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沉淀法掺杂Al对Ni—Co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共沉淀法制取Ni-Co-Al粉的工艺方法,检查了草酸Ni-Co-Al粉与Ni-Co-Al粉的粒度和形貌,并制备了WC-9(Ni-Co-Al)%硬质合金,测定其物理机构性能并进行了现场凿岩试验。  相似文献   

2.
在熔盐中电镀Al—Mn合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褚松竹  张哲 《有色金属》1997,49(2):57-63
本文在酸性的氯化物熔盐体系中,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和霍尔试验确定了获得光亮性Al-Mn合金镀层的工艺条件,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组成的Al-Mn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熔盐组成和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光亮性,表面形貌,镀层成分以及镀层结构和性能均有很大影响。具有非晶态结构的光亮性Al-Mn合金镀层呈现出较高的耐蚀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3.
特种粉体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积法制备复合粉末,化学沉积法制备铜镍钨包复粉末,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锆超细粉末,醇盐水解法制备超微锑白及复合粉末,水合肼还原法制备超细银粉,并进行了超细锌粉的工业化规模生产技术等项目的基础理论及开发应用研究。其中,Cu-Ni-W复合粉已用于制造高均匀度高比重合金,新开发的“旋流冷凝法”制备超细锌粉的技术也已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柴立民  吴成义 《矿冶》1994,3(2):89-92,75
本研究为Nd-Fe-B合金在HDDR处理过程中其相和显微组织的变化以及富钕相在变化中的扩散行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和补充。对于高Nd含量的Nd-Fe-B合金,处理过程中Nd与Fe的相互扩散是HDDR法处理的Nd-Fe-B粉末成分变得均匀、磁性能得以改善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添加Si≤10%对Cu-Ag合金力学、冶金学、物理学诸方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添加量增加Cu-Ag合金硬度提高,但影响程度随合金中Ag含量增加而减弱。合金的密度随着Si添加量增加呈线性降低,电阻率则呈线性升高。Ag≤50%的Cu-Ag合金,添加Si可显降低合金的液相线温度,缩小合金固-液相线温度区间,对提高钎料合金的铺展性和间隙填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等离子光谱分析证实,所获得的Ni-Fe-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主要成分Ni、Fe、P的含量分别为74%-38%、9%-24%、和6%-10%,此外,还含有0.01%-0.14%B和C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导致非晶态N  相似文献   

7.
以八水合氧氯化锆、六水氯化铝为主要原料,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铝—氧化锆复合粉体。主要考察烧结温度对复合粉体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在1 200℃烧成后主要以单斜氧化锆及氧化铝晶相存在,粉体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晶相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WC—Co硬质合金的γ相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寿荣  刘宜 《有色金属》1997,49(3):77-81
依据WC-Co硬质合金各相含量间的关系,推求出两相(WC+γ)合金中γ相成分极限和碳含量宽度。结果表明,对于两相WC-Wo合金,其γ相成分(钨和碳在γ相中的固溶度XW和XC)与合金钴配量和碳含量有关且存在关系:xw=1379xc+1.47-37.1xc,但其两相区上下限γ相成分与合金钴配量无关,分别为xw:0.0752和0.234,xc:0.00491和0.00248(Wt):WC-Co合金两相区上下限碳含量和γ相含量(wt.)与合金钴配量有关,其两相区的碳含量宽度与合金钴配量有正变关系。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Nd-Fe-B合金在HDDR处理过程中其相和显微组织的变化以及富钕相在变化中的扩散行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和补充。对于高Nd含量的Nd-Fe-B合金,处理过程中Nd与Fe的相互扩散是HDDR法处理的Nd-Fe-B粉末成分变得均匀、磁性能得以改善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Al-Ni-Y纳米非晶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苏勇 《矿冶工程》2000,20(2):57-59
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单秘淬法制备的具有良好韧性的Al-Ni-Y合金条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不同,其组织结构也不同,当快凝Al91Ni7Y2合金时,可形成由部分非晶和部分晶体组成的复合材料,此材料结构为:纳米级Al均匀弥散分布在非晶基体上。  相似文献   

11.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汗液和海水中的腐蚀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岩 《有色金属》1997,49(3):82-86
以应用最为广泛的Cu-Zn-Al基形状记忆合金为实验材料,以人工汗液和天然海水这两种记忆合金常接触的溶液为介质,利用动电位线性极化法和全浸挂片实验研究了Cu-Zn-Al记忆合金的腐蚀行为和规律。结果表明:Cu-Zn-Al合金经淬火处理后作为形状记忆合金使用时,其在汗液和海水中的腐蚀速率与退火态相比大大降低;其腐蚀特征仍是脱锌腐蚀。在温度和成分相同的条件下,合金的相结构对腐蚀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结果将对记忆合金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无钴、低铍电阻焊电极合金:Cu-Ni-Zr-Be(B合金),将其组织性能同常用的Cu-Co-Be(A合金)电极合金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合金硬度、软化温度同A合金相近,但导电、导热性明显高于A合金。另外,B合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毒性,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最后,探讨了B合金的成分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 Ti-Al-Nb 系中广泛成分范围里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在900—1200℃等温静态氧化时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 Al 含量以及 Ti 和 Nb 的原子比影响合金的抗氧化性能.Al 提高合金的氧化抗力,而过高或过低的 Ti 和 Nb 的原子比都显著地降低合金的氧化抗力.用 X 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氧化膜的组成,指出具有完整的 Al_2O_3保护膜是这类合金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的基本条件.提出了 Ti-Al-Nb 系中具有优良抗氧化性能合金的成分范围.在所得到的氧化图上清楚地显示了氧化水平、氧化膜的组成、氧化温度及合金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两个典型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并讨论了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锰的添加量以及其工艺因素对W-Ni-Cu钨基合金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制备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W-Ni-Cu合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溶胶—凝胶法在材料复合制备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从材料制备的角度,提出以三个最重要的材料(即金属及合金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所组成的材料三角形和湿化学制备为基础来讨论材料复合的方法,讨论了溶胶-凝胶法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Al-Pd-Mn-Mg,Al-Pd-Mn-Zn和Al-Pd-Mn-Mg-Zn三种多元系合金的准晶形成规律、准晶态合金的成分范围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Pd-Mn-Mg系准晶态合金的成分范围基本上可按以下范围选择构成,Al:60-80(at%)、Pb:0-10(at%),Mg:0-10(at%),而Al-Pb-Mn-Zn为Al:60-75(at%),Pb:0-20(at%),Mn: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P-SiC复合镀层,并对其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i-P-SiC复合镀层的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且碳化硅硬质颗粒分布均匀,显微硬度达到580 HV;Ni-P镀层和Ni-P-SiC复合镀层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经400℃热处理2 h后,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980 HV,而且其耐磨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断裂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WC-Co硬质合金生产的质检生产,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硬质合金的断口形貌以及孔隙、夹杂物、η相等断裂源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确定了降低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探讨了WC-Co硬质合金断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方法在单晶镍基高温合金上制备出组织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Ni-Co-Cr-Al-Y-Ta涂层,运用光学显微镜,EPMA,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喷涂态和热处理态涂层的相结构,相成分及界面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稀土优化WC—Co硬质合金强韧性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寿荣 《有色金属》1997,49(4):76-81
探讨了稀土强化WC-Co硬质合金的机理。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稀土氧化物或混合稀土氧化物均能有效提高WC-Co硬质合金的强韧性;稀土能明显提高WC-Co合金制品的表面宏观压应力:鉴于未加稀土的普通WC-Co合金室温下hcp型γ相的固有比例通常就很少,加稀土阻止γ相的fcc→hcp相变对合金强韧性的优化作用甚微;稀土氧化物对WC-8Co硬质合金显微结构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钨溶质对γ相的附加固溶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