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将针灸专家正确有效的针刺方法,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计算机虚拟环境进行模拟针刺,能够极大增强操作者的真实感,减少临床针刺意外的发生。目的:构建虚拟肾俞穴针刺力反馈仿真系统。方法:通过力反馈设备,录取针灸名师的肾俞穴针刺手法,融入数字化虚拟人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融合了肾俞穴信息的三维数字人体上,根据肾俞穴下各组织的物理特性,分析针刺过程中针体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力,建立力学模型模拟针体受力,并通过力反馈设备真实地传递给操作者。结果与结论:初步实现了肾俞穴虚拟针刺力反馈仿真,使可视化的针灸虚拟人具有可现场模拟肾俞穴进针的触觉再现。肾俞穴针刺力反馈研究,为融合视觉、触觉和力反馈信息一体化的虚拟针刺作了初步探索,为针刺教学提供了一种动态的一对一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2.
背景:针刺过程针体受力分布,不仅取决于不同穴位处组织结构,更受行针手法的影响。目的:就一般穴位所共有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提插和捻转法进行针体受力研究。方法:以提插法和捻转法为前提,以表皮组织、真皮组织和皮下结缔组织为区域对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类固体和软物质两种生物力学模型,对行针过程中的针体阻力分布进行分析,以得出定性化的结论。结果与结论:表皮无血管无神经,致密而坚硬,可以看作类固体;真皮及皮下结缔组织中血管神经等分布广泛,疏松而柔软,是典型的软物质。提插行针过程中非“得气”时阻力主要来自表皮部分,在“得气”状况下阻力应该来自表皮和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共同作用,对针体而言,进入皮肤的所有针体部分都是受力点,只是靠近针尖部分的针体受力稍大一些,但是随着提插操作,进入皮肤的针体长度不断在发生变化。捻转法行针的主要阻力来自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缠绕,对针体而言受力点主要集中在针尖及附近部位。  相似文献   

3.
<正>针灸是我国中医特有的医疗技术,通过科学运用人体穴位和针刺或灸的方法进行治病。针灸针需要进入体内,经过皮肤、皮下及皮下组织,甚至更深的人体组织,因此针灸针刺属于侵入性操作。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或个体行医者不仅没有严格的针灸针消毒灭菌措施,而且一直没有专门针对针灸科的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这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一个死角〔1〕。为加强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提出针灸科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1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988-09/2005-04解放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收治的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36例.以针刺平衡穴位--肩痛穴为主作为平衡针灸治疗组168例,以针刺传统穴位为主作为传统针灸治疗组168例.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即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体位:坐位膝直伸.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角度:直刺.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5寸左右.针感为远距离触电式针感.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肩贞、肩髃、肩髎、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治疗均1次/d,4周为1个疗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第1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09例,传统针灸治疗组57例).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36例,传统针灸治疗组102例).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在腹腔镜技术的培训和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1例胆管结石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然后运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PS(medical images process system)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后的STL图像文件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平滑和修整,建立腹腔镜虚拟手术操作系统,并以腹腔镜左半肝叶切除为例,利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虚拟仿真研究.结果 建立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模型具有腹壁和肝、胆、胰、脾以及它们的比邻血管等腹部器官,形态逼真、立体.在腹腔镜虚拟手术系统中,操作者可以随意操纵腹腔镜器械,模拟钳夹、拨动、切割与缝合等动作.利用建立的手术虚拟环境,通过操纵腹腔镜器械,能够模拟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过程,包括气腹针和套管针的穿刺,腹腔镜、结扎速和吸引器的插入等.腹腔镜左半肝叶切除得到准确的模拟,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临场感.结论 腹腔镜仿真手术操作系统可以缩短腔镜医师手术培训的时间、减少培训的成本和缩短腹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术前进行虚拟手术演示可以提高腹腔镜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虚拟微创心脏手术中力觉信息的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强度梁和步进电机模拟真实手术中的穿透过程,针对心脏瓣膜微创手术进行了不同穿透速度的力采集实验,获得了虚拟手术中力反馈的真实信息,也为建立虚拟人手术专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实验记录了穿透曲线,发现当穿透力高于10 mm/s时心脏瓣膜的穿透力出现了峰谷交替出现的曲线;而低于这个速度时候并无明显的峰谷区别.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穿透力随着穿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数据为力反馈设备提供了实际的反馈曲线,并可以用于计算试验软组织对象的材料特性,为计算机仿真模拟提供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7.
虚拟手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医生借助虚拟手术系统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可以进行手术规划、手术培训和远程手术.虚拟手术系统中的力反馈设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当前虚拟手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力反馈技术可以使医生获得与虚拟对象交互产生的力觉,如同进行真实手术操作一样,可以使训练更真实、准确、可靠.虚拟手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节约培训医务人员的成本和时间.文章主要介绍了一套用于虚拟手术系统的五自由度力反馈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跟踪入手的五维运动而且能输出五维的触觉力.以自行设计的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设计不完善的方面,重点分析了减速比对装置响应速度滞后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装置进行了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针麻醉联合人体组织粘合荆行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方法】门诊包皮环切术98例,分A、B两组,其中A组48例,接受无针麻醉联合人体组织粘合剂粘合切口;B组50例,接受普通注射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缝合法。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观察麻醉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A组在麻醉剂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B组(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小于B组,包皮水肿明显轻于B组(P〈O.05)。【结论】无针麻醉联合人体组织粘合剂粘合切口行包皮环切术具有麻醉药用量小、水肿轻、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近年国内有关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治疗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和评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6—06中有关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关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肥胖症,针灸治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择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治疗及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论著100篇,内容有不同程度重复的5l篇,非单纯性肥胖治疗及综述15篇,予以删除,对剩余34篇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查找全文,其中治疗性文章10篇采用主流针法治疗,10篇采用特殊针法治疗。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机制性文献14篇,其中针刺对中枢神经作用2篇,对体内活性物质作用l篇,对神经内分泌调节4篇,对物质代谢影响5篇,对内脏功能影响2篇。 资料综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有体针疗法、耳针疗法、耳体结合、头体结合、体针结合运动、减肥餐等主流针法,还有穴位埋线、循经点穴推拿、腰腹部群针、华佗夹脊治疗、八阵穴闪罐、针刺水穴、穴位贴磁治疗等方法。肥胖机制研究主要从针刺对中枢神经、体内活性物质、神经内分泌功能、物质代谢、内脏功能的影响探讨。 结论:以辨证取穴为基础,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能起到良好临床效果。针灸治疗肥胖的机制与神经、内分泌、体内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新型人机交互状态,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可调动用户各种感知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般感觉,平衡感、超失重感、加速度感等物理反应,来感知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使用户可以即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产生身临其境的...  相似文献   

11.
取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组用电针刺激肾俞穴,刺血治疗组则在照海穴刺络放血。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和滑膜纤维组织增生显著增多(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减轻,其中针灸治疗组病理改变减轻较刺血治疗组明显;针灸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能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提高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我院构建的“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以银环蛇为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软件创造3D情景虚拟毒蛇咬伤患者环境、病情、抢救场景等,融合实践教学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虚实结合以临床思维串联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温针对降低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前列腺素E2表达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温针对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前列腺素E2的调节作用,并与针刺和美洛昔康作对比。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后4组通过放置硅胶片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美洛昔康组、针刺组、温针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予以3.75mg/kg美洛昔康灌胃、针刺和温针腰L5夹脊穴治疗14d。结果与结论:美洛昔康、针刺和温针都可以降低大鼠受压腰神经根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水平(P〈0.01),温针较美洛昔康和针刺能更明显地降低前列腺素E2水平(P〈0.01),提示温针可以有效地降低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的前列腺素E2。  相似文献   

14.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穴对穴区组织氧分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针刺对经络(穴位)内能量代谢规律及特征的影响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观察电针对家兔足阳明经穴内组织氧分压的影响。设计:随机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对象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2.0-2.5kg,雌雄兼用。干预:对家兔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4穴及相应穴位左、右各旁开1cm对照线(点)共3组12个穴点进行电针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动态观察上述12个穴点在电针前后组织PO2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上述各穴点后,其针后即刻与针前、针后15nIin与针前比较组织PO2值均明显降低(t(a)&;gt;2.365或3.499,P&;lt;0.05或0.01);而绝大部分非经对照观察点变化不明显(t(a)&;lt;2.365,P&;gt;0.05)。结论:①针刺能使经穴内的组织PO2明显降低,提示针刺作用的产生与所刺激穴位内氧的消耗加大、代谢旺盛密切相关。②经穴线与非经穴线比较其PO2的变化具有相对特异性,提示经络通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总结采用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08相关针灸康复疗法及抗运动性疲劳的章,限定章语言为中;检索词“针灸、物理康复、运动性疲劳”。资料选择:重点选择中医药和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与进展献。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运动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改变方面的献。纳入标准:①针灸动物对照试验。②试验包括药物对照组。排除标准:①非运动性疲劳实验的研究。②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3篇关于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22个针灸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l篇试验中,14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针刺足三里穴提高运动能力机制可能与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改善人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疲劳征得以解除。针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关元二穴被选择的频率较高,“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结论: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针灸能防治运动性疲劳、并能提高运动能力,使机体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背景:动脉瘤血液动力学变化为动脉瘤的治疗与其破裂的预防研究提供了前提与条件,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 目的:构建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并进行相关血流模拟。 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颈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数据,分别在mimics10.01软件上进行三维模型的实体构建,ansys+fluent软件进行流固耦合及血流模拟与仿真。 结果与结论:构建了颈内动脉瘤瘤壁和流场的有限元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解剖形态,并与实体模型一致。模拟展示整个心动周期的血流变化:瘤体血流呈漩涡样,瘤体部流速较瘤颈部慢;血流引起动脉瘤壁的形变、壁面剪切力、压力及应力以瘤颈部最大,瘤顶部最小。模拟值以0.16 s(快速射血期)时刻为最高值,0.74 s(舒张期)为最低值。结果显示基于CT血管造影扫描数据进行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建模,其方法简单、实用。模拟动脉瘤血流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结果为研究动脉瘤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988-09/2005-04解放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收治的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36例。以针刺平衡穴位——肩痛穴为主作为平衡针灸治疗组168例,以针刺传统穴位为主作为传统针灸治疗组168例。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即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体位:坐位膝直伸。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角度:直刺。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5寸左右。针感为远距离触电式针感。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肩贞、肩髑、肩醪、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治疗均1次/d,4周为1个疗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第1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09例,传统针灸治疗组57例)。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36例,传统针灸治疗组102例)。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虚拟环境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往基于虚拟环境的康复训练系统大多数强调视觉反馈,实验针对单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建立康复训练的人机交互虚拟环境,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力反馈和视觉反馈为患者提供暗示和帮助,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单自由度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可以绕轴心进行反复的圆弧运动,对实际运动和虚拟环境中的路径进行映射,建立三个不同级别的康复训练虚拟环境模型。患者通过机械臂跟踪虚拟环境中的引导小球,并控制虚拟小球的运动,患肢的运动结果以视觉反馈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在规划路径周围构建虚拟力势场,根据实际运动与预测运动的位置误差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力反馈,提示并帮助患者向正确的方向运动。利用该系统对一名健康女性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①虚拟环境实现了患肢的实际运动到虚拟运动的映射,患者可通过机械臂控制虚拟物体的运动。②当患肢实际运动与预测的位置存在误差时,虚拟环境可以通过训练机械臂为患者提供力反馈。结论:利用该思路构建的虚拟环境可以实现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力觉和视觉交互,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暗示和帮助,在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软骨下钻孔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应用针药结合能有效控制软骨损伤出现的症状。推测针药结合可与软骨下钻孔在修复软骨缺损中产生协同作用。目的:观察针药结合联合软骨下钻孔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于50只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关节面造成6mm×8mm全层软骨缺损,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钻孔组只做钻孔处理;丹参组钻孔后1周向膝关节腔注射丹参注射液0.3mL,1次/周,共5周;针刺组钻孔后1周针刺兔双侧足三里穴,1次/d,30min/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针药组钻孔后1周同时行丹参关节腔注射与针刺治疗,方法和疗程同上。结果与结论: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均显示,模型组主要为纤维组织,其余4组缺损修复组织均为类透明软骨、幼稚软骨和纤维软骨,且以针药组修复组织的数量和质量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其余4组的致密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明显增大(P〈0.01),以针药组的疗效最优,丹参组、针刺组次之。结果提示丹参关节腔注射、电针足三里和针药结合均可促进软骨下钻孔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且针药结合优于单纯的丹参关节腔注射及电针足三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就近年国内有关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治疗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和评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6-06中有关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关中文文献,检索词为“肥胖症,针灸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择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治疗及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论著100篇,内容有不同程度重复的51篇,非单纯性肥胖治疗及综述15篇,予以删除,对剩余34篇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查找全文,其中治疗性文章10篇采用主流针法治疗,10篇采用特殊针法治疗。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机制性文献14篇,其中针刺对中枢神经作用2篇,对体内活性物质作用1篇,对神经内分泌调节4篇,对物质代谢影响5篇,对内脏功能影响2篇。资料综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有体针疗法、耳针疗法、耳体结合、头体结合、体针结合运动、减肥餐等主流针法,还有穴位埋线、循经点穴推拿、腰腹部群针、华佗夹脊治疗、八阵穴闪罐、针刺水穴、穴位贴磁治疗等方法。肥胖机制研究主要从针刺对中枢神经、体内活性物质、神经内分泌功能、物质代谢、内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结论:以辨证取穴为基础,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能起到良好临床效果。针灸治疗肥胖的机制与神经、内分泌、体内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