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灶已经侵犯双侧椎弓根、椎管及椎旁重要组织器官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采用单纯后外侧入路椎体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胸腰椎转移瘤23例,其中10例符合手术条件,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进行单纯后外侧入路椎体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10例术后疼痛症状、神经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于病灶已经明显侵犯双侧椎弓根、椎管或者脊椎旁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以及一般情况较差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单纯后外侧入路椎体病灶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达到手术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多需要进行腰椎融合术,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诞生了许多脊柱融合技术,包括早期的后方融合、后外侧融合,发展到现在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经椎间孔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各类结合内镜、通道和透视技术的经轴向入路腰椎融合术以及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作者就腰椎融合术术式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脊柱融合术的适应证和融合术式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腰椎融合术中最常见的两种手术方案,即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和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仍存在较大争议。随着临床病例的积累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也确实发现不少与腰椎融合手术相关的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理清。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术式较多,可分为单纯减压、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等,后者包括后外侧融合、后路腰椎间融合、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前路腰椎间融合、前后路联合融合(360°融合)等,临床上多推荐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但随着腰椎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加深,斜外侧腰椎融合术等开始运用于临床,使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5.
李万云  张善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51-2453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RF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RF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RF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7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TLIF组(40例,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36例,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 〉0.05);TLIF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PLF组(P 〈0.05);TLIF组术后1月、12月的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 〈0.05)。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显著,优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对53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治疗,分析滑脱椎体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确切,复位率为96.4%,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8.1%,采用JOA疗效标准其疗效优良率。结论 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对53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治疗,分析滑脱椎体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确切,复位率为96.4%,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8.1%,采用JOA疗效标准其疗效优良率.结论 PLIF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杜庆民  王义生 《中原医刊》2007,34(17):15-16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以来,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26例。平均年龄49.3(41~65)岁。病史1.5~16年,平均3.8年。腰椎不稳节段为:第2~3腰椎者2例,第3~4腰椎者5例,第4~5腰椎者10例,第5腰椎~第1骶椎者9例。全部患者有腰痛或伴有下肢痛,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0.5~4.5)年,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内固定物折断,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植骨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椎间隙高度恢复,融合节段稳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为:优16例,良9例,可1例。总优良率96.2%。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建新  王春霞  李琪 《中外医疗》2010,29(13):98-98
目的本文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中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