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本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实现机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首先,采用错切变换对倾斜纱线进行校正,并按图像的经、纬向灰度投影曲线实现织物组织点的定位。然后,根据灰度共生矩阵对组织点图像进行纹理特征的提取。为了减少数据冗余量,对组织点特征进行主分量分析,提取最有意义的子特征。最后,采用无监督的核模糊C均值聚类对组织点进行分类识别。织物的测试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算法能够实现简单的机织物组织的准确识别,并输出对应的组织图。  相似文献   

2.
将功率谱应用到织物组织识别中,用功率谱及相关函数对织物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织物图像的功率谱曲线,从曲线的峰值中提取织物表面的方向性信息,得到织物经纬密度,并进一步确定织物组织的经纬纱特数、飞数和经纬纱循环数,最后得出织物的组织点属性.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实际可行,对织物组织的计算机分析、识别及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一种杌织物组织点的自动识别方法.先利用滤波窗口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解织物图像,经过合理的二值化和数学形态学处理,确定组织点的位置;再利用每行(列)纱线的平均灰度变化及单个组织点图像经纬向纹理特征,判断组织点类型,输出机织物的组织图.通过对平纹、斜纹和缎纹3种基本组织不同试样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识别出机织物组织点类型.  相似文献   

4.
运用扫描仪获取织物的反射图像,在织物辅助分析系统中读入扫描图像,对图像进行数字处理,通过分析织物的经纬纱线浮点中纤维的纹理方向而判断其属于是经浮点或纬浮点,从而达到判别机织物组织的目的。尤其对于经纬同色或经纬密度相同的织物,此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解决了以往通过经纬异色织物中组织点颜色或灰度值的深浅或组织点的形状不同判断等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机织物的组织识别,先要完成组织点的定位和识别。为克服传统的组织点分割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采用Hough变换检测织物图像中的经纱和纬纱的倾斜角度,然后对织物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坐标变换。在变换后的图像中对像素点进行按行按列灰度累加,通过确定累加曲线中的谷点即可完成织物的经纬纱分割。对经纱和纬纱分割结果进行合并,可得到机织物组织点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对存在纱线倾斜的不同织物均可实现组织点的成功定位。  相似文献   

6.
织物组织点坐标的确定,是组织识别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使用扫描仪获取织物原始图像的透射图像,可以先对透射图像进行二值化和Sobel边缘检测处理;然后通过一定的算法,确定经纬纱线的位置,求出织物经纬组织点的准确坐标,从而为下一步的织物色纱排列和织物组织自动识别奠定基础。另外,还派生了一种测量织物密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机织物组织识别方法适用范围窄、鲁棒性差的现状,课题组提出一种计算织物组织循环大小的平移相减算法(translational subtraction algorithm,TSA),并提出了一种基于TSA算法的机织物组织有效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机织物图像不同方向的TSA算法和水平方向的亮度累加法获取织物组织循环宽度和纬线宽度,然后对机织物图像进行错位TSA算法,分析错位TSA曲线相位的周期性和大小,可以得到织物组织循环的纱线根数和飞数,最终获得机织物图像的组织意匠图。实验证明该方法对机织物图像光照、纹理和倾斜等干扰因素具有鲁棒性,能有效识别各种类型的机织物组织。  相似文献   

8.
根据手工识别织物组织的原理,通过比较织物组织点与周边组织点宽度信息来对织物图像中的组织点性质进行识别,并利用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对不易辨认的组织点进行推理确认,形成组织图,实现了对织物组织结构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9.
根据手工识别织物组织的原理,通过比较织物组织点与周边组织点宽度信息来对织物图像中的组织点性质进行识别,并利用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对不易辨认的组织点进行推理确认,形成组织图,实现了对织物组织结构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0.
织物组织结构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在经纱、纬纱排列参数已经确定的基础上 ,进一步识别了组织循环经纱数和纬纱单元上组织点的经纬性质 ,根据识别结果生成织物组织矩阵 ,并对组织标准矩阵进行校验以提高识别的可靠性 ,最后输出织物组织图 ,实现了织物组织结构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1.
基于意匠图的机织物组织自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从织物意匠图中识别出基本组织,提出基于自相关函数和Su系数2种方法,完成织物意匠图中经纱和纬纱方向的周期提取,并依此获得机织物组织图。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和计算复杂度,选定基于Su系数的方法完成从机织物意匠图到机织物组织的识别。在识别过程中,分别计算意匠图中经纱和纬纱方向的Su系数,并结合Su系数的计算结果完成经纬方向周期的提取,并依此获得最终的织物组织。机织物意匠图识别实例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织物组织结构识别算法.用彩色扫描仪输入紧密织物组织的灰度图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文件,然后通过灰度图像形态学处理获得增强图像.基于纱线间隙和经纬纱交叉区的存在,通过一阶和二阶的统计量可获取4种区域结构特征.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法得出识别经纬浮点的非监督的判别准则.实验材料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织物,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基础组织结构模式可以得到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3.
复杂织物的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国辉 《丝绸》2006,(6):12-14
复杂织物的经纬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纱线组成,各系统的纱线彼此交错相互重叠,织物组织较难分析.文章以四层织物和纱罗织物为例,介绍了复杂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对四层织物分析时,找出组织图上有代表性的组织点的属性,因分层符号在组织图上出现时很有规律,可以先确定各层分层符号的位置,进而确定各根经纬纱的属性,分出各层织物,最后分析各层的组织;纱罗织物分析时,应分析织物的反面,先要区分出绞经和地经,然后才能绘出组织图.  相似文献   

14.
探讨影响网格状稀疏织物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测试不同组织、不同纱线号数和不同经纬密的多种机织网格状稀疏织物的滑移阻力,并反复对比分析了组织、纱线号数、摩擦因数和经纬密对网格状稀疏织物滑移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纹组织织物的滑移阻力明显大于方平组织织物;在一定范围内,织物的滑移阻力随纱线号数和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经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认为网格状稀疏织物的滑移阻力测试分析结果为建立织物滑移阻力预测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建  王静安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16,37(12):43-48
针对当前算法对种类繁多瑕疵,尤其是经纬向瑕疵适应差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局部纹理特征的无监督织物瑕疵检测算法。这种算法采用无监督检测方案,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参考样本。在检测过程中,首先根据瑕疵稀少性特点,直接从整体织物图像中获取表征局部织物纹理的局部二值模式直方图特征;然后利用机织物经纬交织特点对局部织物图像沿经纬向投影,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特征;最后计算所提取特征的瑕疵异常图,并对其进行权重方式融合后实施阈值分割,实现瑕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投影特征能有效表征局部织物纹理,与局部二值模式特征结合使用能有效检测织物瑕疵。  相似文献   

16.
织物结构对吸湿快干面料导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吸湿快干涤纶织物,以国产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为原料,试制了具有不同密度和不同组织结构的系列织物,并采用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能,探讨了影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因素。分析表明织物的吸湿导湿性与织物组织结构、密度及经纬纱交织频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纬密过高或过低、交织频率较大的平纹组织与交织频率较小的16枚缎纹组织均不利于导湿性能的提高。当经纬密度分别为64、40根/cm、组织为5枚缎纹或4枚斜纹时,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7.
探究镀银纤维试制功能性纺织品的设计要点.选择锦纶基镀银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锦纶纤维等多种材料,通过对经纬纱线的线密度、捻度、捻向、纤维成分、颜色及织物经纬密度、组织等进行系统设计,试制出了10种织物,并测试了这10种织物的防静电、导电、电磁屏蔽和防紫外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试制的织物均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指出,锦纶基镀银纤维织物的防静电、防紫外线、电磁屏蔽性能优良;对于防紫外线、电磁屏蔽性能而言,股线织物优于单纱织物,轻薄型织物优于中厚型织物,深色织物优于浅色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