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利用介孔炭的吸附性制备了介孔炭/铂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然后用循环伏安法,用该电极测定对苯二酚。结果显示对苯二酚溶液在裸玻碳电极上的峰电流最小,然后是介孔炭修饰电极,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峰电流最大,表明铂纳米粒子对对苯二酚溶液有很好的催化性。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在1.0×10~(-5)~1.0×10~(-3) mol/L范围内的对苯二酚溶液中浓度c与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甲醛是一种电活性不活泼的有机物质,其很难在电极表面直接电催化氧化,所以利用复合纳米材料对甲醛的催化作用,将复合纳米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修饰电极,进而利用修饰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活性,从而建立甲醛的电化学检测分析方法。以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将氧化石墨烯用滴涂法滴涂于基础电极表面,再在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还原,随后采用电沉积法将纳米铂粒子沉积于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出纳米铂/石墨烯复合电极,依据甲醛在电极表面反应时,产生了电流的改变,甲醛的浓度与产生的氧化电流成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甲醛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对其条件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PEG6000/Vc/HAuCl4体系中,利用Vc还原HAuCl4制备了金纳米粒子,以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为晶种,用水合肼还原硫酸铜制备了Au-Cu复合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其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Au-Cu复合纳米粒子修饰的玻碳电极对H2O2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u-Cu复合纳米粒子对H2O2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步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复合纳米粒子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裹二氧化硅球负载二氧化铈粒子(CeO2/ERGO/SiO2),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其制备修饰电极,研究了双酚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和氧化峰电流在5.0~1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μmol/L。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1∶1)的共同作用,在无水体系中制备氨基和巯基共同修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修饰前后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形态均一,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分散性良好;修饰后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形貌及分散性依然良好,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该研究为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载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将介孔炭与磷酸银结合,制备出磷酸银-介孔炭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所制备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介孔炭负载量的增大,生成的磷酸银粒子尺寸减小。所制备材料中的磷酸银为立方体型,介孔炭的加入不会影响其晶体结构,可以制得性能稳定的复合材料。采用氮气吸-脱附测试对复合光催化材料进行光催化性能的评价,主要考察了不同介孔炭负载量对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光催化实验发现,当介孔炭负载量为10%时,所得的磷酸银-介孔炭复合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效果最佳,并且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具有再循环使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介孔材料/金纳米粒子/血红蛋白(CMK-Au-Hb)修饰电极,对丙烯酰胺(AA)实现快速检测。介孔材料敏感膜修饰电极的制备采用试剂分散和滴涂技术,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丙烯酰胺在所制备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测得AA浓度在1.0×10~(-11)~1.0×10~(-4) 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10~(-12) mol/L。实验表明通过介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A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制备了介孔碳/纳米铂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乙二醇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乙二醇在裸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相应的对比,发现乙二醇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较大,且氧化峰电势电位较低,表明乙二醇在该修饰的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效应。乙二醇在浓度范围为1.0×10~(-5)~1.0×10~(-3)mol/L之间与峰电流i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乙二醇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乙二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潘伯广  洪成林  陈晓玉 《广东化工》2014,(8):119-120,126
首先制备普鲁士蓝纳米粒子(PB),通过利用多巴胺(DA)自氧化聚合形成聚多巴胺膜(Dopa)的特性,在PB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成膜,有效增加PB的稳定性,并在氯金酸溶液中原位还原沉积金纳米粒子,利用纳米金固定化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制得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无标记免疫传感器。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考察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B-Dopa-Au纳米粒子修饰的电极在实验过程中呈现出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对甲胎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02~80 ng/mL检出限为0.01ng/mL。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nano-Pt/GC电极,并用SEM和电极在H2SO4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电极表面铂粒子分布较为均匀,粒径大小约为140nm,电极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电化学实验表明,该电极对甲醛电氧化的催化活性明显好于铂片电极。修饰电极的催化活性与铂粒子的沉积条件有关,铂微粒在电极表面的最佳沉积条件为循环次数100次和沉积速度5m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