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感染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患者采用中药配合保妇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就诊,确定感染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15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常规治疗配合保妇康栓剂用药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的80例患者为中药组。将两组的HPV转阴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对照解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中药组HPV转阴例数为73例,转阴率为91.25%,对照组HPV转阴例数为45例,转阴率为64.29%。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患者,采用中药配合保妇康治疗,能使HPV的转阴率有明显提高,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为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268名不同学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5年制本科和2年制大专升本科护生。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在2.50分以上;大专升本科护生建立和谐关系得分较5年制本科护牛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化护理课程和调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安排护理本科生尽早接触临床,形成护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习模式,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不同程度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1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住院27~55(39.6±15.3)d出院.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足踝功能恢复满意.提出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皮瓣血供观察,重视疼痛、康复的护理和出院指导,是保证皮瓣成活、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瘘环束缚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MHD患者按有/无发生心衰分治疗组(A,60例)与对照组(B,40例),再将A组随机分为手术组(A1,30例)与非手术组(A2,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内瘘头静脉管径、流量、疗效及血浆脑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以VEGF、CysC水平对MHD患者心衰的诊断绘制ROC曲线.结果 A1组术后1、2、4周内瘘头静脉管径及流量均明显减小;A1组疗效优于A2组;A组治疗前内痿流量、VEGF、Hb水平低于B组,A1组治疗后VEGF水平高于A2组,CysC水平低于A2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治疗前A组及治疗后A2组CysC与BNP水平呈正相关,Hb、VEGF与BNP水平呈负相关,且VEGF对BNP值影响最大.B组及治疗后A1组各指标与BNP值无线性回归关系,治疗后A2组各指标与BNP值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OC曲线示:VEGF、CysC与BNP水平关系密切.结论 心脏补片环束缚术通过缩小头静脉管径降低内瘘流量从而达到治疗MHD心衰患者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CysC水平而降低BNP浓度有关,VEGF、CysC是监测MHD患者心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及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钴胺、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联合治疗.联合治疗4周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40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治疗组40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感觉传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侧卧位、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侧卧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2.15 ±3.76) min vs(16.65 ±3.97) min,P<0.01];耳廓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及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vs22.22%,P<0.01;2.13% vs 17.78%,P<0.05;4.26% vs 22.22%,P<0.01).结论 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80%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er,NSCLC),手术治疗只适用于少数患者且术后复发甚至死亡的比率高达60%,虽然化疗、放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但NSCLC患者的预后很差~([1-2])。厄洛替尼(erlotinib)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过抑制EGFR,切断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进程,进而达到抗肿瘤作用~([3])。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文就近年来厄洛替尼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期间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新生儿真菌败血症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2例,其他假丝酵母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使用有创呼吸机3例,无创呼吸机4例,中心静脉置管8例,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例,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10例(100%),粒细胞减少4例,可能为相关因素;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属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比例增多,早产儿是NICU中真菌感染高危儿,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中中心静脉置管率较高,与呼吸机应用相关。对于有高危因素疑诊深部真菌感染者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38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1例、4部分骨折8例,骨密度(0.58±0.14) g/cm~2;对照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9例,骨密度(0.58±0.11) g/cm~2。检测两组术前、术后4、8、12、24、48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并行VAS疼痛评分,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获得1年随访。治疗组假体周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eer评分总分及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及活动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Neer评分系统,治疗组优10例,良5例,可3例;对照组优3例,良9例,可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出生的52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在出生后3d内进行头颅超声检查。收集产妇及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结果共有80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率为15.30%,其中死亡3例,9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低胎龄(OR=3.441)、低体质量(OR=3.304)、阴道分娩(OR=2.741)、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2.848)、机械通气(OR=3.837)、电解质紊乱(OR=2.785)及高碳酸血症(OR=1.374)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不仅与自身相关,还与产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早产儿管理中应根据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