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坯火焰切角轧制后钢板出现严重的边部裂纹,对钢板边部裂纹和铸坯低倍试样进行了分析,发现低倍试样切割面存在密集的裂纹,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火焰切割造成的,进而推断出,铸坯火焰切角导致钢板边部严重裂纹。  相似文献   

2.
针对50 mm厚规格的NM500耐磨钢板经火焰切割后存在的延迟裂纹现象,从裂纹形貌、夹杂物和组织特征、硬度分布以及产生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火焰切割后的宏观形貌表明:在NM500钢板的厚度中心区域存在明显的横向和纵向裂纹,火焰切割是产生横裂纹的主要原因,而纵裂纹主要是由横裂纹诱导产生的.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透射电镜(TEM)和维氏硬度等技术,研究了厚规格NM500耐磨钢经火焰切割后出现延迟裂纹的机理.结果表明,裂纹扩展的驱动力主要为组织应力,体现在:1)连铸坯中存在的大尺寸硬质TiN夹杂经轧制后破碎形成尖角和孔洞,易聚H而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2)火焰切割使马氏体析出大量碳化物,降低了热影响区的硬度,无法保证高强度的约束,从而在组织应力的作用下,促使横裂纹在TiN夹杂处萌生.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5,(3)
针对中碳合金中厚钢板的头尾开裂现象,通过工艺调查、取样分析以及切割试验等方法,对连铸坯裂纹原因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钢板开裂是连铸坯在进炉加热前形成的,且机械切割产生的裂纹比人工火焰切割更严重,连铸坯经过加热与轧制后,裂纹扩展,造成钢板切割后因长度短尺判废。  相似文献   

4.
针对45钢板火焰切割裂纹的问题,采用低倍、扫描电镜以及金相等分析手段对缺陷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热应力和相变应力是45钢板火焰切割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冶炼及连铸工艺、火切工艺等措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30CrMnMo钢板因热处理后产生裂纹而判废,给生产企业降本增效带来不利影响。采用低倍、金相等检测手段对裂纹原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钢板边部在淬火应力作用下产生微细裂纹,火焰切割时钢板端部的组织应力在裂纹处形成应力集中,超过钢板的断裂强度时诱发宏观裂纹。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锭成材高锰耐磨钢板等离子切割面存在的裂纹问题,通过低倍、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形态等检测观察手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高锰耐磨钢钢锭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疏松和缩孔缺陷,缺陷经轧制后未能完全焊合,变形为厚度截面上的线性疏松缺陷;经等离子切割后,线性疏松缺陷在热应力作用下撕裂为裂纹。同时,钢中存在的TiN夹杂加剧了裂纹的扩展。通过对高锰耐磨钢模铸工艺和成分的优化,钢锭内部缩孔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钢板等离子切割裂纹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7.
针对耐磨钢NM360成品在静置数日后突然开裂的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断口表面裂纹及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钢板厚度中心存在偏析及沿晶界分布的网状碳化物,这些缺陷在热处理淬火冷却不均及火焰切割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充当裂纹源产生了延迟裂纹。通过降低连铸坯中心缺陷、改善热处理工艺、预热至一定温度后慢速切割可有效避免延迟开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裂纹敏感性钢,以耐磨钢为例,研究了耐磨钢板的显微组织,带温和非带温切割条件下硬度的变化,确定了火切端部裂纹形成与扩展机制。结果表明,带温切割条件下火切热影响区硬度梯度变化明显变缓,产生裂纹等缺陷风险大幅降低。对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钛高强钢具有成本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添加钛易诱发板坯裂纹缺陷。针对wTi=0.1%的高强钢板坯火焰切割裂纹问题,采用ANSYS模拟了板坯火焰切割的过程及随后的温度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板坯裂纹形貌及组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wTi=0.1%的高强钢的温度-膨胀曲线,从板坯火焰切割后相变的角度探讨了裂纹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wTi=0.1%的高强钢板坯火焰切割后,距切割面30mm以内冷却速度可达10℃/s以上,冷却速度快使板坯产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导致了板坯火焰切割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厚耐磨钢板NM450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缺陷,采用夏比冲击试验机、布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第四代夹杂物自动分析仪等手段,对裂纹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裂纹组织形貌观察、非金属夹杂物类型、数量以及尺寸分布统计.结果 表明:裂纹处试样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与正常NM450钢板中的类型一致;钢板在经过冷变形后,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