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技术,不用开胸及体外循环,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很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开展.患儿往往不能配合,需在全麻下才能完成,我院应用依托咪酯及氯胺酮于1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66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术后康复良好,仅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痊愈.提出术后给予严密的呼吸、循环系统监测,做好体温管理和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可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患儿术前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10 d至11个月)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45例.对照组术前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5 d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前全面评估、制定术后观察重点计划,做好药物治疗护理,应用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非气管插管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409例,年龄1~12岁.以氯胺酮1.5~2 mg/kg静注基础麻醉,然后以氯胺酮25~30μg·kg~(-1)·min~(-1)、丙泊酚1.5~2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面罩给氧.监测SBP、DBP、MAP、HR、RR、SpO_2和ECG.结果 患儿术中安静398例(97.31%),出现短暂肢体轻微扭动11例(2.69%);麻醉诱导后及术中BP、RR平稳,无呼吸暂停;术毕苏醒时间(14.84±9.49)min;苏醒期轻度躁动12例(2.93%),恶心10例(2.44%).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手术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对BP、HR和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3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病人均成功出院。结论:完善术前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是获得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够预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不良预后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例178例, 根据转归分为正常预后组(132例)和不良预后组(46例)。结果院内死亡15例(8.4%), 两组患儿在术前是否需前列腺素E1及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术前呼吸支持模式、术中麻醉诱导后至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VIS及VVR评分、术后是否延迟关胸及是否需腹膜透析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24 h乳酸水平及VVR评分增高均为新生儿死亡及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24 h乳酸水平和VVR评分是监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喉罩-七氟醚与静脉氯胺酮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3~7岁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喉罩-七氟醚麻醉组(A组)与氯胺酮全麻组(B组)。记录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30 min(T3)、术毕(T4)MAP与HR;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T1~T4时B组MAP升高,HR增快(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pO2<96%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先心病患儿,紫绀型19例,非紫绀型15例,诱导前肌注氯胺酮0.5-1 mg,丙泊酚1.5 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后,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泵入,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所有患儿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与非紫绀组比较,紫绀组麻醉前心率稍快、SpO2明显降低,紫绀组药物起效时间短(P〈0.05),但麻醉苏醒时间和检查时间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中和苏醒后RR、SpO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麻醉中HR较麻醉前快、MAP较麻醉前升高(P〈0.05)。所有病人在心内操作中均观察到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术后两组各有1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麻醉中应用丙泊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5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治肺部感染;拔除气管插管后积极应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 29例患儿呼吸困难症状轻,术后顺利撤离呼吸机;22例反复撤机失败行膈肌折叠术,其中19例膈肌折叠后顺利撤机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离呼吸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膈肌功能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一步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做好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等,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对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由于封堵装置及导管的逐步改进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技术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由于本技术属于微创手术 ,毋需开胸及体外循环 ,病人手术创伤及机体紊乱程度小 ,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在国内也受到关注。现将我院 4 0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麻醉处理予以报道。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 0例均为儿童 ,ASAⅠ级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4~ 12岁。其中房间隔缺损 2 0例 ,动脉导管未闭 12例 ,室间隔缺损 8例。术前禁食 6~ 8h ,术前 30min给予阿托品 0 0 1mg/kg肌肉注射。麻醉方法  4 0例随机分两组 …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患儿手术例数逐年增多,患儿以术前反复肺炎并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过长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成为影响患儿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2009年起,我们对6月龄内患婴采用术后早期拔管技术,有效缩短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除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姑息手术病例,我们共收治6月龄内先天性心脏病患婴213例,按日期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时.常规选用股动脉、股静脉进行穿刺,术后穿刺点的有效压迫是预防并发症的手段之一.本院自1998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以来.常规选用沙袋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近几年来,又尝试采用手指直接压迫和条索状纱布加压压迫的方法进行局部止血。本文通过上述3种方法对股动脉、股静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压迫时间进行评价,以选择更好的局部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90例.一组(45例)经双心房给药,左心房主要输入儿茶酚胺类,右心房输注针对性较强的扩张肺血管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另一组(45例)通过中心静脉经右心房给儿茶酚胺类及扩张肺血管药物.以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和心指数,计算体循环阻力、肺血管阻力(PVR),经统计学处理后,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全组患儿术后早期(1周内)死亡3例,均为中心静脉给药组;另有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患儿发生了低心排,1例经左心房给药,另1例经中心静脉给药,经治疗痊愈.无远期死亡.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和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经双心房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及PVR,并可增加CO,较传统的中心静脉给药效果好,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双心房给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自1967年首次报道经心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成功以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日趋完善,先心病介入治疗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与封堵器材及导管操作相关的瓣膜反流、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脱落、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如何减少术中、术后严重不良事件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10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同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总数的0.5%(10/1992例).现将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外科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术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05例,将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305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76例,发生率为24.9%。317件送检标本,共分离出菌株91株,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74.7%;革兰阳性球菌16株,占17.6%;真菌7株,占7.7%。耐药率最低为万古霉素与舒巴坦。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重症护室的微生物监测,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动态变化情况,以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施行心脏手术时,在围术期可因肺血管压力及阻力持续增高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现将2000年6~2003年6月我院41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治肺部感染;拔除气管插管后积极应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29例患儿呼吸困难症状轻,术后顺利撤离呼吸机;22例反复撤机失败行膈肌折叠术,其中19例膈肌折叠后顺利撤机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离呼吸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膈肌功能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