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心理情绪障碍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影响降压药物疗效及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原发性高血压与精神心理障碍相互关系,目前仍是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热点,精神心理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人群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血压变异幅度大,药物降压达标率低,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进行心理、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增加降压药物疗效、改善其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伴情绪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桂珍  汤义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19-1120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伴情绪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在社区中筛选出伴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合理膳食,减轻体重,适当运动及药物治疗;研究组除了上述治疗外,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1周1次连续3个月,以后2周1次连续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6及12个月SAS及SDS评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达到理想血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伴情绪障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鸿飞  张林 《西部医学》2014,(3):306-307,3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高血压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心理干预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并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值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HAMA分值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康复,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依从性,还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HAMA分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对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病人术前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治疗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进行心理评估,其中32例为干预组,即在手术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手术前行心理干预,包括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个别心理治疗、病人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肌肉放松训练和社会引导等。30例为对照组,仅采取手术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并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术前评定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情绪障碍(焦虑10/32,抑郁9/32)较对照组(焦虑18/30,抑郁16/30)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务人员重视肝癌病人存在不良的心理,积极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情绪,有助于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利于疾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万拉法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另外给予万拉法新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二组患者的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临床抗焦虑抑郁疗效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万拉法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社区“1+1+1”签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医生强化心理疏导干预,探讨该干预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受“1+1+1”社区签约服务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取家庭医生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家庭医生强化心理疏导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干预前及干预第6、12个月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后,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SCL-90评分、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SSR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始终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SBP、DBP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  结论  家庭医生对社区“1+1+1”签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心理疏导有助于控制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春燕  张学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79-1782
目的 焦点解决模式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共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的预后作用不明确,将焦点解决模式作为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其在该人群中的优势。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GAD共病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联合焦点解决模式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分别干预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监测血压评估2组患者的焦虑水平、自知力及依从性、血压水平。 结果 2组在干预后HAMA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ITAO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HAMA为(8.20±2.77)分,对照组为(10.00±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P<0.05);研究组ITAQ为(19.02±1.97)分,对照组为(18.0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 相对常规护理,对老年焦虑伴高血压患者进行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焦虑情绪,改善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控制高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雅安地震后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雅安地震后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并同时测量其血压的水平,将其随机分为2组,心理干预组32例,对照组24例,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心理干预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治疗8周时再次对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HAMA分值进行评价.结果 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雅安地震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并且血压随之出现波动.治疗8周后心理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HAMA分值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震应激易导致老年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并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不稳定.对出现明显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康复,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依从性,还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HAMA分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福宣  曹敏  田雪梅  王朝菊  刘凤 《西部医学》2010,22(8):1532-1533,153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分别在术前1天、术晨入手术间至麻醉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焦虑值、抑郁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压、心率、焦虑值、抑郁值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心率,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伴发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评分筛选,将评分阳性者再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将60例汉HAMD表阳性者(HAMD≥20分)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盐酸帕罗西汀片(赛乐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共观察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生活质量及抑郁水平。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抑郁情绪显著缓解,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由30.03±1.83下降至17.43±1.96; 降压效果更稳定;治疗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26.17及13.63 mmHg,而对照组分别下降14.32及7.18 mmHg;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生活质量总分由65.97±4.68上升到71.20±5.13。结论: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伴发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不仅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对血压的控制较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各种不良情绪及产生原因,找到最佳的干预方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将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2013年6~10月636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n=318)和对照组(n=318),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评估及症状自评量表(SDL-90)测定,评价患者术前焦虑、恐怖、抑郁、敌对和偏执所占比例情况,根据测定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再评价患者入手术室的心率、收缩压及呼吸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主要术前不良情绪反应为焦虑、恐怖、抑郁、敌对、偏执等,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术前心率[(79.27±9.12)次/min]、血压[(126.72±1.38)mm Hg,1 mm Hg=0.133 kPa]和呼吸[(17.21±1.53)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率[(89.32±12.55)次/min]、血压[(140.22±2.31)mm Hg]和呼吸[(23.16±1.4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不良情绪,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渡过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王德燧  何晓艳 《当代医学》2010,16(10):26-27
目的了解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文拉法辛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末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进行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结果在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比单一用文拉法辛药物能更快地控制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对其不良心理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80例符合特定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置,两组家属均在患者入院当天及患者入院治疗4w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填表调查,对两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所得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心理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因其复发率、致残率、治疗费用均较高,且病程长,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因此,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余永红  陶冶  孙礼艾 《安徽医学》2012,33(11):1545-154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SCI)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SCI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