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电图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就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3个月后的蒙特利尔认知基础量表(MoCA-B)(中文版)评分划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72 h内的定量脑电图参数α波、β波、δ波、θ波绝对功率及(δ+θ)/(α+β)比值(DTABR)、δ/α功率比值(DAR),分析各项参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定量脑电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认知障碍组患者的θ波绝对功率、DTABR、DAR均高于认知正常组(均P<0.05),α波绝对功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α波绝对功率与MoCA-B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θ波绝对功率、DTABR、DAR与MoCA-B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θ波绝对功率与DAR是急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θ波绝对功率、DAR的ROC曲线下分别为0.710、0.959。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α波、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机械取栓为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的患者87例,预后的评价通过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确定,mRS≤3分认为预后良好(44例),mRS 4~6分认为预后不良(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 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有关(OR=1.820,95%CI:1.19~2.77,P=0.005),术后24 h NIHSS评分以及年龄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术后24 h NIHSS评分:OR=2.006,95%CI:1.30~3.10,P=0.002;年龄:OR=1.102,95%CI:1.04~1.17,P=0.001)。 结论 年龄、NHI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系,年龄和NIHSS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50)和中重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30);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n=7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n=6)。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指标[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与轻度脑卒中组相比,中重度脑卒中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43.3%(13/30)vs 18.0%(9/50),P=0.014],NLR较高[2.81(1.93,5.97)vs 2.01(1.64,3.37),P=0.028]。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有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分级与预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利用中央神经监护系统记录EEG。EEG监测结果分级采用EEG Synek分级。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对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判定,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临床预后评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31例患者EEG监测全部异常;EEG Synek分级与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r=0.49,P<0.01。在第1d时EEGSynek分级与中医风、火、痰、虚、瘀之间均无相关性;第7d时EEG Synek分级与风、痰湿有一定的正相关;在第14d时,EEG Synek分级与痰湿、瘀血、阴虚有一定的正相关;在第28d时,EEG Synek分级与痰湿、瘀血、阴虚、气虚均有显著性的正相关。[结论]EEG Synek分级标准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不良有预测意义,EEG Synek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并且这种共病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产生较大影响。目的 探讨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状态与卒中后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温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3例,记录其临床信息、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评分、共病指数、严重指数、入院及出院的NIHSS评分(以出院NIHSS评分为0~2分或较入院时减少≥4分为出院时好转)、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以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等资料。分析患者共病状态与出院好转与否及出院3个月随访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的264例患者的CIRS平均得分为(9.58±5.04)分、严重指数为(0.67±0.36)、共病指数为(3.30±1.83)、入院NIHSS得分为6(4,11)分、出院NIHSS得分为3(1,8)分。不同CIRS评分分层患者的年龄、严重指数、共病指数、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住院天数、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是否好转患者的CIRS评分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CIRS评分分层、年龄、严重指数、共病指数、出院NIHS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NIHSS评分、入院NIHSS评分、严重指数、CIRS评分、心房颤动、共病指数、年龄、住院天数与患者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呈正相关;高血压与患者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病状态与卒中后出院NIHSS评分、3个月后mRS评分有密切的关系。CIRS评分较低、年龄较小、共病指数和严重指数低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孟桃  刘骅  蒋萍  郑丽华  夏坤伟 《四川医学》2017,38(8):906-90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临床资料,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并分析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阿替普酶治疗前和治疗后24h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21例,预后不良组16例,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入院时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患者在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B组普通病房治疗。观察治疗14、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NIHSS、BI比较P<0.05,90天后临床有效率A组为92%,B组为89%,P<0.01;生活能力mR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对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90例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双抗方案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9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治疗超溶栓时间窗AIS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4D-CTA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因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而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入院后行脑部4D-CTA和DSA检查,以DSA的ASITN/SIR评分作为金标准,评价4D-CTA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方法的效能,并分析该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依据随访3个月的mR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n=27)与预后不良组(n=14)之间患者糖尿病史、卒中史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4D-CTA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的AUC值为0.959(95%置信区间:0.855~0.998,P<0.001)。改良ASITN/SIR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2.3%,该评分与随访三个月后mRS评分呈负相关(r=-0.899,P<0.001)。结论 4D-CTA改良ASITN/SIR评分能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  相似文献   

10.
冯社军  赵现  刘运平  霍会永  刘冰  王慧娟  曹妍  崔岩  曹凌 《西部医学》2013,25(8):1208-1209,12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8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两组,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巴氏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减少的NIHSS百分数,出院后6个月随访病死率及BI、mRS。结果住院期间感染者298例,无感染者552例,感染组年龄明显大于无感染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感染组(P<0.05),出院6个月时BI均低于无感染组(P<0.01);出院6个月时减少的NIHSS百分数明显低于无感染组(P<0.01),mRS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随访时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结论年龄为脑卒中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发感染不仅影响急性脑血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影响卒中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48-50
目的研究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及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卒中组,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入院后、3个月及6个月后血清Hcy、维生素B_(12)及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以及3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指数。分析血清指标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相关性。患者没有接受影响血清指标变化的治疗。结果卒中组入院NIHSS评分与同型半胱氨酸(r=0.312,P0.05)、维生素B_(12)(r=0.415,P0.01)、25-羟基维生素D_3(r=0.375,P0.01)水平密切相关。3个月和6个月时的BI及6个月的mRS与维生素B_(1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维生素B_(12)及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与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但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提示更好的预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60名(HC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60例(AIS组),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为PSCI病人60例(PSCI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fL含量,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改良Rankin量表(mRS)神经心理评估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血清NfL在HC组、AIS组和PSCI组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神经系统损伤越重NIHSS评分越高,NfL含量越高(r=0.724,P < 0.01);生活自理能力越差,BI分数越低,NfL含量越高(r=-0.670,P < 0.01);认知功能越差,MoCA评分越低,NfL含量越高(r=-0.707,P < 0.01);不同认知障碍NfL含量不同,轻度认知障碍NfL含量低于中重度(P < 0.05);血清NfL含量与mRS呈正相关关系(r=0.501,P < 0.01),血清NfL含量越高,神经恢复功能越差。高脂血症、高血压史、糖尿病、卒中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生化指标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SCI的NfL含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P < 0.01)。结论NfL可作为早期诊断PSCI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和预测PSCI严重性的新兴标志物,对PSCI的早发现、早防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Sestrin2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依据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群众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并分析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轻度组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 <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低于预后不佳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 =0.647和0.842,均P <0.05),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 =0.717和0.805,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RDX1[R=3.765(95% CI:1.369,7.206),P <0.05]、Sestrin2[R=2.748(95% CI:0.853,6.071),P <0.05]、合并高血压[R=2.063(95% CI:0.824,4.976),P <0.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RDX1、Sestrin2水平异常升高,且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PRDX1、Sestrin2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变化与残障情况。根据NIHSS评分是否上升分为非恶化组(79例)和恶化组(4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和血糖变异性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糖变异性指标对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变异性参数相比,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斑块性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Crouse积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2月于金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9)、中度组(n=34)和重度组(n=27)。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斑块形成、性质、IMT、颈动脉Crouse积分,分析颈动脉Crouse积分和IMT与AI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斑块形成率高于轻度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AIS患者的斑块不稳定率显著增加(P<0.05);AIS患者的IMT和颈动脉Crouse积分均显著增加,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AIS患者的颈动脉Crouse积分、IMT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9,0.749,P<0.05)。结论 超声测定颈动脉内斑块性质、IMT及颈动脉Crouse积分可作为评估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手段,为治疗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IL 33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33水平。在出院90 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9)和预后不良组(n=73),分别对两组患者基线期一般资料和血清学资料进行比较。对NIHSS评分与血清IL 33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血清IL 33水平的ROC曲线。 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清IL 33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IL 33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 P<0.01)。入院时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而血清IL 33水平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72.5%。结论: 血清IL 33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HA2DS2-VAS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y(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 (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评分与合并心房颤动的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6例初发心源性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起病时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女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充血性心衰病史、既往抗凝治疗史、入院时NHISS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在不同预后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HA2DS2-VASc评分与NIHSS评分(ρ=0.324, P <0.01),mRS评分(ρ=0.228, P <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抗凝治疗、CHA2 DS2-VASc评分、NIHSS评分是预测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HA2 DS2-VASc评分不仅能够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而且还能预测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运重建前后与预后不良有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师预测患者预后提供更多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切除术或者2者均行)的患者179例,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检验指标、血运重建前后NLR值、NIHSS评分等,并进一步分析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2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入院的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数及百分比、NLR值及血运重建后8h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数与百分比、NL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NIHSS评分(OR = 1.123,95% CI 1.065~1.184,P < 0.05)是AIS患者血运重建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分界值为11;(3)NLR值比较:预后不良组血运重建前后的NLR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IS患者血运重建后NLR值较血运重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入院时的NIHSS评分是AIS血运重建患者发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IS患者血运重建前后NLR变化具有上升趋势,预后不良组血运重建前后的NLR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并非AIS患者血运重建3个月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