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院从1998年2~6月对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1例,女2例,年龄56~69岁,发病时间为14~25天,均为内科静脉溶栓治疗未见好转患者,3人均为卧床2周以上发病。主要症状为患肢高度肿胀,皮肤色泽发暗,腓肠肌压痛阳性。患者静脉顺行造影显示患肢深静脉无显影,静脉逆行造影示1例髂外静脉完全阻塞,2例为髂总静脉完全阻塞。12 治疗方法 应用Acolysis血管内超声溶栓仪进行血管内超声溶栓。为防止发生肺…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港系统对于需长期开展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系统并发症较少,患儿活动更安心且使用时间长久等优势[2]。主要并发症有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导管阻塞等。但随着留置导管时间的延长,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等并发症相对增多,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脏心律失常、腔内栓塞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我科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输液港导管断裂进入右心内的病例,并成功通过血管内介入异物抓捕技术取出断裂的输液港导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5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其中血栓位于髂静脉23例,股静脉29例,胭静脉7例。结果:57例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2例患者溶栓失败后行外科切开取栓,51例临床症状2周内明显改善及消失。溶栓治疗半年后超声随访血管通畅率86%。结论: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探讨静脉系统狭窄闭塞复杂病例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①腋-锁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而上腔静脉通畅:主张在上腔静脉植入滤器,然后经股静脉入路,在导丝导引下,通过滤器将溶栓导管置入腋-锁及颈内静脉内溶栓。对经上腔静脉不能进入腋-锁及颈内静脉者,可经肱静脉和(或)颈内静脉入路行溶栓治疗。对于存在静脉狭窄的病例需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金属内支架。②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阻塞,无血栓形成:A.下腔静脉下段、左右髂静脉狭窄闭塞,主张经颈静脉入路,操作方便,尤其进入左右髂总静脉易于成功。B.如股静脉通畅,可经股静脉入路,从股静脉入路血管路径直,便于操作,成功率高。③对于股静脉和股浅静脉也存在狭窄阻塞者,应从腘静脉入路。③Cockett综合征:A.由于左侧髂总静脉近端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继发的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及股静脉血栓相对较重,采取患侧腘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较高。B.对于腘静脉血栓也较重者,可采取经颈内静脉或对侧股静脉入路进行治疗,而经颈内静脉入路便于操作和成功。C.为避免肺栓塞的发生,主张在下腔静脉先置入滤器,而后行溶栓和开通狭窄闭塞的左侧髂总静脉。④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在滤器内和滤器以下形成血栓:A.应用大腔导管直接抽吸血栓,为防止失血较多,应用无菌纱布将血栓过滤后再将过滤后的血液重新注入血管内。B.血栓被大部分抽吸出后留置溶栓导管继续溶栓治疗。结果 上腔静脉狭窄、阻塞患者42例;腋-锁、颈内静脉狭窄阻塞的病例12例;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及股静脉狭窄阻塞,无血栓形成病例18例;Cockett综合征21例;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在滤器内和滤器以下形成血栓病例8例。术后造影示:原狭窄、阻塞解除,血流恢复通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对于管腔内存在血栓的病例,术后行肺动脉CT检查,均未发现肺栓塞。结论①对存在静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的病例应先在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可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②血栓量较大、范围较长的病例应采用大腔导管抽吸并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③对于多支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可多途径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对溶栓后残留的静脉狭窄要进行球囊扩张和(或)内支架置入。④对多支静脉狭窄而无血栓形成的病变,可采取多途径入路进行球囊扩张和(或)置入内支架。⑤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如腘静脉无血栓形成,以采用腘静脉入路为最佳选择,因路径较直,便于操作。导管置入成功后,采取先溶栓,后开通狭窄闭塞髂总静脉的方法。如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也存在血栓,采用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但经右股静脉入路不及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成功率高。为使小腿深静脉血栓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可同时经患侧股动脉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通过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对15例MVT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置管后无气胸、胆漏及腹腔内出血。11例患者溶栓效果佳,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脾静脉大部分或完全再通,再通率73.3%(11/15),病死率为13.3%。尿激酶总量未超过500万U,未出现全身各系统出血病例。随访6~36个月,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系统置管溶栓技术容易掌握,局部灌注溶栓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MVT治疗的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端孔直头导管紧靠阻塞近端,15分钟内注射25万单位尿激酶,再一小时内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在超滑导丝的作用下,将多侧孔灌注导管头及侧孔埋入血栓内,4小时加压滴注25万单位尿激酶。超滑导丝在血栓阻塞段来回缓慢拉动,保留导管或患肢动脉直接注入尿激酶。结果:9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后,8例血管再通,痊愈出院,1例合并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保留导管治疗后,阻塞端下移。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动脉炎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特别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伴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糖尿病伴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眼科自1991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8例,其中糖尿病伴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占同期该病住院病例21%,本文对这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2临床资料2.1一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的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4例并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分类,2例上肢肿胀、疼痛患者经彩超诊断为静脉血栓,2例患者导管外露部分肉眼可见明显回血,导管腔完全阻塞,无上肢疼痛、肿胀,判断为导管内血栓。结果 2例静脉血栓患者予拔管,经溶栓、抗凝治疗,患肢肿胀、疼痛消失;另2例患者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处理后管腔再通,继续使用,随访观察,无其他部位栓塞症状。结论 PICC并发血栓形成要预防在前,早发现,早治疗,科学护理,以确保PICC留置的安全性,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16例病人血栓完全溶通;6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现髂总静脉呈局段性狭窄,予狭窄处植入支架;8例出现侧支循环,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加强围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12例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7例导管位于右上肢,5例位于左上肢.男8例,女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4例,肺部恶性肿瘤3例,乳腺恶性肿瘤3例,均为女性患者,腹部恶性肿瘤2例.11例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均消失,1例患者出现双上肢静脉广泛栓塞,临床上怀疑合并肺血栓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上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大小、形态及范围的变化,反应血流再通的情况,清楚的显示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栓范围、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PICC术后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