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V/O3反应器去除自来水中微污染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UV/03两相反应器进行了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120min时,对自来水中UV254的去除率可达100%;反应时间为60min时,对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去除率分别为65%和89%;UV/O3工艺对CHCl3的降解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用GC—MS对处理前、后的饮用水进行定性分析时发现,经120min处理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减少了89%,出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超滤的净化效果及其出水不结硬垢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超滤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对其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重点探讨了超滤出水不结硬垢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自来水水质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自来水处理中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联用方法.通过选择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投入点,启用联用投加装置,处理自来水杂质.设计对比试验,验证提出的联用方法可保证在多次处理后,自来水中的杂质含量低于国家自来水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自来水质量与百姓生活、健康息息相关。掌握自来水水源分类、水源污染来源、水源检测标准对准确制定相关水质常规处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2013年,山西省出现了一件震惊全国的水污染事件,由于苯胺的泄漏导致河北邯郸市大面积停水。实际上,中国的自来水现状堪忧的表现远远不止这些。自来水水质的常规检测方法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MX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自来水中强致突变性物质MX的性质、检测方法、致突变性试验及其从自来水中去除的方法。MX是采用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最强的致突变物质,有关MX的研究已从一般的毒性试验发展到较为全面的安全评估,但对其在自来水中的去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凤全  郭顺 《城镇供水》2007,(2):F0002-F0002,I0001
本科研项目由笔者于2004年向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提出并于2005年正式立项,研制双方经过多次讨论并确定了初步试验方案,实验工作于2005年三月开始,用机械加速澄清池超声波处理装置对北京市华新源再生水有限责任公司四号机械加速澄清池内的斜管进行局部超声波清洗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清洗效果、清洗所需要的功率和频率等。图3是斜管局部清洗试验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东湖源水与自来水中致突变性物质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Ames试验与色质联机(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东湖源水及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致突变性及化学组分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投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S9)与否,自来水非挥发性有机物对TA98与TA100菌株均具明显的致突变性,而源水为阴性结果;GC/MS分析鉴定了源水及自来水的非挥发性有机物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酞酸酯)等20余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Ames试验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反渗透为主的组合工艺对自来水中致突变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组合工艺中的活性炭单元可以去除自来水中约50%的有机污染物,但对自来水的致突变性没有明显改善;反渗透膜单元能达到同时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改善自来水致突变性的效果。此工艺是获得安全优质饮用水的一种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9.
彭鑫 《城市建筑》2013,(12):235-235
自来水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用水的安全性。本文针对自来水处理中所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此来保障自来水的饮用安全。以下,就主要对一些常用的自来水厂的技术改造做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纳滤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红  王志海 《供水技术》2008,2(5):15-17
采用纳滤膜对某市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了纳滤对自来水中有机物及离子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一级纳滤工艺,在回收率为70%的情况下,能有效去除自来水中的有机物、离子、内分泌干扰物和细菌等.对CODMn浊度、Cr6+和阿特拉津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06%,85.47%,77.20%和83.90%;对总硬度和阴离子的去除率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出水中未检测出细菌.  相似文献   

11.
上海自来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毛细柱色谱、色质联机对上海市黄浦江源水、出厂自来水的卤代有机物进行的定性、定量测定,并进行了Ames致突变试验。其结果表明,水经处理后加氯生成22只卤代有机物,Ames致突变性较源水增强。  相似文献   

12.
张勤  程少飞 《市政技术》2010,28(5):80-81
介绍了纳滤技术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了其在直饮水深度处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对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纳滤膜为主体的直饮水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降低饮水致突变性效果的研究于德奎,朱柏华,韩树清(天津医学院)经研究证实,以地面水为源水的自来水致突变性有明显的增强,提示在水净化处理和供水过程中增加了有潜在危害的物质。本研究通过细胞遗传毒理学试验,对各种改进净水工艺的前后饮水细胞遗传毒理效应比较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直饮水的设计实例。部分自来水通过专门的水处理设备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经独立的优质管道输送到用户,供用户直接饮用。  相似文献   

15.
萧萧 《中国厨卫》2004,(6):104-106
炎热夏季来临之时,水便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最经济最常用的自来水以其方便价廉的优势被消费广为接受的同时,它还带给了消费什么?江河湖海之水经抽取,储存,净化后成为自来水再输送给用户。净化时原水要经过沉淀,过滤,漂白杀菌等过程。处理后的自来水含有微量的金属离子,氯和氯化物以及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输送中管道的二次污染也会影响水质。如果您要感受自来水的方便,桶装水的纯净,那么就用净水器吧!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钛膜固定相光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自来水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应用Sol-gel法制备了TiO2膜。采用TiO2膜的固定相光催化氧化,避免了催化剂的分离,实现了催化与分离的一体化。分别采用杀菌灯和黑光灯作为光源,考察了TiO2膜应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的效果。从有机物综合去除效果、典型氯代烃和余氯去除效果及消毒作用诸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采用杀菌灯比黑光灯具有优势,显示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的良好前景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上海市对城市供水质量的要求,提高出厂水的质量,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对现有下属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在未来时间内快速提升所属区域的供水水质。本文通过介绍了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实施的凌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了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总结了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研究》2006,21(8):I0002-I0003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创建于1929年,现有职工2800余人,目前下属水厂5座,12个自来水增压站,自来水每日生产能力达到180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超过140万立力米,全市自来水管网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已形成自来水设计、生产、供应及服务等完整的体系,并拥有采用运讯遥感微机处理的中心调度室,设有权威性的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南京监测站,  相似文献   

19.
在自来水水质投诉中,有关红虫的投诉占了很大一部分。对华南某市A区近10年自来水红虫的投诉处理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结合红虫的孵化实验,探讨红虫污染形成的原因,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7)
河南油田生活小区自来水的水质特征与水源水质特征相对应,有重碳酸钠型(NaHCO3)和硫酸钠型(Na2SO4)两种形式,自来水烧开后易出现沉垢和浮垢,浑浊度有时在高值范围。目前水厂处理技术存在局限性,通过对自来水深度处理技术优选,提出了油田自来水采用超滤膜和纳滤膜分离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