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中西药物的配伍还没有经典方剂可循。临床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时,特别应予注意,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成药和西药能不能一起服用?应该说大多数是可以的。有些制剂本身就含有中药和西药两种成分。如大黄与苏打配伍。制成复方制剂大黄苏打片,对健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协同作用;大黄与碳酸镁配伍。制成大黄镁散。既用于小儿腹泻、消化不良,又可治肠炎、痢疾,而且经临床证明。两药同用,作用增强,分开单用。则疗效差。再如中成药急肝宁(含大黄等中药)与西药654—2合用。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不论治愈率和治愈时间。都较一般保肝治疗为优。然而,不是所有的中成药都能和西药同用。现列举几种中成药与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应用,一般都是将几味或十数味、乃至几十味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的。正因为如此,在中药之间就存在着相互配伍的关系,在一张处方中就存在着组方原则的问题。一、关于药物的配伍药物配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就会由于不同的配合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果配伍得好,就会加强疗效;相反,配合得不好,又往往会丧失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药物的配伍应该加以重视。药物的品种有数千种,相互配合为数极多,不  相似文献   

3.
狄玉敏  刘月林  王英 《河北中医》2002,24(5):361-361
中药的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临床上常常当归、白芍药同用,苍术、川厚朴同用,等等.中药的这种配伍是有规律的,不是随便凑合的.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常用成方半夏泻心汤浅谈一下中药的基本配伍.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质基础探讨中药"十八反"配伍致毒/增毒机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自金元时期以来,十八反一直是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及现代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配伍禁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该文对十八反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从化学物质变化角度探讨十八反可能的致毒/增毒机制,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丰  王鹏龙  李磊  李菲菲  雷海民 《中草药》2019,50(21):5355-5361
"反"是中药"十八反"概念的重心,目前中医药界专家的观点普遍倾向于认为"反"是相对的,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配伍禁忌和适宜配伍之间的转换。芫花-甘草反药组合是"十八反"的代表性组合之一,研究的也较为充分。从物质基础、药理毒理、药物代谢及代谢组学、配伍禁忌机制、肠道菌群、临床应用和配伍宜忌条件7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芫花-甘草反药组合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芫花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活性成分间弱键作用角度探讨芫花-甘草配伍物质基础的内涵,为该反药组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析药对合成三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药对合成三大规律谢梅轩(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330006)关键词中药,药对,配伍规律中药品种繁多,药性复杂,前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其中讨论配伍用药更是精彩非凡。由简单的两味药物相配在一起便构成了“药对”配合法,进而由...  相似文献   

7.
<正> 十八反药物属中药临床应用配伍禁忌,是临床用药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但是,某些相反药物的配伍应用,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历代医家将相反药物配伍应用于临床者不乏其例。现代有关中药十八反的配伍应用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仅对相反药物的临床配伍应用探讨如下。甘草与相反药物的临床应用在相反药物的临床应用中,以甘草配伍海藻的应用最常见,其次是甘草配甘遂。甘草与相反药物的配伍应用中,以多味复方应用多,单味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分析了传统及现代的中药复方功效研究思路与探讨方法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立足中医原创思维,从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方能揭示中药复方的功效。复方的配伍不仅是"君臣佐使"和"药物七情"理论下的中药功效的配伍,也包括复方中药的药性配伍。药性中的气、味、归经的配伍才是中药复方配伍的核心,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不能偏离药性配伍。明确以药性配伍为复方功效研究的核心,寻求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中药复方功效研究上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中药十八反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最早起源于五代,至宋元编为歌诀.对于十八反的应用,古今有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有包含十八反组对的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十八反中所列药物配伍确有相互影响药效的作用,但对于特殊情况下巧用十八反配伍亦可达到治疗目的,中药十八反虽然不是绝对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仍要谨慎用之.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应用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为依据而在临床中应用。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中药相互配伍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配伍是根据具体病情需要,按着用药法则、审慎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以充分发挥药物效能,取得预期疗效的方法。而用药加...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七情系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中药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是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相恶是中药七情中最具争议的配伍关系之一,其内涵在历代本草中不尽相同,是否作为配伍禁总也未见定论。现代《中药学》教材将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宵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笔者对相恶涵义的历史沿革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考证与探讨,希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恶理论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药,是由两味中药配伍在一起使用的一种固定的配伍形式,这两味中药配对使用,可以起到相须相使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上,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泌尿男科疾病中药配对经验,疗效较好,现提供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渊源、现代药理、临床病例等方面介绍附子、半夏这一相反中药配伍应用情况,并总结二者配伍应用的理论基础、注意事项等内容。二者配伍应用时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不能单独联合应用,不能用生品,合理配伍,嘱患者观察用药后反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拓展了药物配伍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对中西药联合应用利弊琐谈牛玉芬(河北省直机关第二门诊部050051)中药的应用发展很快,中西药联合应用日益增多。合理的应用可以收到单一中药或单一西药不能获得的治疗效果。但应用不当,则会引起副作用。l中西药联合应用之利在临床上中药和西药合理的配伍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中药配伍形式中的一种。从某种角度上讲药对的配伍与应用具有特别的意义。所谓中药药对又称对药、对子药、姐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其实质是七情配伍中除单行以外的其他六情的特殊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对是特有的一种配伍方式,是方剂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辨证分型及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方法,探讨其常用中药药对,解析中药药对的应用原则,指出研究中药药对理论对各型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指导意义,进一步探讨中药药对的一般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药是天然药物,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或中成药,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现在临床上中药与中成药配伍、中药与西药配伍的现象越来越多,应用合理可以协调药物的偏性,兼顾患者用药的整个病程,适应复杂多变的个体特异性.配伍适当,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制毒性.反之,如果配伍不当,就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本文从两方面入手,浅析中药与中成药、中药与西药配伍的注意及禁忌,从而讨论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昝树杰  王凯  李霖  杨丰文  江丰  张晗  张伯礼 《中医杂志》2023,(17):1729-1733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是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其配伍理论体现了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和方剂组成的核心内涵。同时,作为临床治疗疾病、证候和症状的关键药物组合,药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治疗疾病的特色优势。梳理并总结出“气味相求”是药对配伍的理论发端,增效减毒是药对配伍的核心目的,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辨治思想是药对配伍的主要依据,针对性和灵活性是药对配伍临床应用的关键要点,以期为药对的临床使用和现代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药配伍中的中医“和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药配伍理论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索,分析中药配伍规律的具体应用,发现中医"和谐"观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和谐"观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