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对共58 530名1995-2005年间安庆及其周边地区流行病学研究的参与者进行回访,登记和确认脑卒中信息。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的基线血压指标与脑卒中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有21 533人,平均随访9.49年,共发生504例脑卒中。当人群血压水平维持在SBP≥100 mmHg、DBP≥75 mmHg、MAP≥85 mm-Hg或是PP≥40 mmHg的时候,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与这些血压指标呈现正相关。没有观察到J型或者U型曲线。结论血压指标与脑卒中风险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且血压对年轻组(35~55岁)发生脑卒中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过剩性肥胖与儿童血压偏高的相关性。方法:以体重指数(BMI)作为体质状况指标,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庆元县500名7~15岁儿童的BMI及血压进行横断面的调查,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5岁儿童的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独立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873和0.2113(P〈0.05);且SBP和DBP随BMI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SBP与DBP超标率以及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均随BMI值的增加而增高。BMI与SBP、DBP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BMI对SBP和DBP的值有影响(P〈0.05)。在调整年龄因素后,儿童体重分类每升高一级,患高血压的RR分别是低一级体重分类的2.45倍;其RR的95%CI为2.10-2.75。结论:庆元县7~15岁儿童的BMI与SBP、DBP独立正相关,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Bi PAP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面罩吸氧。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有效率及体力稳定率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a O2)、动脉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 CO2)、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R、RR、MAP、Sa O2、Pa O2、S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稳定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0.59%(2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体力状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急进高海拔地区(海拔4 430 m)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加压舱对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急进高原的20名官兵在平原(海拔480 m)、进入高原后(海拔4 430 m)进舱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入舱后15 min、30 min、1h和出舱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平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高于平原;进入高压舱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3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将患者分为靶控输注异丙酚(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指标。结果显示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I组(P〈0.05),术中T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I组。从而得出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高血压中辅以个体化健康宣教协同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石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40)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结合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比较组间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结果 血压水平:研究组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昼收缩压(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白昼舒张压(daytime diastolic pressure,d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研究组症状、疾病共性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研究组情绪、社会功能、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遵医行为:研究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按医嘱用药等遵医行为高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血压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神经内科,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采用床旁监护仪测量入院24 h内动态血压值及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其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析24 h内SBP及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关系。结果 共纳入5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正常血压组82例,高血压组439例。正常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的最大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146.6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脑卒中病史、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BMI、入院时NIHSS评分后,与血压波动最大值<146.6 mmHg相比,≥146.6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2.669(0.594~11.992);D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90.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与DBP波动最大值<90.0 mmHg相比,≥90.0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0.416(0.087~1.992)。高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最大值以中位数171.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36(1.014~2.641);DBP波动最大值以中位数98.0 mmHg为界,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45(1.003~2.697)。结论 入院时为正常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无关;入院时为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每日早晨8时口服替米沙坦,研究组每日晚间8时口服替米沙坦,分析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晨间平均SBP(d SBP)、d 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夜间平均SBP(n SBP)和n 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由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为53.33%,高于对照组21.67%(P〈0.05);治疗后研究组清晨时段(5:00-9:00)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服用替米沙坦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农村人群尿酸( uric acid,UA)水平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兴市徐舍镇5个村40岁以上农村居民2 4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等相关信息,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测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1)实际参与调查人数为1 899人,应答率为79.13%,收集有效问卷1 897份,有效率为99.89%;高血压患者中服用降压药者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未服用降压药者(均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均有P<0.05),但校正年龄、性别、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体质指数后进行的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尿酸与SBP、DBP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之间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者与尿酸水平正常者之间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服用降压药与尿酸升高有关,排除降压药物影响并校正混杂因素后,尿酸水平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顽固性失眠合并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顽固定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及血压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5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失眠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降压药服用情况分为三组(A、B、C组),每组各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门诊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全部对象接受多导睡眠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入院时催眠镇静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各组睡眠、血压的变化。结果:镇静催眠药的应用率随着高血压的加重而不断升高,各组镇静催眠药的应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相比,其他组PSQI总分增加(P〈0.05),睡眠潜伏时间、觉醒时间均有明显延长(P〈0.05),睡眠效率显著下降(P〈0.01);A、B、C三组白天及夜晚SBP、DBP均显著高于D组(P〈0.05),ΔSBP、ΔDBP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睡眠障碍的加剧与血压的升高有关,而失眠会影响血压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检测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EH合并AM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H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50例单纯EH患者作为EH组,30例EH伴AMI的患者作为合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白天平均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舒张压(DBP)和24 h MAP、24 h SBP、24 h DBP均高于EH组(均P<0.05),两组患者夜间平均MAP、DBP、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组白天MAP、DBP、SBP变异系数,24 h MAP、24 h DBP、24 h SBP变异系数均高于EH组(均P<0.05);两组患者夜间MAP、DBP、SBP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白天平均MAP、DBP、SB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血压异常升高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完成机械取栓治疗后24 h内均测量其收缩压与舒张压。根据平均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 B组、 C组。比较三组的血压及不良预后风险,并分析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最大值与最小值均高于A组与B组(P <0.05)。C组术后90 d预后不良率、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均高于A组与B组(P <0.05)。血压各指标水平均与不良预后风险呈明显正相关(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多存在血压异常升高现象,通过准确实时测量血压水平可明确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与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血浆β-EP在急性高原反应中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世居平原的健康男性青年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后血浆内啡肽的变化水平与高原病的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进入高原前血浆β-EP浓度超高,急性高原反妆病率越高。血浆β-EP的浓度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血浆β-EP水平的变化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急性高原反应可被纳洛酮所反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压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2007-2009年筛查并建立高血压专项档案的>18岁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对管理前、后的血压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0 261例高血压现患病人,管理前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为(142.9±17.8)mm 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为(84.1±10.5)mm Hg,管理后SBP、DBP分别为(136.2±16.2)mm Hg、(79.8±7.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高血压患者经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的血压控制率为3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率受年龄(OR=1.282,95%CI:1.2651.294)、居住地(OR=0.685,95%CI:0.6520.752)、合并心血管病史(OR=1.304,95%CI:1.2801.325)、吸烟(OR=0.897,95%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通过社区群组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干预组188人参与群组干预,对照组234人进行常规指导,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开展前、开展后6、12、18个月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中所有指标随时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中饮酒量、吸烟量、油摄入量、盐摄入量、千步当量数、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7个方面呈线性趋势;其中饮酒量通过干预减少了5.94 g/d,油、盐摄入量分别减少了4.47 g/d和0.56 g/d,千步当量数增加了10.10/d,SBP从(124.54±5.87)mmHg降低到(122.40±8.32)mmHg,DBP从(79.47±4.86)mmHg降低到(77.14±6.05)mmHg;而对照组中只有吸烟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DBP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线性趋势(均有P<0.05)。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量、盐摄入量、千步当量数、BMI和DBP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且后4个方面存在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结论 社区群组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有改善作用,同时也有控制血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腰围和体重变化与血压水平变化的关系,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纳入随访调查的12 931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2017-2019年长期随访数据纳入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结果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腰围、体重和BMI增加,血压水平升高的风险高;腰围、体重和BMI减少,血压水平升高的风险低。腰围每增加1 cm,SBP增加0.200(95%CI:0.164~0.236) mmHg,DBP增加0.085(95%CI:0.066~0.105) mmHg;体重每增加1 kg,SBP增加0.355(95%CI:0.289~0.421) mmHg,DBP增加0.182(95%CI:0.144~0.220)mmHg;BMI每增加1 kg/m2,SBP增加1.100(95%CI:1.194~1.258) mmHg,DBP增加0.365(95%CI:0.273~0.456) mmHg。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SBP随腰围和体重变化更大,DBP随腰围变化更大(交互作用P<0.05);随访高血压不患病相对于随访高血压患病人群,SBP随腰围和BMI变化更大,DBP随BMI变化更大(交互作用P<0.05)。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腰围、体重和BMI的变化与血压水平的变化均存在正向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防Ⅰ号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高防Ⅰ号的临床效果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高原现场大兴群对照研究。对象来自平原籍的健康男性6650人,其中服用高防Ⅰ号的实验组3304人;不干预的对照组3346人,实验组进入高海拔地区(4800~5370m)前1天或当天至进驻后7~10d,每日口服高防Ⅰ号1~2粒,急性高原病(AHAD)诊断与分型按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制定的标准判定结果:自躬主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急性期血肿体积的关系。方法:以首发青年脑出血(≤45岁)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进行颅脑CT扫描,计算最大血肿体积;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24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变异度(BPV);出院后随访其康复情况(mRS评分)。结果:患者收缩压变异度(SBPV)、舒张压变异度(DBPV)与血肿体积有显著关系(P〈0.05);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与患者早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SBPV及DBPV增加可能提示血肿体积大,而后者常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叶酸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血压控制情况,长期随访,观察MACCE。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24 h SBP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SSD)、24 h DBP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h DSD)、白天SBP标准差(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 SSD)、夜间SBP标准差(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 SSD)[(119.57±8.17)、(75.47±7.19)、(10.22±2.34)、(8.57±1.57)、(10.36±2.44)、(10.07±2.33)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56±8.73)、(84.63±7.34)、(11.29±2.58)、(9.41±1.66)、(11.48±2.38)、(11.22±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生率(13.89%)低于对照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常规补充叶酸,可提高血压控制疗效,降低血压变异性,并有减少发生MACCE的趋势,建议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血压现状,明确学龄前儿童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抽取青岛市城区13家中等规模幼儿园,测量大、中、小班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评价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分析儿童肥胖与血压间的关系。  结果  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ystob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值分别为(95.52±7.66)mmHg和(62.78±6.52)mmHg;调查儿童中高血压检出率为13.50%;儿童SBP和DBP与BMI、腰围、臀围和腰围身高比均呈正相关;BMI和年龄与血压存在线性回归关系;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的5.191和2.824倍。  结论  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超重和肥胖是其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防控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同时,学龄前儿童血压监测与高血压早期干预应尽快提上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