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估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可行性、安全性。方 法 采用LPD 治疗胰头或十二指肠肿瘤患者6 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6 例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380.5±38.1)min;出血量(241.7±189.3)ml;清扫淋巴结(15.3±2.8)枚;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1.0)d;术后住院(14.0±5.7)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其中轻度胰漏1例,肺炎1例;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LPD 安全、可行,能达到胰头或十二指肠肿瘤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部及胆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吻合组及常规吻合组,分别采用采用间断吻合及Poly线连续缝合技术处理胆肠及胰肠吻合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胰肠吻合组吻合时间为39min,连续吻合组吻合时间为22min,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连续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0,间断吻合组胰瘘发生率为13.04%,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P〈0.05);连续吻合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9d,间断吻合组住院时间平均为26d,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P〈0.05)。结论:采用Poly线连续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吻合能够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并改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流程优化的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通过对手术中探查、切除和重建三大步骤的总结,提出适合中国人体形的流程优化的LPD。  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上锦分院因壶腹部恶性肿瘤、胆总管下端恶性肿瘤、胰头良恶性肿瘤及胰头肿块性胰腺炎行LPD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采用流程优化的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流程优化LPD组)和常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照LPD组)。流程优化LPD组和对照LPD组患者体位和Trocar布置相同,流程优化LPD组中采用“双主刀”模式,手术分为腹腔镜探查、切除和重建3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遵从逆时针的操作顺序,从左至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见视频1~3);对照LPD组操作由主刀一人完成,手术没有特定的操作顺序。随访至术后90 d。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  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76例患者为流程优化LPD组,70例患者为对照LPD组。流程优化LPD组患者与对照LPD组患者在术前ASA分级、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实验室检查相似(P>0.05);流程优化LPD组手术时间缩短(341 min vs. 397 min,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110 mL vs.180 mL,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中转率、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胰腺术后出血、胆漏、B+C级胰瘘、再次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Ⅲ~Ⅳ级)、术后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流程优化的LPD(双主刀结合逆时针的手术操作顺序)安全可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瑜  蒋辉  万文武  丁兵   《四川医学》2022,43(1):39-43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LPD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添加ω-3鱼油脂肪乳100 ml,设为观察组;另28例患者LPD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添加普通脂肪乳,设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者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相关资料:围手术期营养指标、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指标、围手术期免疫学检查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围手术期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免疫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IgA、IgG、IgM、CD4+、CD8+、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2%(8/33),其中胰漏6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2.9%(12/28),其中胰漏7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两组患者经过对症及支持等治疗均获得治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外营养治疗中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放置引流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 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disc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统计软件为 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放置引流管与不放置引流管在胰瘘发生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通过阅读文献、全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篇符合标准的RCT 542例患者。胰管内放置引流管组较不放置引流管组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其他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内放置引流管能降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年龄≥70岁)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A组)高龄肺癌手术患者与同期住院70岁以下肺癌手术患者78例(B组)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比较2组上述围手术期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74%)显著高于对照组(20.51%)(P<0.05)。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5~31 d及住院时间7~20 d多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合并症相对较多,肺功能减退或功能不全,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但高龄不是手术治疗主要的禁忌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管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分析12例腹腔镜胰腺手术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观察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各项营养及免疫指标术后1周较入院时均有所降低,其中血红蛋白及白蛋白降低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及排便平均时间分别为(61.58±23)h和(97.42±22.35)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6.42±9.02)d。围手术期消化道不良反应较低,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发生B级胰瘘,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现C级胰瘘并引起腹腔出血。结论围手术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为腹腔镜胰腺手术走向成熟奠定基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黄国会 《大家健康》2016,(6):267-268
目的:剖析脑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脑血管畸形者,共92例。随机等分92例患者:实验与对照。两组都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加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83%、2.17%,对照组为82.61%、13.0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8.1±1.2)d,对照组为(12.3±1.7)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于脑血管畸形栓塞治疗中积极运用围手术期护理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病人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40例LPD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病人总并发症、胰瘘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40例中发生并发症97例,其中胰瘘32例(32.99%),术后出血49例(50.52%),切口液化4例(4.12%),感染12例(12.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病人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 65岁和术中出血量 ≥ 200 mL,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 65岁和胰管直径 ≤ 3 mm,影响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 65岁。结论:引起LPD病人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在围手术期应严格关注并监测相关指标,尽可能地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传统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胆总管下段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住的40例中晚期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LPD组)12例,行传统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OPD组)28例。结果 LDP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拔除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绝对卧床及住院时间均低(短)于OPD组患者,但LPD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高(长)于OPD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共15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LPD组患者5例,OPD组患者10例,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PD组的胆瘘发生率均高于OPD组(P <0.05),而胰瘘、全身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胃延迟排空的发生率均无异于OPD组(P>0.05)。术后40例患者均随访,随访1~36个月(中位数为27个月)。随访期间,LPD组复发8例,转移6例,死亡8例;OPD组复发18例,转移13例,死亡18例。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对于胆总管下段癌患者而言,LPD在术后恢复方面优于OPD,而在减少胆瘘、胰瘘、感染、胃延迟排空等并发症方面以及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方面与O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两组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对本研究结果可能带来一定的偏倚,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仍需更多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9例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按Clavien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5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8 min,平均出血514 mL,输血率为36.7%,平均输血量 57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 d。尿流改道方式上,回肠膀胱术27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16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4.7%(17例),1~2级并发症发生率24.5%(12例),包括麻痹性肠梗阻、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等。3级及以上并发症10.2%(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例。回肠膀胱术与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麻痹性肠梗阻、尿路感染等,需严格把握手术指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相对于回肠膀胱术并未增加手术时间、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食管及贲门癌手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30例胸腔镜下食管及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传统开胸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6h痛感、术后下床时间、胸管置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观察组患者术后6h疼痛评分(2.2±0.9)min、术后下床时间(24.5±4.8)h、留置胸管时间(2.4±0.6)d、术后住院天数(6.1±1.1)d,分别低于对照组(6.7±0.9)min、(51.7±6.4)h、(4.3±1.1)d、(9.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效果肯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该科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92例阑尾炎手术病人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乙组15.22%,住院时间(6.11±1.2)d 明显短于乙组[(8.32±1.47)d,P <0.05]。结论:于阑尾炎围手术期中积极引入护理干预法,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杨楠  王庆大  孙楼宗   《四川医学》2021,42(9):923-926
目的探讨经结肠下区动脉入路途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结肠下区动脉入路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钩突离断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8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胰瘘,2例术后出现胃瘫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中钩突系膜离断处理时间(4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2±194) ml,平均手术时间(452±63)min,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结肠下区动脉入路途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受患者局部解剖因素影响小并可增加R0切除率可完成常规入路难以完成的L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手术期的胃癌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为5.8±1.9d、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为57.4±10.7h、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6.1±4.0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为3.1±1.4d、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为29.6±9.4h、住院的平均时间为9.3±3.2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手术期的胃癌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明显地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结论: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减少了患者围手术期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谭瑞雄  叶红 《当代医学》2014,(8):124-125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FTS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FTS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输液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FTS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0.5±2.1)h、进食时间(5.2±1.1)d、输液时间(4.9±0.3)d、平均住院时间(12.2±2.5)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加速患者手术后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 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 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用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瘘发生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5±1.2)h,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2±2.3)min,术后发生A级胰瘘1例,无B级以上胰瘘出现,胰瘘发生率为4.34%,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操作简便、吻合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预防胰瘘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分析1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影响,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患者出血量110(50~140)ml;术后拔除胃管时间3.1(2.3~4.3)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6(22~38)h;平均住院时间11d。结论做好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