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旋转自洁式空气滤清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计算和性能试验的方法研究旋转自洁式空气滤清器的气固两相流场及滤清性能,采用SIMPLEC方法计算了滤清器叶轮流道中的气相三维紊流流场.采用Lagrange分析方法推导了颗粒的运动控制方程,在计算气相三维流场的基础上,计算了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滤清效率,实验测试了不同几何参数滤清器的滤清效率,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滤清效率的影响.计算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新滑油滤清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现有滤清器的过滤效率,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滑油滤清器.测试并计算了新型滤清器的压力降和原始滤清效率,并与原滤清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滤清器的滤清效率分别比原滤清器提高5.72%和0.23%  相似文献   

3.
高原环境施工具有大气压力底、空气密度小、昼夜温差大、年低温时期长、气候干燥、日照辐射强及风沙大等特点,普通型机械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业,会导至下列问题:(1)柴油机功率下降,整机匹配失准,牵引力性能下降严重,表现在无力、发热、油耗大,(2)增压柴油机的增压器与内燃机匹配运行线发生变化,气压机效率降低,低速喘振的趋势增加,扭矩特性变差;(3)柴油机的低温启动性能及整机各系统部件的启动性能较差;(4)空气滤清器进气阻力上升快,滤清效率低,导致发动机的早期磨损;(5)电气元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低温性能下降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空气滤清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电子空气滤清器,它同时具有滤清和助燃两种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滤清器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并能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5.
武永强 《科技信息》2012,(15):165-165,145
探讨内燃机车柴油机机油系统中机油滤清器的运行状态及其过滤成分与柴油机运行状态的相关规律.分析机油滤清器在柴油机故障判断、柴油机故障预防、柴油机检修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内燃机车检修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分流离心式滤清器转速特性和液力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得到FL115离心式滤清器在不同喷嘴口径以及不同温度工况下的转速特性曲线和液力特性曲线,以及滤清效率.分析了转子转速、驱动流量和进油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出了设计喷嘴的最佳口径范围.通过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证明了该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研发离心式滤清器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纺织厂开清棉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计算过程复杂、工作量大等问题,开发了纺织厂清棉车间除尘系统自动设计计算软件.该软件不仅可以自动、快速地完成除尘系统设计计算,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清棉设备和除尘设备图库及清棉工艺流程图库.设计单位及生产厂家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1正确清洗多气旋流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和带预滤器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的方法首先检查空气滤清器总成至气缸盖的进气系统管道无破裂,进气岐管无变形,破裂,卡箍无松动,或因安装不当及密封不良,降低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流速小、惯性滤清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9.
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改造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丘里水膜除尘器运行中存在的压降过大和除尘效率过低等问题,采用文丘里+旋流板+喷淋+折流除雾器的方法对原有除尘器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案的阻力和除尘效率在理论上的分析与实际应用相一致,在文丘里喉管气速40m/s,液气比0.5L/m^3,喷淋液气比为1.5L/m^3,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船舶总能系统效率,降低EEOI值,建立船舶柴油机系统火用分析模型,对柴油机系统各设备火用效率和火用损率进行计算,并结合实船运转参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烧室的火用效率最低、火用损率最大,是影响船舶能效水平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经验模型与数值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对Stairmand高效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压力损失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条件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同时利用Barth,Iozia&Leith,Shepherd&Lapple,Cacal&Martinez,Dirgo,Coker经验公式计算了该旋风分离器的分级效率和压力损失,并分别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rth经验公式在计算直径为305mm的Stairmand旋风分离器时的分级效率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而Iozia&Leith经验公式能准确地计算直径为152mm的Stairmand旋风分离器的分级效率;Cacal&Martinez及Dirgo经验模型计算的压力损失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另一方面,数值预测的分级效率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而且预测的压力损失误差在5%以内.研究结果还表明,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来研究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方便且可行.  相似文献   

12.
在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浓度场测定的基础上,考虑了分离器内的短路流,颗粒间的相互碰撞、粗颗粒的弹跳以及细粉粒返混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的多区计算模型,并与现有计算模型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区模型的计算精度令人满意.其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切向反转流旋风器的结构特性和流场特性,分析了该种旋风器的阻力构成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与常用的旋风器阻力计算模型对比表明,该模型与试验结果的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轴入式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提出了一种基于RNGκ-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的分布湍流模型并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对5种分离器模型的气相流场采用RNGκ-ε模型进行模拟.待气相场趋于稳定时,加入离散颗粒相,对气相改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根据已得到的流场对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析分离器阻力与效率性能.最后将典型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良好.基于分步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轴入式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单双进口旋风器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旋风器内气流场偏心或轴不对称的情况,改变了旋风器的进口结构,提出了双进口旋风器模型,对比了单、双进口旋风器的阻力特性并进行了分析,指出双进口结构形式较单进口更有利于降低旋风器阻力。  相似文献   

16.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五孔探针和热线风速仪测定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上部入口结构、芯管插入深度和锥体长度对流场的影响.测定表明,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流场是一个非轴对称的三维湍流场.上部环形空间内有明显的顶部二次流存在,因而形成上灰环.芯管末端附近有较大的向心径向速度,呈短路流现象.在锥体下部有较大的偏心流,因而造成排尘口处粉尘返混,降低分离效率.斜底入口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可以减少二次流的流量,增加环心空间的径向速度,而对下部流场影响很小.芯管插入深度对芯管末端附近的径向分布有影响,而对短路流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井下旋流油气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现有油气分离器效率较低,为改善高含气井中井下多相混抽泵或电潜泵机组效率低下的问题,选择雷诺应力模型作为湍流模型,代数滑移混合模型作为多相流模型,对井下水力旋流油气分离器内的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两相介质等浓度分布图和轴向速度矢量图,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同结构的水力旋流油气分离器样机的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得到的各种图完全符合已知的旋流器流场分布规律。水力旋流器经过结构优化设计不仅可以进行井下油气分离,且分离效果较好,适用于较大流量和高含气率的油井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PV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关键尺寸和结构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一种压降更低、效率更高的PVE型旋风分离器。对改进后的分离器性能进行了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缩小排气管下口直径,可提高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但同时分离器的压降也大幅度上升。压降上升问题可以通过在排气芯管上开若干条狭缝加以解决。改进排尘口的结构,适当地增加分离空间的高度,并进行了优化匹配,可以在保持压降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旋风分离器压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气流流动特点,在旋风分离器流场和浓度测定的基础上,以旋风分离器切向速度模型为基础,模拟进出口静压、动压,数值模拟结果与压力损失理论解析计算模型基本吻合,验证了旋风分离器内压降基本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颗粒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回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乎相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