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SAR A/D转换器中电容失配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婷  李章全 《微电子学》2007,37(2):199-203
在逐次逼近型(SAR)A/D转换器的设计过程中,电容网络的匹配精度对A/D转换器系统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详细推导了电容失配误差与A/D转换器精度的关系表达式,给出了严密的理论证明,为电路设计人员选择工艺、版图方式、电路结构和电容大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此论证方式也适用于电阻网络等其他二进制加权网络的精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何文  刘振来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7):107-108
权电流网络用于克服电阻网络D/A转换器中模拟开关的导通电阻和导通压降。利用倒Ⅱ型电阻网络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权电流型D/A转换器。相比由倒T型电阻网络组成的权电流型D/A转换器,该电路具有明显的优点,使其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流水线A/D转换器采样电容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流水线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定量分析了开关电容增益块中最重要的两个热噪声源:采样开关和放大器的热噪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使功耗最小化的采样电容选择方法,以及在简单模型下的取值。在对A/D转换器进行功耗优化时,分析结果对选择采样电容和每级分辨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期技术前瞻继续与大家一起畅游技术海洋。德州仪器专家精辟分析误差来源及其类型,并在高分辨率A/D转换器设计中提出重要建议。技术探勘单元中,飞思卡尔半导体专家亦对A/D转换器投以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讨论A/D转换器输入端电容变化对整个电路设计效果的影响。另有测试与自动化单元中多个精彩内容,一读方知其妙。  相似文献   

5.
应用倒Ⅱ型电阻网络.在求和放大嚣的输入端接入一个偏移电流,使输入最高位为1而其他各位输入为0时的输出Vo=0,同时将输入的符号位反相后接到一般的D/A转换嚣的输入,设计了具有双极性输出的D/A转换嚣。由于倒Ⅱ型电阻网络D/A转换嚣不仅具备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的优点.而且拥有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嚣的全部优点;所以由他构造的具有双极性输出的D/A转换器将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使其在电子技术领域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同时用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电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14位流水线A/D转换器中各级采样电容值的优化问题,提出了在系统模型中加入热噪声模型的方法。在14位流水线A/D转换器结构下,通过系统级仿真,得出采样保持放大器(SHA)的采样电容Cs必须大于10 pF,第一级余数放大器的采样电容必须大于2 pF,才能使有限的采样电容引起系统信噪比的衰减小于1 dB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应用于低中频GSM接收机的三阶单环单比特结构∑-△A/D转换器。调制器采用全差分开关电容积分器实现。仿真结果显示,在工作电压为3V、信号带宽200kHz、0.35μmCMOS工艺的条件下,过采样率选择为64,信号/噪声失真比(SNDR)达到85dB,功耗不超过11mW。  相似文献   

8.
逐次逼近A/D转换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彤  李冬梅 《微电子学》2007,37(4):523-531,547
从逐次逼近A/D转换器(SA-A/D)的工作原理出发,分别对其核心模块D/A转换器和比较器进行了讨论。SA-A/D转换器中的D/A转换器可分为电压定标、电流定标和电荷定标三种,重点分析了三种目前应用较多的并行电容、分段电容和RC混合结构。SA-A/D转换器中的比较器可分为运放结构比较器和锁存(latch)比较器,实际常常使用这两种结构级联的高速高精度比较器,并配合失调校准技术,达到较高精度。最后,简要总结了SA-A/D转换器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在精度、速度和功耗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运用CMOS集成电路设计处理对象为语音信号的二阶∑-△A/D转换器.采用全差动设计、共模反馈电路和开关电容积分器实现二阶∑-△A/D转换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双电容结构时钟自举电路,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用Cadence Spectre仿真器和0.35μm CMOS PDK进行电路前仿真和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电容结构时钟自举电路能使采样电路线性度达到110dB以上,该电路已用于16位A/D转换器的设计并流片.经测试,采用该结构的16位A/D转换器的SFDR为96.25dB(FS),信噪比为76.45dB(FS).  相似文献   

11.
在能够自动识别视频中的说话者的系统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声音和唇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文中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有效地达到了目的,即通过检测人体头部和手部的运动来鉴别说话者。基于演讲者在说话时通常会伴有头部运动或是手部运动,该方法既能实现说话者的检测,又能避免由于观测点过远而导致无法判断人唇部运动的局限性。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并且对三帧差运动法做出了改善,使其能更高效、更准确地检测到头部和手部的运动。经过多个不同的视频测试后,本系统的F1 score高达91.91%,从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发动机使用的化油器反应滞后、控制不精确、排放污染大的问题,以某款单缸化油器式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MC9S12XS128单片机的电子控制系统。文中分析了单片机对A/D转化信号的采集要求,设计了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及驱动电路。通过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分析,对整个控制程序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并对主要模块的控制算法进行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使得发动机的动力性得到了提高,最大功率约提高了6.62%,同时提高了经济性,燃油消耗量(每小时油耗)降低了5.26%,验证了电控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等级系统的分级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走向实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Chang等人提出的分级访问控制密钥管理方案,指出该方案存在错误并给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A/D转换分辨率的新方法,即程控电压抵消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加法放大器的输入端引起若干个标号电压,此电压能抵消一部分输入电压,只要将标定电压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组合引入,就能在计算机器程序控制下很方便地用较低分辨率的A/D转换器获得较高的分辨率,接着,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个用8位A/D转换器获得10位分辨的应用实例,并给出了电路图和控制程序流程图,最后进行了误差分析,实践证明,在计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CDMA系统中移动台接收机的主要技术,设计并实现了CDMA系统中移动台的捕获跟踪、RAKE接收和频率校正等模块。  相似文献   

16.
程序员在开发应用软件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难题,其中关于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就是诸多难点之一。本文从数据结构设计、程序流程组织和编程技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个关于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交换系统的要求,设计了A率μ率转换器ASIC,该转换器具有InterCPU的接口功能,经硬件实验证实,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A time optimal control of a single-stack variable-reluctance step motor by a microprocessor is described. To execute a random move length in minimum or quasi-minimum time in open-loop control, the microprocessor controls the motor velocity by referring and, if necessary, connecting the precalculated and stored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tables. This control scheme causes, however, a poor settling when the move length becomes much shorter than the one required for full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To overcome this drawback, a new technique is presented which uses auxiliary tables only for move lengths corresponding to Fibonacci numbers.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and auxiliary tables are obtain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then stored in the microprocessor's memory. It is shown how effectively such smaller move lengths are executed by using the auxiliary tables. No external circuitry is necessary except a power drive circuit in this system as the microprocessor works as a four-phase translator, a step counter, and a clock generator.  相似文献   

19.
We consider a parallel (1-out-of-n:G) system of n components with constant failure rates and treat three different classes of component testing procedures all of which guarantee that the given consumer and producer risks are not exceeded. It is necessary to impose certain restrictions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unknown failure rates for guaranteeing the producer risk. The three classes of component test procedures use Type-I censoring and use decision rules based on: A) the total number of component failures during the testing periods, B) the number of failures for each individual component, and C)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of system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that both the consumer and producer risks lie within specified levels, class A plans exhibit lower testing costs in the selected numerical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