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撤机成功率、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机械通气撤机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体会。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的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精细化护理组,每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统计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依从率。 结果 护理4周后,精细化护理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APACHE评分低于常规组(均P<0.05)。精细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89±1.02)d,短于常规组的(10.52±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0,P<0.001);精细化护理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为78.26%(36/46),高于常规组的58.7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P=0.043);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依从率为95.65%(44/46)高于常规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4)。 结论 在机械通气撤机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在我院ICU住院达到撤机标准并行撤机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pH值、PaO2、PaCO2及撤机前血浆BNP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撤机前血浆BNP水平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功组年龄小于失败组[(65.8±7.3)岁vs(73.4±7.6)岁,P=0.033],两组性别、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撤机前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成功组[lg BNP 2.48±0.26 vs 2.19±0.31,P=0.000];撤机前BN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0.031(95%CI为0.815~0.937),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值为224.5 pg·ml-1。结论:撤机前血浆BNP水平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撤机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用心功能监测指标BNP在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符合AECOPD诊断的41例患者,根据28天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BNP的基础值、戴机缓解后的BNP值及拔管前的BNP值,分析BNP与撤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间的BNP基础、BNP缓解、BNP拔管前值相比较,撤机失败组均较成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拔管前值高于BNP缓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BN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BNP在≥312 pg/mL时,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度为64%,特异性为99%.结论 BNP可作为COPD患者撤机的预测指标,BNP在≥312 pg/mL时,可预测脱机失败.  相似文献   

4.
项美姣  潘景业 《浙江医学》2012,(16):1356-1358
目的评价能量代谢监测指导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ICU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在能量代谢监测指导下制定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62例)和根据经验制定营养方案(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7d 后的营养指标、达肠内营养目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平均住 ICU 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入院7d 及出院前 APACHEⅡ评分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7d 后观察组的营养水平、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达肠内目标时间、平均住 ICU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 APACHEⅡ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7d 内 VAP 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能量代谢监测指导营养支持能较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 ICU 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适度液体负平衡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 60 例脓毒性休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相似的液体复苏方案,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不限制液体输入量,保持液 体基本平衡或正平衡。观察2组撤机效果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撤机当日液体平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 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撤机48 h,观察组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撤机和撤机48 h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入院48 h,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以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管理, 有助于提升机械通气撤机效果,这可能与该方案能够减轻患者心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长期机械通气(≥10天)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撤机困难程度的因素,探讨撤机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ICU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原发病情况,入院第1天(d1)及第10天(dl0)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体温、呼吸频率、尿量等),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动脉血气等).根据撤机的困难程度和时间将撤机成功的病人分为简单撤机组、困难撤机组、延迟撤机组,对3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长期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程度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72例患者,简单撤机组14例,困难撤机组27例,延迟撤机组31例,血乳酸(d10)、血浆白蛋白(d1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单纯撤机组与延迟撤机组血乳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撤机组与困难撤机组比较血浆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分析示血乳酸(d10)>2.0mmol/L是影响撤机难易程度的独立因素(OR =11.584,P<0.05).结论 机械通气后血乳酸>2.0mmol/L是影响撤机难易程度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在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观察组给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比较两组排痰量、生命体征变化、撤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后,两组心率、呼吸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系统对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有效促进排痰,提高血氧饱和度,缩短撤机时间,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25-(OH)D3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撤机结局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6例)和撤机失败组(n=36例),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及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入ICU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血浆BNP水平、血常规、血生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清25-(OH) D3、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不全病史比例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长,血浆BNP、APACHEⅡ评分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较高(P<0.05);按照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的中位数(本研究中25.7μg/L为中位数)分两组,与25-(OH) D3≥25.7μg/L组比较,25-(OH) D3<25.7μg/L组的血浆BNP、心不功能不全病史比例、VAP比例及撤机失败比例高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亦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心不功能不全病史、血浆BNP、APACHEⅡ评分、发生VAP及低血清25-(OH) D3水平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对血清25-(OH)D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血清25-(OH)D3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683~0.835,P<0.05),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最佳截断值为23.2μg/L (敏感度64.4%,特异度79.9%)。 结论 血清低水平25-(OH) D3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密切相关,对撤机失败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撤机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各30例。肠内组在机械通气48 h内根据病情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在机械通气7 d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7 d后再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 d营养费用、1周撤机成功率、28天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治疗7 d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662、0.528,P>0.05);肠内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 d营养费用明显低于肠外组(t=2.153,15.520,P<0.05);肠内组胃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外组(x~2=12.857,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其他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肠外组(x~2=4.091、4.472,P<0.05);2组患者的1周撤机成功率、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7、0.295,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缩短机械通时间,降低营养费用,减少VAP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患者胃肠道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对ICU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撤机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3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PSV组和SIMV组。观察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撤机成功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PSV撤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李盘石 《当代医学》2010,16(19):101-102
目的研究导致ICU患者困难撤机的医源性因素。方法比较2007年3月~2010年3月间我院ICU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析困难撤机组与成功脱机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困难撤机组患者气管切开率、较细口径导管使用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意外拔管率、撤机不当率等明显高于成功脱机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导管口径、院内感染、呼吸机管道的管理、撤机策略等是ICU患者困难撤机的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Weaning difficulties occur in 31% of total intubated patients,and result in prolonged weaning duration.A computer-driven automated weaning system can perform a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  相似文献   

13.
黄晓波  蒲虹  吴娅秋 《四川医学》2011,32(12):1873-1876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对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后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2010年2月-2011年7月42例接受OPCABG手术患者术后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SICU)。根据术后带机时间将患者分为撤机失败组(〉48h)和撤机成功组(〈48h),术前常规进行心脏超声及BNP水平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础情况、临床结局,分析BNP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20例撤机失败,22例撤机成功。撤机失败组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值分别为0.021和0.009);心功Ⅲ/Ⅳ级患者数量、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P值分别为0.029、0.014和0.012)。患者临床结局中,撤机失败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P值分别为0.000、0.009和0.014);BNP与心功Ⅲ/Ⅳ级患者数量(r=0.701)、LVEF(r=-0.6)、带机时间(r=0.757)、住ICU时间(r=0.7)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NP为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ddsratio,OR=1.004;95%CI1.001-1.008)。结论BNP水平与OPCABG患者的术前心功能,术后带机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相关,是预测OPCABG术后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重症监护室COPD患者机械通气困难脱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桓台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对成功脱机组与困难脱机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6.4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20分(OR=10.39)、白蛋白<25 g(OR=3.86)、BNP>6000 pg/L(OR=25.67)、感染因素(CPIS)评分>10分(OR=5.17)、PCO2>90 mmHg(OR=2.89)为影响AECOPD患者顺利脱机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8.39)、白蛋白(OR=5.96)、BNP(OR=28.92)为影响AECOPD患者顺利脱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在ICU行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年龄、白蛋白、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BNP均是影响患者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内采用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按入科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9例)与对照组(164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的比较,进而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对比分析单纯有创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慢性肺心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CPD)急性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ICU室于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CC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采用数字表法分为有创组(60例)和有创-无创组(60例).有创组接受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无创组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有创通气时间;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BR、肺动脉收缩压(SBP)以及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等指标;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B型尿钠肽(BNP)、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有创-无创组患者VAP发病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均低于有创组患者(P<0.05).有创-无创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有创通气时间均低于有创组患者(P<0.05).2组患者BR、SBP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无创组BNP、ET、Ang-Ⅱ表达低于有创组(P<0.05).有创-无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有创组患者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CPD合并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映群  朱仲生 《吉林医学》2013,34(12):2204-2206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在PCT和BNP的指导下,观察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老年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有创通气时间与总机械的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产生VAP的频率以及住ICU的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PCT和BNP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寻找时间窗,更加准确掌握拔管时机,成功脱机。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性与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汤对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病人的疗效。方法 :5 0例难以脱机CO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益气通腑汤治疗组n =2 5 )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n =2 5 ) ,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解痉、化痰等治疗 ,实验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呼吸机采用SIMV +PSV模式 ,观察治疗 12d。结果 :实验组应用益气通腑汤 6d后自主潮气量、最大吸气负压及临床症状即明显改善 ,优于对照组。 6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4 0 %、2 0 % ,两组相比P >0 .0 5 ;12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80 %、4 4 % ,两组相比P <0 .0 1;应用益气通腑汤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结论 :益气通腑汤对难以脱机的COPD病人 ,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功能 ,提高呼吸动力 ,改善通气功能 ,提高脱机成功率 ,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赖军华  莫松  莫小源 《西部医学》2012,24(8):1556-155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ICU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6例,治疗组(CP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监测两组用药前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培养结果及ICU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使用磷酸肌酸后,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用药当天就有升高,逐渐随用药时间延长较用药前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U住院平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考虑应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对改善预后和生存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