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冬虫夏草与蝉花的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究冬虫夏草和蝉花的代谢物组成特征,为冬虫夏草的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测定冬虫夏草和蝉花的50%甲醇提取物,结合NIST和GMD数据库进行代谢物结构鉴定,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考察样品分类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从冬虫夏草和蝉花中共鉴定得到64种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糖醇类、有机酸类和脂肪酸类等。PCA结果显示冬虫夏草与蝉花样品根据代谢物特征完全区分,表明二者化学组成差异较大;采用PLS-DA筛选获得导致2种样品区分的差异代谢物共21种,其中冬虫夏草含有更多的D-甘露醇、海藻糖、脯氨酸、焦谷氨酸等,而蝉花中肌醇和γ-氨基丁酸、鸟氨酸、苏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更高。结论:冬虫夏草和蝉花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蝉花不适合替代冬虫夏草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香棒虫草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并与冬虫夏草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体式显微镜与其数码成像系统对香棒虫草子座和虫体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和表征;通过冷冻切片和荧光染色,体式荧光显微镜与其数码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工作站,对香棒虫草子座和虫体部位的横切面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和表征;应用扫描电镜对表面及剖面的特征进行探究,并与冬虫夏草进行了生药学鉴别特征比较。结果 系统阐明了香棒虫草头部上颚、胸足、腹节环节、尾部刚毛及体壁针状毛等性状特征,子座部位不同菌丝层荧光显微特征及虫体部位中虫体组织和菌丝组织荧光显微特征差异。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相比,在虫体形态、腹足有无、气孔形态、子座长出部位等性状特征,以及体壁被毛、刚毛、毛片等显微特征中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对香棒虫草进行生药学研究,可为香棒虫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通过与冬虫夏草的对比研究,可以避免混淆用药,为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虫草类药用品种数字化表征规范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供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来区分正品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观察虫草类的虫体及子座,以及粉末显微鉴别法.结果:性状鉴别方面,冬虫夏草的正品及混淆品可通过子座的有无或形状,菌膜、虫体气门的排列方式和虫体颜色等特征区分.显微鉴别方面,则可从虫体体壁细胞的表面纹理,及背、足部短刚毛的有无、长短、形状和排列方式等各方面鉴别其品种.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鉴别冬虫夏草的正品及混淆品.  相似文献   

4.
HPLC定量分析冬虫夏草的主要核苷类有效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主要核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提取及HPLC-UV分析法.结果建立了冬虫夏草核苷类物质的微量提取方法,在优化的HPLC-UV色谱条件下,鸟嘌呤、胸腺嘧啶、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等5种冬虫夏草主要核苷类物质的标准品分离完全.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实验表明,用HPLC-UV方法即可定量分析冬虫夏草的核苷类有效成分.用该方法检测到这5种核苷类物质含量在冬虫夏草子座部分与其虫体部分之间以及冬虫夏草居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冬虫夏草主要核苷类成分的有效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对冬虫夏草的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影响冬虫夏草品质的因素并建立品质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子座和虫体部分进行表型与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探讨一种发现于四川的特殊冬虫夏草(以下简称特殊虫草)与常见冬虫夏草的区别。方法:体视显微镜观察虫草样品的外部特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真菌部位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宿主蝙蝠蛾昆虫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序列;利用CodonCode Aligner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建立邻接(NJ)系统进化树;对ITS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酶切位点,并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鉴别进行验证。结果:特殊虫草与常见冬虫夏草相比,虫体头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子座真菌的ITS序列存在7个差异位点,虫体COⅠ序列存在56个差异位点,基于ITS序列及COⅠ序列的NJ系统进化树分析均显示,两者不能聚为一支;在两者差异区域,冬虫夏草存在1个XhoⅠ的酶切位点,因此其ITS序列的PCR产物可被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切割为2个片段,特殊虫草不能被XhoⅠ切割,所以酶切前后的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图上没有变化,通过该方法可对两者进行鉴别。结论:发现了一种特殊虫草,其与常见冬虫夏草的真菌子座和宿主蝙蝠蛾...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胜利 《山西中医》2000,16(1):59-60
冬虫夏草为麦角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虫草蝙蝠娥的幼虫后形成的子座及干燥虫体。近年来国内外对天然虫草及人工培养虫草菌丝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二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相似[1],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转化及抗免疫损伤性肝硬化的作用[2],是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子座生长发育与光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冬虫夏草子座的生长发育期,光照起着重要作用。光照能控制虫草子座生长高度,减缓生长速度,延长虫草虫体部分的空腐时间。紫外线也有一定的作用。虫草子座有较强的趋光性,因光照关系子囊壳形成及排列形式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潘宏春  阳勇  秦伟瀚  李卿  雷中惠 《中草药》2020,51(16):4316-4324
目的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鉴定亚香棒虫草Cordycepshawkesii与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间差异性成分。方法结合PeakView、SIMCA-P等软件、在线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Pub Chem、Metlin)及二级碎片裂解规律分析鉴定区分2种虫草的显著差异性成分。结果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区分亚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的显著差异性成分共12个,其中11个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以及1个磷脂酰胆碱。结论通过差异分析并未鉴定出如虫草素、腺苷等特征成分,从化学层面证明了亚香棒虫草或可作为冬虫夏草的补充资源,为亚香棒虫草深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人工冬虫夏草的氨基酸含量及其与其他主要培殖材料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日立L-8800型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含量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冬虫夏草菌丝体和人工饲养幼虫血淋巴中未检测出少数种类氨基酸外,人工冬虫夏草和饲料、基质等相关培殖材料的氨基酸种类构成完整,并且饲料与人工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座部位之间,冬虫夏草菌菌丝体与基质的氨基酸含量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菌丝体与人工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座部位的氨基酸含量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工饲养幼虫血淋巴与人工冬虫夏草子座部佗和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成负相关,而与人工冬虫夏草虫体部位氨基酸含量成正相关,但相关性都不显著.结论:人工冬虫夏草和其他各主要培殖材料之间氨基酸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和虫草素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ZORBAX SB-Aq(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1。结果:对6批冬虫夏草样本子座、虫体和全草的核苷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冬虫夏草子座核苷类成分含量高于虫体和全草。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冬草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熊印华  刘晓杰  王新堂  杨莉  王峥涛 《中草药》2017,48(15):3104-3109
目的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角度评价川楝子(TF)水提醇沉物和川楝子+延胡索(TF+CR)水提醇沉物的小鼠肝毒性。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对照组、TF组和TF+CR组小鼠血清中15种游离脂肪酸和酯化脂肪酸,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小鼠给药后脂肪酸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生物标识物。结果血清脂肪酸定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表明TF给药后小鼠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正常水平,而具有保肝作用的CR可逆转这种偏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棕榈油酸、十八碳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对表征TF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贡献,可作为评价TF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结论 TF肝毒性与脂肪酸的代谢轮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不同成熟期种子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运用MassworksTM质谱解析软件、谱库检索等解析手段鉴定出当归种子油中11种脂肪酸成分,对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己酸、油酸、癸酸是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不同成熟度种子共有的特征性脂肪酸组成;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当归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不同成熟度种子样品进行分类。结论:确定当归主产地种子最佳采收期为8月22日至8月30日;建议岷归3号、岷归4号可以作为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区分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鉴别4个产地川东獐牙菜,并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产地区分准确性。方法:光谱数据导入UVProbe2.34,比较不同产地相同部位的紫外光谱图,将原始光谱数据以及经过8点平滑、一阶求导和二阶求导后的数据导入SIMCA-P11.5,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三维得分图的产地鉴别效果。结果:主成分分析中以叶的原始数据以及8点平滑处理数据鉴别效果最佳,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为98.8%,其余预处理方式无法取得较好的鉴别效果可能与主成分数累计值有关(一阶求导为83.9%,二阶求导为47.3%)。根部数据能将重庆、湖北的样品和湖南样品分开,但重庆和湖北的样品无法区分。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检测鉴别模型的可靠性,并为预测更多产地的区分提供依据。将验证集带入训练集建立的模型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区分产地,证明该模型产地鉴别效果可行。PLS-DA中训练集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相关系数为0.985,其评估均方差(RMSEE)为0.159,验证集导入训练集后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927,预测均方差(RMSEP)为0.327,RMSEE与RMSEP两者相近,且都0.500,该模型的预测可靠性高。结论:运用紫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够较好的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构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加入未知产地样品也能较好区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发酵虫草菌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制定发酵虫草菌粉中微量元素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对发酵虫草菌粉中锌、铁、锰、铜、铅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发酵虫草菌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依次为Fe>Mn>Zn>Cu>Pb。各元素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4;重复性试验RSD为0.54%~0.86%;回收率为96.05%~101.71%,RSD为0.32%~1.91%。结论: 该方法简单,精密度、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发酵虫草菌粉中微量元素含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重金属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当归不同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为当归新品种育种、引种、区划栽培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同一产地、同期采收的5个当归品种岷归1号(MG1),岷归2号(MG2),岷归4号(MG4),岷归5号(MG5)和岷归6号(MG6)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取各品种药材50%甲醇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软件Progenesis QI,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找出各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碎片,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以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5个当归品种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P 0. 05),MG2,MG4,MG5和MG6中的绿原酸、阿魏酸、色氨酸、阿魏醛等含量显著低于MG1含量(P 0. 05),而藁本内酯、香豆素、牛角苷、棕榈素、原儿茶醛、亚麻酸等含量显著高于MG1(P 0. 05)。MG2,MG5及MG6中的代谢物相近,与MG4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此外,还鉴定出38个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7种潜在的靶向代谢通路,不同品种当归都可能通过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类胡萝卜素、亚麻酸、亚油酸等代谢途径调节代谢物的合成。结论:应用UPLC-Q-TOF-MS和Progenesis QI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比较不同品种当归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中的差异性及其规律,为当归质量控制、引种、栽培及当归育种和生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RP-HPLC-DAD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品种木豆Cajanus cajan叶质量特征的共有性和差异性,为木豆叶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RP-HPLC-DAD建立13个不同品种木豆叶的RP-HPLC-DA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similarity analysis,SA),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木豆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样品中6种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木豆叶RP-HPLC-DAD指纹图谱共标定13个共有峰,13个品种木豆叶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通过HCA可将这13个品种的木豆叶分为5类。PCA与HCA结果基本一致,经过PCA分析发现S8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最好,其次是S9和S12。PLS-DA与PCA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品种木豆叶的化学成分差异主要由7、10、6、9、11号5个色谱峰引起的。S8、S9和S12的含量处于前3,与PCA分析的综合得分一致。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HCA、PCA和PLS-DA可以全面的评价木豆叶质量,为木豆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为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冬虫夏草及其主要混淆品(凉山虫草、古尼虫草、蛹虫草)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标记了16个共有峰,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16个共有峰进行鉴定。结果建立了冬虫夏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该方法能区分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鉴定出其中12个共有峰,分别为胞嘧啶、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鸟嘌呤、尿苷、胸腺嘧啶、腺嘌呤、肌苷、鸟苷、胸苷、腺苷和虫草素。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为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及4个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阴干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干燥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4个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16批蟾蜍肉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70,共匹配出10个共有峰,指认出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4个氨基酸;PCA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5%;PLS-DA得出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大于0.7,提示4个氨基酸可作为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品质的关键指标;阴干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测定值分别为7.92%、4.62%~5.37%、7.89%~9.02%和4.60%~9.24%。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氨基酸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可为蟾蜍肉干燥方式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伟瀚  阳勇  李卿  张德利  花雷 《中草药》2020,51(17):4411-4418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研究天竺黄天然品与合成品间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结合在线数据库、二级碎片裂解规律等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并采用PeakView软件Enhance Peak Find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将转换后数据导入SIMCA-P软件,建立OPLS-DA统计模型,进行差异性次生代谢产物分析。结果天竺黄的成分类别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糖苷类等,其中11个已知成分被检出,未曾报道的化合物达43个;分析鉴定出2,5-二甲基-1,3-氧唑-4-羧酸、蔗糖等14个显著差异性成分及4-(庚氧基)苯基-4-(己氧基)苯甲酸酯、N-十二烷基乙醇胺等12个生物标志物。结论研究发现天竺黄天然品与合成品间化学差异明显,甜菜碱和蔗糖可作为区分两者的鉴别指标,为天竺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阐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