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胫骨干骨折实施不同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干骨折患者48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行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行经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更有利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胫骨干骨折实施不同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于2015年2—1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均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其中对照组(经髌韧带入路)、试验组(髌上入路)各28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膝关节功能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27例(96.4%);高于对照组22例(78.6%);且患者术后膝关节未发生疼痛比例(85.7%)高于对照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而言,髓内钉固定手术采用髌上入路、经髌韧带入路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前者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3.
李哲明  武理国  王庆丰 《浙江医学》2018,(10):1115-1117
目的探讨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对胫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和经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的单侧闭合性胫骨骨折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膝关节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高,术后关节疼痛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能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对髌韧带造成损伤,改善术后膝关节疼痛状况,且术中闭合复位固定更加容易,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西峡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两组均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经髌上入路,对照组接受经髌韧带入路,随访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膝前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VAS均较手术前降低,Lysholm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有利于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对膝关节功能改善及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猛  曹溢  张保  俞宇  董俊  胡联英  项辉  贾其余 《安徽医学》2020,41(2):198-201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髓内钉和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髌韧带入路组(34例)和髌上入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累计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Johner-Wruhs功能评分差异,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髌上入路组和经髌韧带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中累计透视次数、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髌上入路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ohner-Wruhs功能评定优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双下肢不等长、骨折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较经髌韧带入路,髌上入路在减轻患者术后髌前疼痛,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髌上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2.0%(23/25),略高于对照组的76.0%(1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髌上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术中出血量较少,无一例患者需输血;术中仅1例患者发生"二次位移";且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好,显著优于术前,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结论在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与传统髌下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采用髓内钉技术治疗的79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髌上入路41例(A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1.54±10.52)岁。传统髌下入路38例(B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9.47±8.20)岁。全部患者为单侧下肢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优良率、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7个月。参照Johner-Wruh评分标准,A、B两组术后第24周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5.1%和79.0%,Lysholm平均评分分别为92.2分和87.7分,功能评分及膝前疼痛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髌上入路可以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减少膝前疼痛率,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较传统切开髌腱或髌腱旁入路术治疗老年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髌腱或髌腱旁入路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关节活动角度、康复情况、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伸直角度、踝关节背曲度、踝关节趾曲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老年胫骨干骨折,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采用后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胫骨干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髌上入路植入40例(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植入45例(髌下入路组),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使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愈合良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组,膝关节HSS总评分、疼痛评分和ROM评分分别为(97.78±4.14)、(97.11±5.90),(28.44±2.78)、(29.13±1.92),(21.47±2.50)、(21.73±1.2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膝关节ROM评分中,髌下入路组(17.47±1.06)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组(16.85±1.49)(P =0.023).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髌下入路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患者,髌上入路植入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诊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髌腱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量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Lysholm评分、AOF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AOFAS评分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折愈合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可有效...  相似文献   

12.
项毅  续力民  孙振军 《重庆医学》2011,40(10):980-981
目的 初步探讨经髌旁上入路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本科治疗的3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髌旁上入路导入空心拉力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膝关节侧位片螺钉与胫骨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与经髌腱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采用关节外半伸膝位内侧髌旁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13例病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18例采用传统屈膝位经髌腱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及髌前疼痛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3个月,平均28.4个月。2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疼痛发生率2组比较,观察组15.4%,低于对照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采用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外半伸膝位髌旁内侧入路、经髌腱入路髄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关节外半伸膝位髌旁内侧入路髓内钉技术在髄内钉置钉时可使骨折复位及维持、透视等操作更加简单,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接受常规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B组接受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A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和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术,研究组38例使用LISS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前方入路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后内侧入路的方法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骨折复位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骨折复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可有效的提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且骨折复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在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中的手术效果差异及术后膝关节功能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髌上入路手术(上路组)、40例患者采用髌下入路手术(下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上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下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上路组患者的X线照射次数显著的低于下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上路组患者的术后发生踝关节疼痛、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下路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上路组患者髌前疼痛发生率低于下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4个月,上路组患者的跛行、下蹲及疼痛评分均高于下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上路组患者的支持、绞锁、不稳定、肿胀、上楼各项评分与下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体现在减少术中X线照射、减少术后髌前疼痛发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通许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髌上入路44例患者为髌上组,髌下入路44例为髌下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肢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结果髌上组透视次数较髌下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髌下组短(P<0.05);髌上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髌下组低(P<0.05);髌上组优良率[95.45%(42/44)]与髌下组[90.91%(40/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能减少辐射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99-501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4%和21.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型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效果来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差异,为选择合适方式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因胫骨骨折行髓内针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进针入路的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n=32)和髌下入路组(n=28)。对比两种不同入路方式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膝关节疼痛率、术后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两组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膝关节疼痛率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高于髌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