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原发性肝癌LAK/IL-2灌注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3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肝动脉灌注配合栓塞治疗,并以29例患者作化疗栓塞对照。结果 LAK/IL-2治疗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远处转移减少。结论 该方法对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IL—2/LAK治疗晚期肝癌6例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琰,朱兰香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术加用IL-2及LAK细胞综合治疗晚期肝癌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一、病例:6例诊断及分期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配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与TACE合并灌注IL-2I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插管至肝肿瘤供血动脉行灌注化疗(卡铂0.3~0.5g,E-ADM60~80mg,5-Fu750~1000mg)加碘没栓塞术。在治疗组介入治疗后2周,经B超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入无水酒精。对照组经TACE同时灌注IL-2。结果:治疗组有效率(P  相似文献   

4.
动态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职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细胞治疗,B组(1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另设C组(10例)肝良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XCD4、CD4/CD8、NKC、IL-2R、T淋巴细胞转化主)及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5.
IL—2/LAK与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LAK细胞与放疗和/或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本组共30例,其中单纯IL-2/LAK细胞治疗5例(包括2例TIL细胞胸腹腔灌注),IL-2/LAK细胞联合放疗18例(包括1例动脉灌注),IL-2/LAK细胞联合化疗4例)包括1例动态灌注),IK-2/LAK细胞联合放疗和化疗3例。结果:完全缓解率20.0%(6/30),总有效率50.0%(15/39),其中单纯IL-  相似文献   

6.
本组54例原发性肺癌均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1次后,经3~4周开始用LAK/IL-2(BAI)治疗。我们采用肿瘤缩小、疗后免疫指标、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经LAK/IL-2治疗后病理变化四项指标。LAK细胞围绕在癌灶周围,与癌细胞密切接触,癌细胞有变性、坏死,证实经BAI给予LAK/IL-2治疗肺癌方法可行、疗效确实。经BAI联合化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7%,明显高于单纯BAI化疗组的70%(P<0.05),同时也讨论了影响LAK/IL-2疗效的因素及LAK/IL-2的副作用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2肝动脉灌注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细胞介素-2(IL-2)加碘油阿霉素乳剂肝动脉灌注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82例,并以75例同期单用碘油阿霉素乳剂化疗栓塞(HACE-LA)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IL-2加HACE-L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8.37%,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提高(P<0.01);而IL-2联合INF和/或IL-6加HACE-L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7.27%,疗效进一步提高。IL-2治后患者生活质量(KPS)平均提高14.17分,而对照组仅提高3分。经IL-2治疗患者T3、T4、T4/Ts比值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却变化不大。说明IL-2或加用其它生物反应调节剂与HACE-LA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疗效,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免疫功能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联合LAK/IL-2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T淋巴细胞改变及副反应.方法 96例经确诊的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IL-2观察组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化疗药物5-FU 1000mg+卡铂300mg+表阿霉素30mg或丝裂霉素10~20mg,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介入治疗3~4周1次,2次为1疗程.观察组在栓塞后沿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1×109/100ml及IL-240万U.2次介入间隔观察每周3次静滴1×109/100mlLAK细胞及每日肌注IL-210万U.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7.29%( 35/48).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58.3%(28/48),两组比较相差有显著差性(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疗效明显提高,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组54例原发性肺癌均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次后,经3-4周开始用LAK/IL-2治疗。我们采用肿瘤缩小、疗后免疫指标、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经LAK/IL-2治疗后病理变化四项指标。LAK细胞围绕在癌灶周围,与癌细胞密切接触,癌细胞有变性、不死,证实经BAI给予LAK/IL-2治疗肺癌方法可行、疗效确实。经BAI联合化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75,明显于单纯BAI化疗组的70%(P<0.05),同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肝动脉灌注白细胞介素-2(IL-2)加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直接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实验组22例采用IL-3肝动脉灌注后再行化疗栓塞,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SIL-2R细胞活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肿块缩小超过50%分别为63.3%与77.3%,1年及2年生存期分别为30%、40.9%、20%及4  相似文献   

11.
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主要有3种治疗方式,分别为肝动脉灌注治疗(TAI)、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种治疗方式的区别在于肝动脉灌注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肝动脉栓塞主要是通过导管将明胶海绵、碘化油等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则是经导管既灌注化疗药物,又使用栓塞剂,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在编码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操作时,首先要通读操作记录来区分本次介入治疗的方式,明确是单纯灌注化疗药物还是物理性栓塞,或者是两者同时进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一般需要3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一般需要2个编码,分别为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一般需要4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灌注部位),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编码时注意不要遗漏附加编码和另编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计量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研究膀胱癌药敏的异质性及指导术后灌注化疗个体化的可行性。方法:用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和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58例新鲜膀胱癌标本对7种常用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药敏组58例患者,术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最敏感的化疗药物灌注,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选用吡柔比星灌注,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所有标本均获得药敏结果,可评价率为100%。不同个体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一某种药物N-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抑瘤率最低为0,最高为89.7%;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羟基喜树碱22.4%,顺铂19.O%,阿霉素17.2%,5-氟尿嘧啶15.5%,表阿霉素12.1%,吡柔比星8.6%,丝裂霉素5.2%;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复发性、多发性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敏组无瘤率为79.3%,对照组无瘤率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浅性膀胱癌对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流式细胞计量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测定结果较好反映了该检测技术的异质性,提示其可指导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个体化选择,实现治疗个体化,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刘世峰 《河北医学》2016,(7):1109-1111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均选取动脉栓塞化疗,且试验组患者同时加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2年后患者肿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而且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应用植入式化疗泵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植入式化疗泵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产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胃右动、静脉及肝动脉植入式化疗泵灌注化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有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不通5例、药液外漏4例、血管炎症性改变3例、胆囊炎2例、导管败血症1例、溃疡穿孔1例.结论植入式化疗泵的并发症大多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加卡铂(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TC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卡氏评分(KPS)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心脏毒性、肌肉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T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变化,进而评估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行髂内动脉、卵巢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采用ELISA和EIA法检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TPS、CA125的水平,同时检测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TPS、CAl25作为对照。结果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TPS、CAl25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卵巢上皮性癌组TPS、CAl25平均值远远高于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浆TPS、CAl25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介入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动脉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TPS、CAl25水平明显下降,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介入治疗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选择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中药扶正抗癌冲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晚期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行超选择高剂量胃左动脉化疗(EAP方案,VP16100mg/m2 表阿霉素60mg/m2 卡铂200mg/m2),并于首次介入化疗48h后口服扶正抗癌冲剂;对照组只采用超选择胃左动脉插管化疗。结果:超选择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是82.5%和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1),且治疗后其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一年生存率分别为(24.9±1.36)个月和70%(28/40)、(13.7±0.72)个月和35%(14/40),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一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等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显著高于其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比治疗前下降,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中药扶正抗癌冲剂支持下的超选择高剂量胃左动脉化疗治疗晚期胃窦癌,近期疗效佳,副反应小,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这可能与其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及造血功能及时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加去甲斑蝥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化疗、介入或支持治疗。均以28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为合格病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肿瘤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结果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对照组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肿瘤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期肝癌可延长患者两年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