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寐是郁证的表现之一。郁证性多寐包括但不限于心气不足,凡忧悲、思虑、悒郁、恼怒等情志因素均可引起多寐;病机主要与心、脾、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痰湿、瘀血有关。古今治疗方药均可证实郁证性多寐之存在,主要包括养心安神定志、开窍醒神、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现代医学有关嗜睡症的精神心理机制及抗抑郁治疗亦可旁证郁证性多寐之存在。  相似文献   

2.
郁证性经乱是指因情志因素引起的月经失调。"女子以肝为先天",七情内伤导致冲任失调是郁证性经乱的生理病理基础,其基础病机主要有肝气郁结化火、心脾两虚、痰凝血瘀、气血和肝肾亏虚;治疗时需辨证并兼顾崩漏与闭经的特殊性,不可忽视非药物情志疗法的重要性。郁证性经乱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应激性闭经等功能性疾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致月经失调者。  相似文献   

3.
探讨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显性郁证与隐性郁证,狭义郁证与广义郁证等多种郁证形态。单纯郁证为情志性功能性疾病;病郁同存指郁证与器质性疾病或中医病证同时存在,又可分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显性郁证是指显现的七情变化所导致的临床容易辨认的郁证;隐性郁证指由并不显现的七情以及患者具有隐匿的郁证禀赋所导致的临床不易察觉的郁证。狭义郁证是指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病机所导致诸如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失眠等单纯的、因郁所致的显性郁证;广义郁证除狭义郁证外,还包括病郁同存、因病致郁、隐性郁证等凡与情志不遂有关的疾病。探讨郁证的形态学,旨在更好地适应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不寐有多种病因病机,但最为多见的是受思虑、悒郁、忧愁、恼怒、惊恐等情志因素影响而发生,其病机主要与心、脾、肝、胆等脏腑有关。郁证不寐的情志病因分为"外感性情志病因"与"内生性情志病因",前者是指受生活负性事件影响而发生的应激性情志变化,当内心恢复平静后,其不寐多可告愈;后者是指宿主的郁证性心理和人格特质及气郁质体质禀赋,对"外感性情志病因"的应激性更大,甚至即便无明显"外感性情志病因"刺激,亦可内生忧思悲恐惊,其不寐积年难愈。在多数情况下,寐佳则无郁,郁去则寐安。郁证不寐的治疗,可通过解郁疏泄以安神促寐,亦可通过安神促寐以舒肝怡心;解郁与促寐类药物,其药性相通。  相似文献   

5.
探讨郁证性眩晕的病脉证治,并提出"无郁不作眩"的学术观点。郁证性眩晕的病机主要有肝郁、痰浊、正虚以及瘀血等,均可由情志病因引发。情志不遂最易导致肝气郁结,化火生阳变风皆源于此。通过对朱丹溪"无痰不作眩"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发现部分痰、虚作眩乃因郁演变而成。郁证性眩晕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资辨认。从肝论治、补虚、化痰、化瘀都可以治疗郁证性眩晕,不同程度的疏肝理气、养心安神可以作为各种治疗的基础性法则。郁证性眩晕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精神性眩晕,若含病郁同存者在内,或可占到临床眩晕患者的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6.
探讨郁证性畏寒的病脉证治。认为除阴盛阳虚可导致内伤畏寒外,还有表阳郁结、寒凝血脉、气血营卫不和、气郁不达以及郁证所导致的畏寒。郁证性畏寒具有郁证的临床特征,包括情志致病、存在精神状态方面的症状、伴随症状"异彩纷呈"、部分症状定位定性模糊、畏寒症状夸张怪异以及从郁论治有效等。郁证性畏寒是在畏寒这一普通病证"外衣"掩盖下的隐性郁证,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郁证性畏寒作为一种躯体症状,可见于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探讨郁证性肛病的病脉证治。郁证性肛病是指由情志因素导致的肛肠感觉异常,本质上是披着肛肠病外衣的郁证,具有一般郁证性病证因机证治的共性特点,诊断需要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现代中医治疗方法大致包括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益气健脾及活血化痰数端,从方药药性来看从郁论治者居多。郁证性肛病常见于肛门直肠神经症或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以及精神障碍类疾病,现代医学也已证实精神心理因素与肛门直肠感觉异常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议中医对郁证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俊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45-246
郁证是一组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有别于癫、狂、痫的轻性情志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症。本文仅就中医对郁证的认识进行讨论,藉以深化对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1历代医家对郁证的论述1.1郁证的提出郁证是元、明、清医家对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而诱致...  相似文献   

9.
探讨属于郁证范畴自汗、盗汗的病脉证治。自汗病机除表卫不固、肺脾气虚外,亦可由郁证引起,举凡惊恐、嗔怒、胆怯、忧思、抑郁皆可致使心神失守而发为自汗。盗汗病机除阴虚火旺、心血不足外,亦可由郁证引起,举凡喜怒惊恐、忧思过度等皆可致七情耗伤阴血而发为盗汗。剖析并论证阴虚火旺、心血不足盗汗的常见证治本身就可以是郁证的证治范畴。在临床上,自汗、盗汗有可能是披着汗证外衣的"披衣郁证",伴随广泛而多样的临床表现,呈现出隐性郁证和(或)广义郁证的形态特征。治疗郁证性自汗、盗汗应从郁论治,包括疏肝理气解郁、滋阴清热泻火、益气补血养心、镇静安神定志以及交通心肾、补肝养心、疏肝健脾、健脾补心等多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证实,郁证性自汗、盗汗因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多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10.
探讨郁证性胸痹的病脉证治。胸痹有郁证性胸痹与非郁证性胸痹之分。中医学远在现代医学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具有心(胸)痛、胸闷、短气等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类疾病之前,即已形成了可与之相对应的郁证性胸痹的病脉证治体系。郁证性胸痹由情志不遂所引起,并受情志波动影响,主要症状与器质性心脏病之胸痹(非郁证性胸痹)相类似,但在心(胸)痛程度、样式、持续时间、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对解郁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其自身内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郁证发微(二十九)——郁证便秘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便秘的病脉证治。便秘病位虽在大肠,却与五志伤及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病因病机涉及以下数端:肝肠相通,肝郁则肠滞;忧愁思虑伤脾损肺,脾肺气结则大肠壅滞,脾肺气虚则无力推送;五志过极化火,灼津炼液,致使肠枯;劳心伤脾,生化乏源,精血亏虚,肠失濡润;七情生六郁,食滞痰阻血瘀,阻塞肠腑。治疗郁证性便秘主要包括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行气燥湿、宽中化滞,清心安神、益脾养血,以及化痰化瘀等,要在疏通气机、清理壅滞、增水行舟。现代医学中凡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急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等慢性便秘以及躯体化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具有便秘表现者,大致在郁证性便秘的证治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2.
探讨郁证性尿频的病脉证治。惊惶忧思可致小便淋沥不利,思虑过度可致小便频数,肝痹气郁可致不寐、尿频。其病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心气不足、心肾气虚(或心肾不交),或心火移热于小肠;另一类是肝气郁结或化火。郁证性尿频具有显性或隐性郁证的临床特征,需重视从郁论治,包括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清肝泻火、养心清心安神及交通心肾等。现代医学神经性尿频、精神性尿频、心因性尿频等大抵属于郁证性尿频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七情内伤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称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躯体症状又可分为月经紊乱类和非月经紊乱类。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气血亏虚、痰瘀阻滞、阴虚风动、肝郁脾虚等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机。当代中医已经逐渐意识到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存在,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补肾益天癸,而是越来越多开始运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抗抑郁、激素补充以及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学说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探讨郁证性痛经的因机证治。七情内伤可致气血失运、经络瘀滞而引发痛经。肝郁肝火为郁证痛经之因;诸痛属心,五志感心,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可致气血失调而引发痛经。痛经临床表现常伴有情绪障碍和(或)一系列躯体症状。治疗郁证性痛经的原则为急则治标止痛,缓则治本解郁。与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不荣则痛、荣则不痛一样,郁滞则痛、郁解痛消。治疗郁证性痛经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5.
郁证发微(三十)——郁证泄泻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郁证性泄泻的病脉证治。由情志因素导致或加重的泄泻,且从郁论治或辅以从郁论治有效者,概为郁证性泄泻,主要包括怒泄、惊泻、肝泄以及心劳、脾劳、肺劳泄泻等类型。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心、脾、肺;病机涉及肝气郁结、胆虚受惊、思虑伤脾、费神劳心、悲愁伤肺等多端,可交杂出现。根据郁证性泄泻的不同类型有多种的治疗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壮胆镇惊、养心安神、养脾补肺、调整气机等,其中尤以疏肝抑木、强脾实土最为重要而常用,心理宽慰、调整患者生活态度等非药物治疗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现代医学中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所致腹泻,大抵属于郁证性泄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郁证发微(二十七)——郁证痞满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痞满的病脉证治。郁证性痞满主要是指由情志因素触发或加重的胃痞与腹胀;其病机是“无邪无滞无形”之气郁,也可以是气机郁滞继发引起的食滞、痰阻、瘀血及气血亏虚;其临床表现除脾胃病症状外,也可以伴其他广泛多样的症状;其形态既可以是单纯郁证,也可以是病郁同存;其治疗既可以从郁论治,也可以病郁同治。从郁论治的原则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消痞、运脾祛湿、化痰导滞等。鉴别痞满是否属于郁证,当参考实验室检查。郁证性痞满相当于由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吞气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部分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郁证性痞满的诊治理论与实践已得到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阐述郁证经行前后诸证的病脉证治。凡是七情内伤参与发病,具有郁证特点,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者,即可视为郁证性经行前后诸证,其病机主要有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心脾亏虚、瘀血阻滞及痰湿蕴结;部分患者或许七情内伤及情志类表现不甚明显,但纷繁多彩的躯体症状本身就是郁证的临床特征之一。无论有无显性郁证,只要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有效,即可判为郁证性经行前后诸证;部分热入血室是郁证性经行前后诸证的特殊类型。郁证经行前后诸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经前期综合征和经前心境恶劣障碍,也可见于月经周期性精神病及部分抑郁症和躯体化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