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弘扬我国红色文化精神,重视我国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的联系,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目前,红色文化育人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红色文化教育是指用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独特的红色精神文化引领群众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教育和培养当代学生。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勤奋精神品质。在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中,应该采取"思想引导、活动促进"等思路,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形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现了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的现象。如何正确规范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教育功能,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深入与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而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与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本文着重对红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功能定位以及教育路径几大方面着手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的视角下,文化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社会各界都关注新兴媒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高校尤其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虽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很多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使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面临一些实际困难。这就需要基于新媒体的角度,认识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价值,根据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发展的困境加快寻找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期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释了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精神内涵,然后从有助于确立思政教育发展方向、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核心目标等方面,论述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重视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等有效渗透路径,以期让当代大学生全面了解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军训是当代大学生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河北美术学院结合自身艺术类教育特点,抓住时代特色与学生自身爱好,提出以"红色艺术"为主题的军训教育方法,给予各高校军训的红色文化教育新的管理方法及思路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感知力不足,对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学习不够、存在认知偏差,对西方外来文化的鉴别力不足和盲目认同,文化践行行为主动性和自觉性欠佳等,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书院制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的回归和重塑,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书院制视域下,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增强社区育人功能,融文化教育于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是指大学生为达到自我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身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沟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普遍缺失,迫切需要强化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使高校成为传承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先导。高职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职责,更加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作为精神食粮,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人才、满足"四个伟大"需求。目前,在传播与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高校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传播方式创新力度不够、传播内容有待规范等现实困境。对此,高校要提高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工作素质、持续创新其表现形式、进一步规范其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具有"底色"的意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通过构筑红色文化资源"大平台"、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式"教育和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立交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台湾光复后,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曾为创造"台湾经济奇迹"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取向的教育政策主导下,日益显现所培养人才的人文素质的缺失。高职教育开始对职业教育"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反思和觉醒,应运而生的是通识教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树立全人化的教育理念,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实施内涵丰富的课程分类,对高职学生安身立命,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鉴于此,大陆高职院校可以从中得到四点有益的启示: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二是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三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四是建立胜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界定,其中内容包含基本内涵及价值功能两个方面。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传承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中应在思政课堂融入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并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内容与方略。研究表明:1)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提升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培育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2)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可分为武艺、游艺、养生三大类教育传承内容,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类别运动项目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课程"一体化"要求,可设计出1~9年级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建议构建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发挥其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丰富课外锻炼和竞赛活动,构建传统体育"学、练、赛"体系;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为落实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突出传统体育项目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体育中考内容体系;组织专门培训,支持外聘专业人士和传承人授课;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融入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有教无类的平等式教学、因材施教的针对式教学、言传身教的感染式教学、学思并重的启发式教学、知行合一的实践式教学。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也是承载此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对红色文化内涵及思政教育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本次研究从红色文化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含义着手分析,阐述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状,包括影响力不足、灵活度不够等问题,最终重点探究了红色文化融...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新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旅游建设,可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强化。但文化传承需要以社会为载体,因此红色文化教育不应局限在旅游景区内。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全域旅游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并进一步探究红色文化在旅游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着重分析红色文化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曾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文化传承阵地,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最初的起点。目前发现,我国高校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知识覆盖较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多数同学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使得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足。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应该做出相对应的教育优化措施,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本文就我国高校中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活动形式,突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文化优越性。本文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创建的"三合一"模式("三合一"模式是指"以党建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半军事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为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文化建设格局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