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供水河道抵御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以南渡江下游的海口市供水河道为例,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污染物到达龙塘取水口的时间及影响历时。提出在龙塘取水口上游建立节制闸和应急渠道,将上游突发水污染事故产生的污染物云团引排到应急渠道中的措施。水动力水质模拟结果表明,该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南渡江河流中的污染物总量,使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不会对供水河道的供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小型河流水动力特性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排放特征,将污染源概化为分布于某一时段的非连续源,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依据事故下游断面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观测资料,构造中小型河道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强的反问题,给出反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并构造典型案例,通过一维对流分散问题的解析解,对反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蔡宇  张继真 《东北水利水电》2009,27(12):43-43,65
文中分析了对哈尔滨水源地断面水质影响的污染来源,并在主要污染来源吉林市选择非持久性污染物COD指标、持久性污染物硝基苯,模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了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当吉林市发生持久性污染事故时,河流中的削减是相当有限的,只要稍微超标时,对下游水源地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MIKE11模型的水动力模块、对流扩散模块,建立了汉江中下游一维水动力水质预警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应用该模型模拟了汉江典型断面襄阳和仙桃在枯水期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到达下游不同断面的时间和浓度值,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和预测突发水污染事故条件下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和迁移过程,可为汉江中下游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黄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较为频繁,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对缓解突发性水污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建立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降雨径流、河网水动力学与污染物传输扩散相耦合的模型,基于非汛期黄河干流多事故地点排放情景模式,研究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对污染事件的调控能力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针对发生在小浪底水库下游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库实施应急调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降低污染物浓度、控制污染物传输的作用。事故地点若距离水库较近,应急调度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下游河道接近环境流量,小浪底水库在150~1 500 m3/s等级范围改变下泄流量,对事故地点在高村以下河段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按污染源排放时间分,水污染有持续性污染(包括间歇性污染)和瞬时性污染。持续性污染是指长时间持续性地向水体中放排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瞬时性污染是指短时间大排量地向水体倾倒污染物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会造成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国际河流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并不多见,其中莱茵河水污染事故和多瑙河水污染事故是少数之中的典型。1莱茵河水污染事故莱茵河是一条著名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长距离河道及梯级水库水动力模型和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学模型,采用污染物输移扩散解析解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针对水库上下游不同位置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设置了11种单库调度模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当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在下游时,若污染物浓度是下游目标河段的敏感因子,则需选取上游较近距离的水库采用大流量、短历时的调度方式较为合适,但若可调度水库距离目标河段太远,则采用水库调度模式就难以控制目标河段的污染物浓度;若污染物超标时长是目标河段的敏感因子,则适合选取距离目标河段适当距离内的水库采用适中流量、长历时的调度方式。当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在库区内时,若库区为重要的功能区,则需尽快开启该水库泄水设施,以减小库区污染物的浓度和滞留时间;若库区下游目标河段为重要功能区段,则需尽量延迟开启该水库并减小下泄流量,以减小对下游目标河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流环境中硝基苯的归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虹  齐迪  张万顺 《人民长江》2011,42(24):81-84
河流发生硝基苯污染事件发生后,将对沿岸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分析污染物在下游河流中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北方某江段突发硝基苯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理论及苯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一维水流和硝基苯迁移转化模型。所建模型涉及硝基苯光降解、挥发、吸附与沉积等多方面,系统地考虑了硝基苯在水、气和固三相间的转化。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突发污染事件的河段进行了水质模拟分析,揭示了事故发生地河流中硝基苯的时空分布情况,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可为有关部门处理突发污染事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庄水库作为关中渭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网络中的关键工程,库区两岸分布有许多工业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将会严重危及水库水质安全。针对东庄水库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基于MIKE 11水动力-ECO lab模块,对东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爆发后CODMn有机物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游来水量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作用明显,污染物排放流量及排放时间对污染带影响不显著,通过改变上游来水量可控制污染带的影响时间及影响距离。该结果可为东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调控策略及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重特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高发期,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一现状,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4类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溢油污染及生物性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及水利工程技术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的关键作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应急处理后长期生态恢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指出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处理需要应急管理、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理技术三者的全面建设。上述研究旨在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7-2009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结果表明,广东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主要风险源为非正常排污、交通事故、生产储存,主要事故污染物为有机耗氧类、油类和有机有毒类物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主体的薄弱环节在于途经敏感地区的交通运输、污染工矿企业的生产储存和污染工矿企业的经营管理。针对以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维潮流水质模型对钱塘江河口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上游径流流量加大,污水团输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最大浓度也有所降低。同时随着污染物在输移过程中稀释扩散,超标总历时沿程逐渐增大,污染物最大浓度沿程逐渐降低。模拟及计算结果显示:突发污染事故后,加大上游的下泄流量,对加快污染团下移、稀释污染团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作用非常明显,模拟结果可为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行水质预报,推求河流水体对污染物的允许负荷量,是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水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对资料条件允许的河流建立水质模型,以备突发性发生时,可以马上做出水质预报,从而可减轻甚至避免污染事故对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利用已建成的水质模型,根据河流水体的不同功能,计算  相似文献   

14.
缺资料地区水体突发重金属污染的快速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缺资料地区水体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开展快速预警研究,可以快速预测重金属到达下游水域敏感点的时间和影响程度及范围,以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通过地形概化、水力学特征参数快速设置、特征污染物参数选取、模型参数自动校正,建立了缺资料地区水体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快速预警方法,并应用于甘肃突发锑污染事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R~2在95%以上,表明该方法可对甘肃锑污染事件发生后污染物到达下游敏感点的时间、浓度变化过程与影响范围进行很好的预测,为事故的风险预警及应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不仅在发生次数上,而且在污染的危害程度上均有增加的趋势.在分析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有关机制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相关应急机制的若干措施: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信息通报和公布制度、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和完善事故处理预案、健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等,以期为我国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其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会对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已有水下地形、水文数据,考虑入流、分水、下泄流量综合条件下典型断面水位及流量变化情况,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建立了淮河干流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某河段突发水污染事故后,采取分别加大污染河段南部支流史河来水20、40 m3/s的引水冲污应急措施时,污染云团沿程各个时刻的变化情况,定量预测污染云团峰值、纵向离散长度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通过引水冲污,经过河流自身的净化及清洁来水的稀释,污染物浓度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同时污染云团的移动速度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整体浓度降低,污染云团纵向长度增大;加大流量越大,污染物整体浓度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淮河突发性污染的防御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河流突发性污染的一般形式,列举了典型事例,对淮河突发性污染的形成过程、特点、污染影响作了详细讨论。指出淮河突发性污染与工业企业的事故排污等原因形成的突发性污染不同,它是由工业和城市排污、水闸运用及河道径流状况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具有跨省影响范围大、社会影响激烈、事件的周期性频繁发生及防御工作的长期性等特点。针对淮河突发性污染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措施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3年发生在黄浦江下游吴泾码头处的一次重大燃油泄漏事故为例,建立了黄浦江二维水污染模型。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后人工清污、调水稀释以及潮汐对黄浦江中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模拟分析实际和3种典型调水应急措施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在水源地下游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增大上游太浦闸泄流量能够有效地对污染物进行稀释;同时,上游泄流量的增大能够提高上游水位,有效压制随潮水上涨而向上游流动的污染物。由此可得出结论:污染发生后,加大上游泄流量是确保上游敏感水域免受下游污染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不仅造成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常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技术包括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通过对2005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故的研究,发现污染物在水体、冰层、底泥中均有分布,对环境中的水生动植物产生一定影响,并且污染了地下水;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今后应加强对特定污染物的污染特性、应急处理及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在新建和改建污水处理厂时,应考虑特定污染源的应急处理,做好事故发生前的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明渠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的需求,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事故段及下游段的应急调控策略进行研究。 应急调控的决策包括:通过污染物特征参数量化方法分析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划分事故段及事故段下游;针对事 故段,通过量化方法计算出整个应急事故的持续时间;针对事故下游段,采用优化分区的方法,识别出不利渠池, 关闭不利渠池下游节制闸,从而达到延长整个事故下游段的供水时间的效果。以中线工程洨河节制闸-古运河节 制闸段模拟发生应急事故为例,研究成果如下:采用污染物特征参数量化方法识别出事故段为洨河节制闸-滹沱河 节制闸,事故段下游为滹沱河节制闸-岗头隧洞节制闸。事故段应急事件持续时间为 7.9?h;事故段下游通过优化 分区的方法识别出两个不利渠池,延长不利渠池供水时间 6.13?d 和 5.6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