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生态足迹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鼎城区1998年和2006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鼎城区规划实施期间1997年和2005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997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20.32 hm2;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2.644 hm2。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生态足迹理论以其理论、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文章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6个方面,并对桂林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2005年桂林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56 5 hm2/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771 9 hm2/人,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21 68 hm2/人,反映出桂林市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2005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William Rees 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大连市2005 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 年大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2018 hm2 ,可供给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仅为0.849 hm2 ,大连市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面积的3.78倍,表明大连市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大连市可持续发展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生态足迹理论以其理论、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文章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6个方面,并对桂林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2005年桂林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56 5 hm2/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771 9 hm2/人,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21 68 hm2/人,反映出桂林市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龙 《资源与产业》2009,11(5):9-1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耀州区1949-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SPSS软件对耀州区未来生态趋势做出预测。耀州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49年的0.262 hm2增长到2007年的1.632 hm2,年均增长率11.73%;1983-1995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8.28%,增长量为0.876 hm2,是解放初期人均生态足迹的3倍之多;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49年的0.551 hm2缓慢上升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1.274 hm2,年均增长19.19%,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至2007年的0.912hm2。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差距不断拉大,致使20世纪90年代初生态盈余开始消失,1993年左右出现生态赤字,表明此时耀州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已经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得出202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6136 hm2和0.6437 hm2,生态赤字达到1.9699 hm2,说明未来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生态赤字将不断攀升,生态压力将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6.
熵视角下的矿业城市生态可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是生态可持续研究的典型区域,本文以典型矿业城市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对武安市2005~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结合信息熵的研究理论,构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武安市面临的生态赤字问题严重,人均生态赤字由2005年的8.713hm2/人增加至2009年的10.322hm2/人,而后逐渐减小,2013年为8.847hm2/人;2熵视角下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与活力性呈良性发展;3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渐减小,经济生态成本降低,整体朝向可持续方向变化。该研究分析矿业城市发展与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可以为我国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机理研究和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生态经济学的生态足迹理论为依据,通过计算1990—2007年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分析了山西省18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各类土地的生态足迹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迅速;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均出现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呈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生态经济学的生态足迹理论为依据,通过计算1990-2007年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分析了山西省18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各类土地的生态足迹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迅速;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均出现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呈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9.
刘春 《资源与产业》2014,16(5):8-12
黄石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生态足迹模型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对黄石市201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黄石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的2.80535hm2上升到2012年的3.70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10年的0.33795hm2增至2012年的0.3508hm2,出现严重生态赤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导致生态赤字的原因,最后结合黄石市具体情况,提出了促进黄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神木县生态承载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水英 《采矿技术》2009,9(4):83-84,9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神木县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神木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9.1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44hm2,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对此,结合神木县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模型在用来标度全球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区域发展的公平性方面是卓有成效和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用来分析区域可持续发生状况时却不完全适宜。针对这一局限,本文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并分析典型煤粮复合主产区--济宁市的生产性生态足迹、消费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宁市区域发展不可持续,原因主要在于过多地输出了生态足迹而不仅仅是区域自身消费的生态占用。从这一角度看,矿、农产品输入区域应为济宁市等类似区域环境修复承担部分责任。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宜宾市1985-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宜宾市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985-2005年宜宾市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耕地为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幅度较大,1985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2005年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1985-2005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呈现增长趋势,增幅显著。宜宾市生态安全程度持续降低,经历了安全状态-稍不安全-较不安全-极不安全的发展阶段,人类的生活、生产对宜宾市生态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宜宾市未来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2—2008年统计资料,对兵团2001—2007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兵团2008—2012年生态足迹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01—2007年,兵团的人均生态足迹由4.968 391 hm2/cap增长到6.126 463 hm2/cap,而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2.412 742 hm2/cap下降到2004年的2.285 35 hm2/cap,2005年以后稍有回升。这种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2001—2007年生态赤字由2.555 65 hm2/cap增至3.241 912 hm2/cap,预测2012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3.519 77 hm2/cap。表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经济发展与工业生产所引起的环境压力问题能准确认识当前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防污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EKC)和LMDI分解法,以湖南省为例,选取2000-2018年湖南省人均GDP作为经济指标,工业固废、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产生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对其工业污染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工业清洁技术效应、工业能源效率效益、工业生产结构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5个维度对工业污染物产生量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湖南省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与人均GDP呈倒“N”型关系,工业固废、工业烟(粉)尘产生量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且各曲线均已超过拐点,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由工业生产引起的环境压力问题不断得到改善,并有延续这种改善的趋势;2)工业清洁技术效应和工业能源效率效应对工业污染物产生量有负的抑制作用,工业结构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污染物产生量有正的驱动作用,其中经济规模效应是促进工业污染物产生量的最主要因素。最后从减少工业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永城市耕地保护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杰 《资源与产业》2008,10(4):101-103
文章在简述永城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深度开发较低、人均用地超标等利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利用率不高、质量退化等问题,总结了土地利用管理经验,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原则及其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第三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基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机制的原理,本文分析了1979-2005年期间新疆第三产业及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轨迹,对新疆人口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相关性较显著,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对新疆城市化具有很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新疆城市化率与人均第三产业产值显著相关。基于此提出新疆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引导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