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状况及住院补偿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农合运行状况及影响住院补偿比的因素。方法:利用系统抽样方法在4地对1034名参合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路径分析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住院补偿比的因素。结果:受访者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为20.58%;新农合补偿后住院费用构成灾难性支出的比例减少了7.5%,贫困率降低5.49%;受访者对住院补偿制度的知晓率为31.81%,满意率为98.75%;23.5%的受访者愿意缴纳20元以上的个人参合费。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与住院补偿比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可以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补偿金额和住院补偿比例产生影响。结论:新农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疾病负担,但住院补偿比例偏低,参合者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知晓率较低;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是影响住院费用和住院补偿比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3年新农合重大疾病住院费用情况及新农合保障水平。方法对重大疾病患者住院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省市县三级机构对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水平低于70%,重大疾病补偿政策明显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但患者负担仍较重。结论明确划分各级医疗机构对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探索适合不同重大疾病患者的转诊机制,提高县外就医补偿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汾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参合情况、患者住院率的变化、患者流向及其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探讨新农合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农合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中心获取汾阳市新农合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09—2011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流向及其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汾阳市新农合住院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7.62%,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比例逐年提高;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实际住院补偿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汾阳市新农合总体运行平稳,但应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控制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加大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实际补偿比,降低自付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徽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和医疗费用负担水平,为控制住院费用增长、缓解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7年上半年安徽省6县参加新农合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明细,对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费用和报销水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半年住院率1.42‰,贫困冠心病患者半年住院率高于普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域内住院比例达93.54%。检查费、药品费、材料费和治疗费4项合计占住院总费用的87.1%,县域内住院费用以检查费和药品费为主。冠心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2 119.0元,住院补偿比80.6%。贫困冠心病患者住院补偿比高于普通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困冠心病患者住院服务利用较高,且住院费用负担较低。县域内医疗机构是冠心病患者主要住院机构,且检查费和药品费是县内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甘肃省2010—2015年新农合住院率、患者流向和费用负担等进行分析,探讨住院费用过快上涨的原因,发现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方法:从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及华东公司提取2010—2015年新农合住院相关数据以及年度报表,分析方法采用卡方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新农合住院率由6.37%提高到11.85%(χ2=503 005.45,P=0.000);流向县外医疗机构病人明显,县级医疗机构由41.05%提高到52.08%(χ2=103 245.25,P=0.000)。2010—2015年县外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最高为58%,乡级最少为7.53%。2010—2015年乡级、县级、县外医疗机构平均补偿比例分别为79.25%、66.30%和49.52%。结论:甘肃省新农合在住院服务利用、补偿费用不断提高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患者就医流向不合理,补偿人次和补偿费用主要流向县及县外医疗机构,应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不断提高补偿水平,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流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对于引导住院患者合理流动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机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渭源县新农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政策前后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变化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乡级分级诊疗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影响因素。结果:病种分级诊疗实施后,住院患者选择乡级医疗机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选择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住院患者县域内就诊率2016年达89.69%;分级诊疗住院病种范围内住院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年龄、疾病种类、距县医院车程、患者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均为影响乡级病种范围住院患者就诊流向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单病种付费的分级诊疗其对政策范围内住院患者的流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制定合理分级诊疗病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是保障政策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率及费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住院服务、有效控制住院费用上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济南市抽取的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3个市(县、区)共3 45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南市农村居民2006和2008年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为4.89%和3.90%,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 385.74和7 127.08元,日均住院费分别为459.34和534.17元,新农合补偿费用分别为701.49和914.82元,新农合补偿比例分别为10.99%和12.84%,自付费用比例分别为89.01%和87.16%;不同特征农村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吸烟、饮酒情况的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经济收入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是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概率的危险因素,年龄15~24岁是农村居民住院概率的保护因素;住院天数、新农合补偿费用、住院机构、住院疾病和地区是农村居民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率较低,住院费用较高,新农合补偿较少;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分流制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大新农合补偿力度是控制住院费用、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农合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基于6省14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新农合住院服务利用、补偿、基金等方面运行情况,了解各地新农合的进展。方法:东、中、西部各选2个省,每个省随机选择2个县(江苏、广西抽取3个)作为样本县,对14县新农合基金和住院服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2012和2013年平均筹资水平分别为300和350元左右;利用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比例较高,I县甚至超过40%;除江苏、安徽外,其他四省住院补偿受益率超过10%;除福建外,住院实际补偿比超过50%;各县次均住院费用差异较大,2013年上涨明显;个人自付次均住院费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各县不同,部分县2013年有所下降;流向县外医疗机构的基金比例较高,G县甚至超过50%;当年基金多发生赤字,基金累计结余率在1%~2%之间。结论:新农合筹资水平较低,个人筹资责任较轻。住院服务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住院实际补偿比提升乏力,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不明显。基金可能存在监管乏力,且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住院流向和费用负担情况,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减轻居民负担提出建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各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数、住院费用、医保偿付费用、个人范围内外费用支付情况。结果:江苏省居民2013—2017年住院流向变化不大,三级医院住院服务量占比最高;住院费用年均增长1.52%,且费用的增速和医院级别负相关;住院费用构成中,医保的补偿比例基本不变,但个人范围外支付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医疗费用的增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需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进一步降低居民的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徽地区脑梗死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和补偿情况。方法:借助安徽省新农合省级平台系统,收集6个县2017上半年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明细,对住院费用及补偿水平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脑梗死贫困患者住院率及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均高于普通患者;患者住院费用以检查费、药品费和治疗费为主;95.44%脑梗死患者在县域住院。结论:脑梗死贫困患者住院率高于普通患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占比均下降,县乡两级是患者住院服务利用的主体;住院补偿比例提高,患者疾病负担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从根本上切断病贫循环的链条,是消除农村贫困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本研究旨在分析近年来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政府投入与效果的回归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甘肃省新农合管理中心提供甘肃省全省2008-2016年的新农合数据报表,对数据进行整理、核查、统计分析,分析政府投入和效果的关系。结果 2008-2016年甘肃省新农合政府部门的投入年平均增长率为23.03%,同时农民个人缴费年均增长率为36.43%。政府对新农合的投入平均每人每增加1元,参合率提高0.012%;参合农民住院率提高0.023%;参合农民门诊率提高0.633%;门诊次均补偿金额提高0.037元;县内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所占比例降低0.043%;农民住院可报销费用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降低0.069%;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0.042%。讨论政府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新农合体系的健康发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青海省湟中县实施医疗联合体改革前后新农合住院患者县域内外流向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分析县域医疗联合体改革对新农合住院患者县内就诊率的影响,并探索影响的原因及途径。方法:利用湟中县2013年与2014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数据,对患者的就诊流向、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关键知情者进行访谈。结果:医疗联合体改革后,县外就诊的住院患者人数构成比降低了6.38%,县外就诊的住院总费用环比降低了22.13%,县内、外就诊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上涨20.69%、14.41%。结论:县域医疗联合体改革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县域卫生体系的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县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住院患者回流至县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新农合参合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住院费用情况。方法从庆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收集2011—2015年间参合患者住院报销数据88.21万条,分析疾病构成及费用情况。结果按系统疾病顺位排序,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为前10位。按疾病顺位排序,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流行性感冒和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以及胆囊、胆道和胰腺疾患排前5位;其中胆囊、胆道和胰腺疾患次均住院费用最高,平均增长速度最快,为72.79%。结论合理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诊疗,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年运行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安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运行3年的绩效,探讨高额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县3年来住院补偿数据,以SPSS软件包评价主要补偿指标,分析影响因素,并对3年的运行绩效综合评价。[结果]3年来新农合运行基本平稳,第3年度参合率已近90%,基金使用率85.0%,平均住院费仅3 621元,次均补偿额1 210元,病人流向的81.2%、费用流向的61.2%在县内;实际补偿比达39.2%;药占比47.2%;范围外占比25.5%;网络管理后县内出院病例可立即兑现报销。产生高额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是:出县住院(OR=24.6)、住院久、患癌症和范围外费用占比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县住院者与范围外费用占比呈上升趋势。[结论]3年来该县新农合运行良好且较平稳,深受农民欢迎。建议今后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减少范围外费用;将住院分娩费用纳入正常补偿范围;加强投入以改善县内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静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收集甘肃省静宁县2010—2015年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报表,分析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情况、资金平衡情况、次均费用、农民受益情况及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负担情况。结果农村居民参合率趋于稳定并保持在98%以上;筹资水平和受益水平逐年升高;基金运行情况良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和基金补偿金额所占比例的快速增长是住院次均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结论静宁县新农合制度运行总体良好。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和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慢性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住院治疗患者的医保类型、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与病案首页基本信息,比较不同医保类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 949例患者,其中男性10 558例,占50.40%,女性10 391例,占49.60%;平均(57.08±13.85)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患者分别占43.46%、11.02%和45.52%。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不可补偿费用及比例、自付费用及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费用中,药品费在各医保类型患者中均为最高。糖尿病、肿瘤和慢阻肺3种慢性病患者中,新农合的直接医疗费用均为最低,不可补偿费用及比例、自付费用及比例均为最高;脑卒中患者中,城镇职工医保的直接医疗费用最低,但不可补偿费用及比例、自付费用及比例均为新农合最高。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和医保类型等因素与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相关(P0.05)。结论不同医保类型糖尿病、肿瘤、慢阻肺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差异显著。年龄和住院时间均为4种慢性病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7~2011年峨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情况进行分析,以探索实际补偿情况的变化对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以来的新农合住院报销病例的住院费用、补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1 179.1、1 184.2、1 398.5、2 088.0和2 196.4元,中位补偿费用分别为330.0、413.4、620.5、884.8及1 098.3元,中位实际补偿比分别为:29.0%、39.2%、44.1%、43.5%、51.8%,中位实际补偿比在各级医疗机构均逐年增加,但以省市级医疗机构实际补偿增加较为缓慢,2010、2011年为分别25.1%、27.9%。[结论]新农合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峨山县农村居民的住院直接经济负担,但在省市级医疗机构住院产生的直接经济负担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肃省康乐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定额付费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2012—2014年康乐县新农合运行年报数据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结果康乐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住院定额付费制改革后,人均住院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参合患者实际补偿比显著提高,费用负担下降;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得以规范,主动控费的意识增强。结论支付方式改革后,康乐县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但还应从支付方式改革的制度设计、外部条件支持方面进行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皋兰县2004年到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相关指标,发现新农合在皋兰县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卫生XI项目完善创新和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皋兰县2003-2011年新农合年报资料等,采用动态分析法对皋兰县新农合参合、补偿和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皋兰县2003-2011年农村居民参合率、住院实际补偿比、住院率逐年提高;次均住院费用明显上升,农民个人住院自付费用占年纯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和基金补偿所占比例较高.结论:皋兰县新农合制度运行良好.县级以上住院人次和补偿资金所占比例偏高,需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管理》2017,(2):29-32
目的总结2014年、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以期达到资金的筹措稳定和收支平衡。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015年荆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面落实22种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和门诊重症工作,扩大重大疾病和门诊特殊病种补偿范围的同时,加强对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审核的运行效果。结果荆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受益面达到250%以上,住院补偿受益面达到14%以上。重大疾病住院人数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赔付费用主要集中在外地医疗机构,相同病种的赔付金额外地医疗机构显著高于本地医疗机构。结论切实实施分级诊疗,建立完善的举报和投诉制度,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稽查力度,有效地使基金的结余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防止基金透支。引入商业保险机制,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的服务,以质优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新农合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