06 mg/L喷花穗处理的果穗长度增加了15.3%。同时,BR处理可增加果穗松散度,但不同品种对BR的敏感性不同,‘蛇龙珠’对BR较敏感,0.04 mg/L喷花穗的穗质量、百粒质量及横纵径,分别提高了14.1%、10.1%、10.2%和16.7%,而0.04mg/L、0.06mg/L蘸花穗处理则可降低‘蛇龙珠’果实外观品质指标;‘白玉霓’在0.04 mg/L蘸花穗和喷花穗时均有较高的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同时,BR处理可有效增加‘蛇龙珠’和‘白玉霓’果实的总糖含量,0.04 mg/L喷花穗分别增加了8.6%和12%,但可滴定酸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大约转色前1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喷施水杨酸、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及其相互组合,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外源激素处理均可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含量;喷施茉莉酸甲酯及分别与水杨酸、吲哚乙酸的组合均提高了果实中的蔗糖含量;喷施吲哚乙酸及其组合,以及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组合可提高果实中的单宁含量;喷施茉莉酸甲酯能有效提升果实中的总花色苷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喷施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组合处理的‘赤霞珠’果实品质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果穗日光暴露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产区蛇龙珠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期对果穗区域进行摘叶处理,分析了摘叶对葡萄果实成熟度指标、葡萄酒酚类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摘叶处理后,葡萄果穗和单果质量无显著变化,葡萄果实总酸含量显著降低。摘叶处理显著提高蛇龙珠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对赤霞珠葡萄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葡萄酒中总酚、丹宁、色素、黄酮和黄酮醇等的含量,提高单体酚-没食子酸、咖啡酸、芦丁和槲皮素等的含量,使葡萄酒香气更复杂、浓郁,结构感更强,更协调。烟台产区转色期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对‘赤霞珠’葡萄霜霉菌卵孢子形成和生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温度、湿度、接触物、叶片成熟度是‘赤霞珠’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温度为10 ℃、饱和湿度(100%)和与土壤接触的中部叶片产生量最多,为7个/cm~2。利用噻唑兰染色法对酿酒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生活力(萌动率、休眠率和死亡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温度、湿度、pH、过氧化物及土壤浸渍液对卵孢子的萌动有显著影响,其中以36 ℃高温、饱和湿度(100%)、0.9% H_2O_2和土壤浸渍液(体积比1∶4)处理9 d的卵孢子萌动率最高,﹣20 ℃的低温和60%以下的低湿条件处理卵孢子萌动率最低。试验对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生理生化特性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开展卵孢子萌发试验及葡萄霜霉病初侵染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葡萄生产中,产量过高和结果枝留叶片较少可直接导致葡萄果实的品质降低。为了探索不同结果枝留叶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巨玫瑰’为试材,设置10片、15片和20片三个结果枝留叶量处理,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留叶量对成熟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10片留叶量会降低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导致果粒小且含糖量低;20片留叶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15片留叶量有助于葡萄着色和品质提升,是‘巨玫瑰’葡萄在果实生长发育期较适宜的结果枝留叶量。  相似文献   

8.
彭婧  任小彤  韩晓  王军  何非 《食品科学》2022,43(22):291-300
为明确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小产区划分的意义,以该产区4 个葡萄园的2 个酿酒葡萄品种成熟期果实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果实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就地块差异对果实香气物质组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个地块的土壤都属于砂壤土类型,高家闸地块的土壤质地含有更多的黏土,志辉地块的土壤更靠近砂土,华西地块和金山地块的土壤质地介于两者之间;在‘霞多丽’葡萄果实中,志辉地块的果实百粒质量、百粒体积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高家闸地块,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中,不同地块果实百粒质量和百粒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金山地块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中有更低含量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更高的可滴定酸;‘霞多丽’和‘赤霞珠’浆果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在不同地块中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C6/C9、酯类、降异戊二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志辉地块的‘霞多丽’果实香气差异化合物中的游离态(E)-2-己烯醛、β-大马士酮以及结合态辛酸乙酯的含量更高,结合相应的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志辉地块的‘霞多丽’葡萄果实中有更加浓郁的生青味、花香和果香;金山地块的‘赤霞珠’葡萄果实香气差异化合物中有更高含量的游离态(E)-2-己烯醛和(Z)-3-己烯-1-醇,结合相应的OAV,其果实香气中有更多的生青味。总之,基于不同地块葡萄果实香气的差异分析,具有明确不同地块葡萄果实品质和葡萄酒风格的潜在价值,为小产区的划分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的葡萄栽培中,秋季的埋土防寒是必要环节,因此适宜的整形技术是保证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以‘赤霞珠’和‘马瑟兰’等主要酿酒品种为对象,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厂”形的四步整形技术:一年培育壮苗,二年培育壮蔓,三年上架结果,四年基本成形。通过调查各品种幼龄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栽植第一年多数品种的新梢在秋季的成熟芽眼数达到10个以上,但第二年‘赤霞珠’‘美乐’‘马瑟兰’3品种的长势较好,其它品种长势较差;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查发现,各品种四年生树的产量较低,并以‘赤霞珠’和‘马瑟兰’品种表现较好,分别达到十年生树的78.19%和68.65%;而果实品质与十年生树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厂”形树形适用于西北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不同留芽量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树形、不同留芽量对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蔓双臂树形产量明显高于"厂"字型,不同树形下产量与留芽量密切相关,均随留芽量的减少而下降;不同留芽量处理对双干双臂树形下果实单粒质量基本无影响,"厂"字型树形下,与对照相比,每米留芽21个能显著增加果实单粒质量,每米留芽15个和18个又分别明显降低了上层和下层果实的单粒质量;每米架面留12个芽能够显著提高双蔓双臂树形下层果实的含糖量和"厂"字型树形上、下层果实的含酸量,每米架面留15和18个芽能显著提高双蔓双臂树形下上、下层果实的含酸量25%~35%,但对含糖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沪培1号’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避雨栽培的‘沪培1号’葡萄为试材,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促进葡萄增大作用,其中CPPU和TDZ对果实增大效果更明显,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下降。从处理次数比较,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沪培1号’进行一次处理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两次处理;两次处理综合比较,适宜模式为:在盛花末期用30 mg/L GA3蘸果穗,间隔15 d再用100 mg/L GA3蘸果穗,所得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2016年和2017年不同成熟度下‘赤霞珠’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总酚、黄烷醇和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成熟度葡 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成熟度葡萄品质进行研究,确定烟台产区‘赤霞珠’葡萄的最佳采收期。 结果表 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赤霞珠’葡萄的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呈不断上升趋势,总酸含量不断下降;葡萄果皮中 的总酚和黄烷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色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葡萄果籽中的总酚、黄烷醇含量均 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 烟台产区‘赤霞珠’葡萄的最佳采收时间在转色后5周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不同土壤含沙量对于‘赤霞珠’葡萄成熟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石河子产区种植‘赤霞珠’葡萄的三个地块,分別编号5-1、5-2和5-3,定期测定pH值、总酸、总糖、色度、花色苷、总酚和单宁等指标。结果表明:至采收期,总酸和pH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5-35-25-1,色度和花色苷的积累特点为5-25-15-3,果实总糖、果皮总酚和单宁的变化趋势均为5-25-35-1。总体上,5-2地块有利于‘赤霞珠’葡萄果实特征物质的积累,土壤含沙量对‘赤霞珠’葡萄成熟期间的品质改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在焉耆盆地产区种植的酿酒葡萄砧穗组合,以该产区‘贝达’为砧木,9种酿酒葡萄为接穗,观察测定砧木及接穗一年生枝的解剖结构,通过聚类分析法探讨‘贝达’枝条与9种酿酒葡萄接穗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贝达’枝条的木质部面积与‘北红’‘烟7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贝达’枝条的韧皮部面积与‘赤霞珠’‘美乐’‘黑比诺’‘威代尔’‘烟73’之间无显著差异;‘贝达’枝条的髓射线条数与‘美乐’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贝达’枝条的髓部面积与‘美乐’‘北玫’‘北红’‘威代尔’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聚类分析可知,‘威代尔’‘赤霞珠’‘美乐’与‘贝达’枝条解剖结构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在焉耆盆地产区‘威代尔’‘赤霞珠’‘美乐’适合与‘贝达’砧木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宁夏地区酿酒葡萄生长适宜的施肥量,本试验以9年生‘美乐’葡萄树为试材,在开花前施用生物菌肥,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667m~2、400 kg/667m~2和600 kg/667m~2,以不施菌肥地块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美乐’葡萄光合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以提高‘美乐’葡萄叶片胞间CO_2含量和水分利用率。施肥量为200 kg/667m~2和400 kg/667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其中施肥量为400 kg/667m~2的效果最佳;施肥量为600 kg/667m~2的处理在葡萄生长前期可以提高葡萄叶片蒸腾速率,中后期则对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施肥量均降低了葡萄果实的粒质量,施肥量越高,降低程度越明显;各处理对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分解代谢具有促进作用。200 kg/667m~2和400 kg/667m~2的施肥量能够有效促进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花色苷、总酚和单宁含量的积累,其中施肥量为400 kg/667m~2时,效果最佳。施肥量为600 kg/667m~2时,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和单宁含量的积累。所以,对‘美乐’葡萄来讲,过量施肥有害无益,建议的施肥量应为4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泾阳产区主要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泾阳县龙泉乡、蒋路乡和白王镇3个地点主要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蛇龙珠(Cabemet Gernischet)、北醇(Beichun)和桑娇维塞(Sangiovese)的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供试葡萄品种的综合品质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不同立地条件下赤霞珠果实品质存在差异,龙泉乡最好,其次是白王镇,蒋路乡最差. (2)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种果实品质亦有差异,龙泉乡赤霞珠果实品质优于桑娇维塞,而蒋路乡和白王镇的赤霞珠果实品质分别低于蛇龙珠和北醇,其中蒋路乡蛇龙珠品质远远高于其它品种. (3)各因子对酿酒葡萄果实综合品质影响的大小为含糖量>糖酸比>单宁含量>pH.果实综合品质最好的是蒋路乡的蛇龙珠,最差的是白王镇的赤霞珠,其它为龙泉乡的桑娇维塞>龙泉乡的赤霞珠>蒋路镇的赤霞珠>白王镇的北醇. (4)泾阳县应优先发展蛇龙珠和桑娇维塞,同时要做好小区域的选择,赤霞珠和北醇在本实验条件下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叶片湿润时间与田间相对湿度对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的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从不同菌悬液与叶片接触时间和不同保湿条件对酿酒葡萄霜霉病菌发病的适宜温湿度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田间温湿度监测法,研究田间相对湿度对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7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菌悬液与酿酒葡萄叶片接种1 h后即可出现霜霉病症状,接种3 h后保湿3 h为叶片最早发病时间;接种时间越长、湿度越高,表现发病越早、越重;在相同环境下,‘赤霞珠’发病状况比‘紫大夫’更加严重。在田间,霜霉病菌完成侵入到显症需要的叶片湿润时间为6 h;夜间湿润对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的影响比白天更大。  相似文献   

18.
文摘     
赤霞珠果实成熟后期果粒酚类物质的变化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修剪和灌溉处理下赤霞珠葡萄成熟后期果粒重量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成熟度用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表示。用50%乙醇提取破碎后的果实匀浆来测定果粒酚类物质含量,该方法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工业测定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常用方法。连续3年在3种不同成熟度下测定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香格里拉不同海拔高度‘赤霞珠’果实中各发育阶段主要花色苷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赤霞珠’果实中共检测到10余种花色苷衍生物,主要有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矮牵牛色素和锦葵色素5种。香格里拉地区‘赤霞珠’葡萄花色苷含量在转色初期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尤其在西当试验点较为明显,因为高海拔地区有着较强的光照和辐射,温度较低,有利于花色苷合成。同时表明,在转色期间低海拔试验点的葡萄花色苷含量较高,在成熟期为高海拔试验点花色苷含量较高,影响花色苷合成的因素错综复杂,各种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4个小产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及天山北麓产区4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品丽珠、西拉、小味尔多、马瑟兰)为原料,研究了不同产区、品种间有机酸含量的差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赤霞珠果实生长周期4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葡萄成熟度增加,赤霞珠果实中有机酸总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草酸和柠檬酸含量较低,变化不明显;新疆4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中有机酸总含量在3.97~7.96mg/g范围内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产于天山北麓五家渠产地的赤霞珠有机酸总含量最高达7.96 mg/g,其中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分别为0.55 mg/g、4.66 mg/g、2.47 mg/g,产于伊犁河谷67团产地的赤霞珠有机酸总含量最低3.97 mg/g;通过对同一产地不同酿酒葡萄果实有机酸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西拉、马瑟兰的酒石酸相对含量较高,赤霞珠的草酸和柠檬酸相对含量较高,品丽珠、小味尔多的苹果酸相对含量比较高。试验表明赤霞珠的有机酸含量在不同产区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不同品种在同产地的有机酸积累特性也各不相同,以期为新疆产区酿造中"糖高酸低"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