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Leelarasamee等曾报道苦味叶下珠对无症状HBV携带者清除HBsAg无效。该文对作者曾在《柳叶刀》杂志上刊载的“苦味叶下珠对慢性HBV携带者的疗效”一文进行评论,其评论内容主要为:(1)HBsAg阴转及未阴转的携带者治疗前、后未行HBVDNA评定;(2)未充分评定抗-HBe阳转率;(3)对携带HBsAg1年以上的长程携带者未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叶下珠属草本植物,传统将其广用于治疗黄疸及其他疾病,2000多年前印度药草文献中已有其应用的记载。该植物在中国、菲律宾、古巴、尼日利亚、关岛、东非和西非、加勒比海及中美和南美等地也已被用于治疗。苦味叶下珠及纤细叶下珠的浸出物可抑制HBsAg和抗-HBs之间的反应。本文报道苦味叶下珠对HBV携带者的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对象为78例慢性HBV携带者,其中18例未完成全疗程或随访不完全。列入分析的60例中有28例为无症状携带者,14  相似文献   

3.
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的提取物在体外显示了对HBV DNA多聚酶和旱獭肝炎病毒(WHV)DNA多聚酶的抑制作用。本文对苦味叶下珠在人体中的临床试验作一介绍。本研究中共有79例HBV携带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200mg苦味叶下珠全草的干燥粉末,每日3次;对照组39例,给予乳糖安慰剂,剂量和服法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服用30天时停药,然后每月作一次检验,直至第9个月。最后获随访结果的,治疗组为37例,对照组为23例。  相似文献   

4.
自报道苦味叶下珠治疗病毒性肝炎以来,各地的报告材料日渐增多。本文就该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炎病毒感染中病毒干扰是众所共知的现象,在人类,乙肝病毒(HBV)感染可以由于甲肝病毒或б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继之在血清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而被抑制。也有资料表明非甲非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可抑制黑猩猩HBV携带者复制HBV。本文报告慢性HBV感染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HBsAg清除的作用。作者对慢性HBV感染追踪研究长达14年,凡血样连续三次经放射免疫测定(RIA)  相似文献   

6.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蛋白分子.1972年Matanhashi等发现,HBsAg阳性血清能凝集用聚合人血清白蛋白(PHSA)包被的红细胞,实验证实该现象是由于HBsAg具有聚合人白蛋白受体(PHSAr)而引起的。肝脏是处理蛋白质的重要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老化的人血清白蛋白形成PHSA经肝脏处理后清除,因此PHSA存在极少,并可被PHSA抗体(AAA)所清除,然而HBV感染并导致肝功能减弱后,体内出现大量PHSA,它既能诱发AAA的大量产生,又可能与HBsAg—PHSAr  相似文献   

7.
HBV(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过去多采用破坏HBsAg作为灭活HBV指标,由于HBsAg并非HBV本身,对抗原性破坏要比对传染性消除难得多,故以往用HBsAg为灭活指标所得结论势必与实际情况有不小距离。我们选用部分纯化的HBV颗粒和消毒剂直接作用,而后测定特异性HBV—DNA聚合酶活性为灭活指标,对14种化学消毒剂按常规浓度,在室温下作用不同时间灭活HBV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各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为4~10%。HBsAg阳性孕妇中,约1/3HBe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半年内成为HBV携带者的达75~90%以上(取决于母亲HBeAg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出生后一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能清除体内的HBV,而围产期感染的婴儿则大多数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这些人持续携带HBV的年限尚不清楚。有人估计, 社会上30%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无症状,仅部分人SGPT轻度升高。但通过成人肝活检发现,大多数携带者肝内有各种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ISH)和原位PCR(IS PCR)法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PBMC进行HBV DNA检测.用随机引物法进行地高辛-HBVDNA探针的标记和定量.结果ISH及IS PCR检测PBMC HBV DNA,探针浓度以0.6μg/ml、蛋白酶K浓度以10μg/ml、IS PCR以20个循环数为佳.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中,血清HBsAg、HBVDNA均阳性者有72.73%PBMC HBV DNA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中,有65.91%PBMC HBV DNA阳性;血清HBsAg、HBV DNA均阴性者中,仍有15.79%PBMC中HBV DNA阳性.结论IS PCR检测对低丰度PBMC HBV DNA具有细胞内定性和定位的特点.血清HBV DNA阳性新生儿多数可检出PBMC HBV DNA,而血清HBV DNA阴性新生儿也可呈PBMC HBV DNA阳性.提示PBMC HBV感染应作为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桂西北地区某高校5届新生HB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酶标法(ELISA)测定近5届9485名新生的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其他4项乙肝血清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平均阳性率为10.34%,且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占HBV所有感染模式的83.18%。结论该校HBV感染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未见下降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北京某郊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82年6月到1983年6月我们研究了北京近郊-个农业生产大队HBV感染的自然史。1982年对全体人员的84%(491人)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了HBV标记,HBsAg阳性率为7.3%,抗-HBs是36.7%,抗-HBc是45.6%,HBV总感染率52.3%。男性HBsAg阳性率是女性的1.5倍(8.9%对5.9%,P>0.05)。HBsAg阳性者中56%是15岁以下的儿童。抗-HBs、抗-HBc和总HBV感染率男女性都无显著差异。1983年复查了398人(81%)。191名在1982年HBV标记阴性者中有6人获得了HBV标记,HBV新感染率3.1%,6人都是亚临床感染。1982年HBsAg阳性的31人有28人在1983年变成了HBsAg慢性携带者,HBsAg慢性携带率占HBV感染者的13.6%。抗-HBs阳性者占HBV感染者的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掌握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HBV相关抗体在胎儿体内产生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筛选出HBsAg阳性孕妇及引产胎儿153例 ,HBsAg阴性孕妇及胎儿65例 ,共218例。然后用多聚酶链技术对孕妇 -引产胎儿HBV宫内感染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HBVDNA宫内感染率为53.59 %(82/153) ,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15%(4/65)检出HBVDNA阳性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母亲血中HBsAg、HBeAg、抗 -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DNA感染率为92.5%(74/80) ,46例抗 -HBs阳性的胎儿血有5例检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感染率较高 ,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 ,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龙游县中小学生HBsAg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据报道,2004年我国普通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属于国际高危范围内的高流行区[1]。目前,测试感染乙肝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HBsAg。为了解浙江省龙游县中小学生HBsAg的感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和降低HBV在学校的传播,龙游县中医院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Coursaget等报道了塞内加尔38例儿童有异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的血清学反应,血清学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短暂的反应,但随访时缺乏对HBV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抗-HBc,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所生婴儿HBV隐匿型感染的存在情况. 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携带母亲所生新生儿脐血中HBV标志物,筛选出118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脐血,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对入选脐血作HBV DNA和HBsAg定量分析,并对这些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 结果 118例入选脐血中,36例(30.5%)HBV DNA载量≥5.0×102拷贝/ml,其中102~103拷贝/ml低滴度者25例(21.2%),104~105拷贝/ml中等滴度者11例(9.3%);同时有47例(39.8%)脐血HBsAg定量超过检测下限(S/N值≥2.00),其中浓度<0.5ng/ml者27例(22.9%),0.5~5.0ng/ml者20例(16.9%);随访检测结果:出生时脐血HBV DNA阳性或(和)HBsAg浓度≥2.00(S/N,MEIA法)者,至6月龄和12月龄时血清HBV DNA和HBsAg(ELISA法)阳性率分别为84.8%、18.2%和78.1%、14.6%. 结论母亲为HBV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用常规方法检测脐血HBsAg阴性,不能除外HBV宫内感染,而可能有部分存在HBV隐匿型感染,临床应采用更灵敏更可靠的检测技术并加强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6.
HBV母婴传播是造成婴幼儿HBsAg持续携带状状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据报道,HBV母婴传播率于婴儿出生后8—12个月可达80%。我市1984—1985年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对象是HBsAg、HBeAg同时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36例。HBsAg用R-PHA法检测,HBeAg用ID法及ELISA法检测。用双盲法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pgRNA)的检测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及治疗期间患者血清HBV pgRNA、HBV 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肝活检组织中提取DNA后检测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分析HBV pgRNA与HBV DNA、HBsAg、cccDNA的相关性及预测患者治疗的价值。结果血清HBV pgRNA、HBV DNA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期(Ⅰ+Ⅱ)最高,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期(Ⅲ+Ⅳ)最低,血清HBsAg水平和肝内cccDNA水平在四个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对总体患者、Ⅰ期和II期患者,HBV pgRNA与HBV DNA、HBsAg、cccDNA均成正相关(P<0.05);HBV pgRNA、HBV DNA、HBsAg、cccDNA水平治疗后均下降,除HBsAg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指标治疗后与前一治疗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cccDNA水平(AUC=0.773)是HBsAg血清转换的最佳预测指标,其次是HBV pgRNA水平(AUC=0.743)。HBV pgRNA水平对HBsAg血清转换预测敏感度89.11%,特异度81.23%,准确度85.72%。结论HBV pgRNA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来预测HBeAg阳性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率为8.75%。关于公共场所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报道很多,而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HBsAg携带者的情况报道甚少。为了解此类人员的HBsAg携带情况,本文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的HBV污染状况,探讨敏感监测方法。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沾采样液反复涂抹采集的样品进行高速(6000r/min)和超速(45000r/min)两次离心,分别取其上清液和底部下层液体;用ELISA法检测HBsAg,巢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一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样品167份,HBsAg阳性率为3.59%;HBsAg阳性样品中HBV DNA全部阳性,并且在31份HBsAg阴性样品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6.45%;二、三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样品52份样品均阴性。结论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的HBV污染应引起重视,巢式PCR法检测HBVDNA较ELISA法检测HBsAg敏感,可试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婚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HBV二代传播。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2009-2011年所有婚检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 125例婚检对象中,检出HBsAg阳性100例,ALT异常244例,HBsAg、ALT、HBsAg与ALT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3%、3.98%和0.21%。在100例HBsAg阳性者中,ALT异常率为13.00%;HBsAg阴性者中,ALT异常率为3.83%。HBsAg阳性者ALT异常率高于HBsAg阴性者。结论婚前检测HBV携带情况,早期发现HBV感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结婚生育,对阻断HBV在配偶及下一代间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