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痴呆的患病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的842名≥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进行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结果该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为21.4%,痴呆患病率为5.9%;增龄为MCI的危险因素(OR=1.2,95%CI:1.1~1.3);低文化或教育程度(OR=1.4,95%CI:1.1~2.0)和高血压病(OR=1.7,95%CI:1.1~2.7)为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65岁老年人中有约1/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138例腔隙性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分为认知功能正常55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73例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关键部位梗死灶(OR=1.179,95%CI:0.870~2.472;P=0.012)和脑白质高信号3~4级(OR=2.005,95%CI:0.910~4.502;P=0.024)是腔隙性梗死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部位梗死灶和脑白质高信号3~4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辅助脑室外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67例患者中62例(23.22%)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一致提示,合并高血压(OR=1.695,95%CI:1.247~2.631;P=0.006)、入院时血糖升高(OR=4.206,95%CI:2.771~6.284;P=0.000)、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1.443,95%CI:1.205~1.872;P=0.017)、合并脑室出血(OR=1.947,95%CI:1.465~2.973;P=0.001)和急性脑积水(OR=3.221,95%CI:2.218~4.960;P=0.000)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入院时血糖升高、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合并脑室出血和急性脑积水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中8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率为50.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 h(OR=3.438,95%CI:1.371~8.625;P=0.008)、术中失血量≥400 ml(OR=2.308,95%CI:1.115~4.777;P=0.024)、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OR=16.817,95%CI:3.689~76.658;P=0.000)是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的颅底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脑白质高信号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标志物,常与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并存。本研究旨在筛查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32例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头部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包括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和脑深部白质高信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分层分析评估该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稳定性。结果 432例患者根据Fazekas评分分为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评分0~3,277例)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评分4~6,15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060,95%CI:1.028~1.093;P=0.000)、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OR=1.005,95%CI:1.002~1.008;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1.109,95%CI:1.047~1.175;P=0.000)、梗死灶直径较大(OR=1.077,95%CI:1.028~1.129;P=0.002)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OR=2.229,95%CI:1.082~4.591;P=0.030)是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女性(OR=2.460,95%CI:1.120~5.360;P=0.024)、年龄 50岁(OR=1.890,95%CI:1.120~3.180;P=0.017)和高血压(OR=3.150,95%CI:1.230~8.100;P=0.017)患者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评分4~6)作为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稳定的。结论重度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评分为4~6)是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在女性、年龄 50岁和高血压人群中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市社区高龄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由629例患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社区老年人群组成随访队列,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3次随访后为认知减退组(n=275)和对照组(n=354),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加(OR=2.057,95%CI:1.125~3.762)、高血压史(OR=3.128,95%CI:1.616~6.055)、糖尿病史(OR=3.143,95%CI:2.043~18.642)、高血脂史(OR=2.812,95%CI:2.812~13.544),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OR=0.726,95%CI:0.633~0.833)。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是高龄MCI患者认知减退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脑白质高信号和服用阿司匹林的关联性,并筛查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6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录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和服药时间,以及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头部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并计数脑微出血灶数目[脑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ARS)]。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654例患者根据Fazekas评分分为对照组(1315例)、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61例)、中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40例)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38例),各组年龄(H=353.837,P=0.000),合并高血压(χ~2=79.818,P=0.000)、冠心病(χ~2=56.768,P=0.000)和糖尿病(χ~2=8.936,P=0.030)比例,入院时收缩压(H=47.979,P=0.000),服用阿司匹林比例(χ~2=161.576,P=0.000)和服药时间(H=4.766,P=0.000),血清LDL-C(H=16.533,P=0.002),血浆Hb A1c(H=22.127,P=0.000)和Hcy(H=83.558,P=0.002),脑微出血比例(χ~2=642.05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高(OR=1.017,95%CI:1.007~1.026,P=0.001;OR=1.020,95%CI:1.011~1.029,P=0.000)和Fazekas评分高(OR=1.673,95%CI:1.590~1.761,P=0.000;OR=1.754,95%CI:1.669~1.844,P=0.000)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血清LDL-C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0.856,95%CI:0.765~0.957,P=0.006;OR=0.860,95%CI:0.774~0.956,P=0.005);而服用阿司匹林和服药时间与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性。结论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表达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103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稳定型斑块组(511例)和不稳定型斑块组(52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不稳定型斑块危险因素。结果与稳定型斑块组相比,不稳定型斑块组男性(P=0.000)和吸烟史(P=0.000)比例,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8)和GGT(P=0.000)水平升高,年龄(P=0.002)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32)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516,95%CI:1.170~1.964;P=0.002)、吸烟史(OR=1.447,95%CI:1.085~1.930;P=0.012),以及血清TG(OR=1.127,95%CI:1.032~1.231;P=0.008)、LDL-C(OR=1.235,95%CI:1.069~1.426;P=0.004)和GGT(OR=1.012,95%CI:1.006~1.019;P=0.000)是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GGT水平升高是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共11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包括支架取栓术、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联合抽吸取栓术),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62,95%CI:1.013~1.113;P=0.012)、既往糖尿病(OR=3.074,95%CI:1.023~9.240;P=0.045)、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1.143,95%CI:1.043~1.252;P=0.004)、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OR=11.151,95%CI:2.877~43.079;P=0.000)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入院时高NIHSS评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分类(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预测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应用统计学分析可能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10例研究对象,其中进展组92例(29.7%),非进展组218例(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OR=1.027,95%CI 1.000~1.054,P=0.046)、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1,95%CI 1.030~1.331,P=0.016)及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OR=2.827,95%CI 1.637~4.881,P=0.000)为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血管轻度狭窄例数为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查可独立行走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存在较高跌倒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22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史、静息状态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头部MRI观察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高信号(包括脑深部白质高信号和脑室旁白质高信号),颈动脉超声测量内-中膜厚度,睁眼时单腿站立测验(OLST)评估姿势稳定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可独立行走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存在较高跌倒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OLST测验时间,分为高跌倒风险组(≤10 s,104例)和低跌倒风险组( 10 s,12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53,95%CI:1.006~1.101;P=0.026)、既往有糖尿病(OR=2.910,95%CI:1.288~6.577;P=0.010),以及脑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评分为1(OR=7.329,95%CI:1.775~30.272;P=0.006)、2(OR=8.004,95%CI:1.905~33.627;P=0.005)和3(OR=23.884,95%CI:4.205~135.657;P=0.000)是可独立行走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存在较高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看似步态正常、可独立行走的脑小血管病患者仍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高龄、糖尿病史和脑深部白质高信号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临床特点,并以痴呆需求代偿行为(NDB)理论模式为框架筛查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02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价整体认知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Cohen-Mansfield激越行为量表评价激越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激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402例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为59.70%(240/402),其中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发生率为59.38%(19/32)、痴呆患者为59.73%(221/370),包括躯体攻击行为23.33%(56/240)、躯体非攻击行为37.92%(91/240)、语言攻击行为13.75%(33/240)、语言非攻击行为83.33%(200/2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OR=4.529,95%CI:1.416~14.483;P=0.011)、幻觉(OR=10.483,95%CI:4.272~25.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以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伴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AFLD患病率为41.1%(130/316),其中男性患者为42.1%(82/195),女性患者为39.7%(48/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45,95%CI=1.159~4.743)、体重指数高(OR=1.445,95%CI=1.296~1.610)、甘油三酯高(OR=2.715,95%CI=1.709~4.3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OR=1.019,95%CI=1.002~1.037)、住院时长长(OR=1.099,95%CI=1.040~1.162)、合并糖尿病(OR=2.879,95%CI=1.225~6.768)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NAFLD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后(发疹 1 个月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4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 一般资料,于初诊时(发疹时)和随访时(发疹 1 个月后)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广泛性焦虑 障碍量表 -2(GAD-2)、患者健康问卷 -2(PHQ-2)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患者急性期后疼 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35例患者,其中男102例,女133例; 发病年龄(52.59±16.30)岁;急性期后 29.8%(70/235)的患者伴有疼痛。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是 否合并慢性疾病、初诊时 VAS 评分、随访时 GAD-2 和 PHQ-2评分以及发疹后睡眠紊乱情况是带状疱疹 患者急性期后疼痛的影响因素(P< 0.05)。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50 岁(P=0.005, OR=3.919,95%CI:1.520~10.106)、初诊时 VAS 评分≥ 4 分(P=0.016,OR=3.735,95%CI:1.277~10.929)、 随访时 GAD-2 评分(P=0.001,OR=3.944,95%CI:1.817~8.562)、发疹后睡眠持续性评分为 1 分(P=0.008, OR=7.569,95%CI:1.699~33.725)是患者急性期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 50 岁、初诊时伴有 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疹后处于焦虑状态和睡眠持续性差是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临 床应重视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期再出血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对450例确诊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调查。依据术前是否 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和再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术前再出血 的危险因素。 结果 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发生率高达23.56%(106/4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 压(OR 4.221,95%CI 2.969~5.472,P <0.001)、合并脑血管痉挛(OR 2.015,95%CI 1.274~2.756, P =0.005)、癫痫(OR 3.093,95%CI 1.980~4.206,P <0.001)、DSA检查(OR 1.684,95%CI 1.103~2.265, P =0.002)、动脉瘤形状不规则(OR 2.465,95%CI 1.887~3.042,P <0.001)、肿瘤直径≥10 mm (OR 3.046,95%CI 2.060~4.031,P <0.001)、剧烈咳嗽(OR 3.594,95%CI 2.447~4.741,P <0.001)、 情绪异常波动(OR 2.756,95%CI 1.928~3.585,P =0.002)、过早搬动或下床活动(OR 4.226, 95%CI 2.769~5.683,P <0.001)、用力排便(OR 2.451,95%CI 1.810~3.092,P <0.001)、Hunt-Hess分级高 (OR 1.073,95%CI 1.031~1.114,P <0.001)等因素为术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后术前仍然有较高的再出血发生率,其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 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术前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212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 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26 分的患者纳入认知功能无障碍组(n=141),评分< 26 分的 患者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n=7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家族史、饮酒、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文化程度、抑郁程度。采用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和 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 别、BMI、病程、有无家族史、HAMD-17 评分、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 碍组患者的年龄及吸烟、饮酒、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占比高于认知功能无障碍组,SSRS 评分低于认知功 能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 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64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18岁(OR=1.571, 95%CI=1.251~1.973)、吸烟(OR=1.457,95%CI=1.187~1.788)、饮酒(OR=1.254,95%CI=1.093~1.439)、初 中文化程度(OR=1.513,95%CI=1.178~1.943)、SSRS 评分< 20 分(OR=1.593,95%CI=1.251~2.028)为青 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 能障碍受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的影响,临床中应该给予密切关注,预防患者认知功 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I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 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 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6 个社区居委会中共计 1 192 名 65 岁以上 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8 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以面 对面交谈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取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不同生活方式与老年高 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共检出高血压患者 565 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85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103例,占高血压人群的18.2%,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3.1% (8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16,P=0.014)。喜欢运动(OR=0.56,95%CI:0.34~0.93,P=0.025)、 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OR=0.48,95%CI:0.24~0.93,P=0.045)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保 护因素,而每日睡眠时长< 7 h(OR=2.13,95%CI:1.30~3.48,P=0.003)则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 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喜欢运动、参加社区老年活动、睡眠时长不足等生活方式是老年高血压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中,死亡27例,存活11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OR=6.580;95%CI 3.204~13.086;P=0.000]、收缩压≤60 mm Hg[OR=2.574;95%CI 1.291~5.038;P=0.013]、有基础疾病(OR=2.130;95%CI 1.209~4.005;P=0.000)、GCS评分≤8分(OR=3.306;95%CI 1.752~5.806;P=0.000)、胸腹部损伤(OR=3.492;95%CI 1.510~6.933;P=0.000)、受伤到治疗时间5 h(OR=2.873;95%CI 1.593~4.795;P=0.009)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25分(OR=2.218;95%CI 1.182~4.347;P=0.00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影响因素众多,休克、收缩压、基础疾病、胸腹部损伤、受伤到治疗时间、受伤严重程度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il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mVCI)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于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发病14 d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测评,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并根据其得分情况分为mVCI组及认知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VCI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共纳入205例患者,mVCI组97例,认知正常组108例。①单因素分析显示,mVCI组患者低 文化程度(P =0.006)、高血压(P =0.032)、糖尿病(P =0.041)及吸烟(P =0.026)的比例显著高于 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CI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 =0.016)、TG水平 (P =0.040)、TC水平(P =0.026)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0.001)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 1.139,95%CI 1.012~1.283, P =0.031)和主观睡眠质量差(OR 1.301,95%CI 1.107~1.530,P =0.001)是m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文化程度高(OR 0.652,95%CI 0.434~0.978,P =0.039)是mVCI 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睡眠质量差是mV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是mVCI的保护性 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