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员问责制在我国的兴起、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开端的官员问责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表明“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已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推行。本文在回顾我国近年官员问责制兴起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认为要优化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应在问责对象、问责范围、问责主体和问责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论“官员问责制”与建立“责任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兰州学刊》2004,(4):16-18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是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行政追求的目标,要将官员的职位与责任直接挂钩的"官员问责制"推行、贯彻到底,就必须以古为鉴,将"官员问责制"有效提升到建立"责任政府"这一制度化层面;同时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党纪和国法关系,健全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制度体系,大众的参与也有利于促成"责任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让问责成为一种必然的制度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主政治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下的政府自然应该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努力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制.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与实践肇始于"非典"时期的高官问责风暴,到2008年8、9月份,问责风暴再次刮起,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笔者拟对行政问责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问责制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生 《学术论坛》2008,31(1):33-36
政府问责制是实现责任型政府的重要方式.我国的政府问责制首先出现于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并逐步地被一些地方政府尝试实施.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政府问责制却存在着问责对象设定狭窄、问责体制不健全、政务信息公开不规范等问题;可以通过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合理界定政府的责任;扩大包括人大、新闻媒体等异体问责的范围,建立全面的问责体系等措施,促进责任型政府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浩 《学术探索》2014,(8):72-75
网络问责已成为当前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一大亮点。网络问责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强化了官员问责中的异体问责功能,渐进地推动着我国问责制的发展进程。网络问责建立了新型的问责方式,实现了公民问责模式的转换;降低了官员的犯错可能,增强了官员和公众的责任意识,对推动我国问责制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网络问责,进一步推动我国问责制的发展完善,主要对策包括:培养问责主体的社会意识;建立网络问责的激励机制;加大问责信息的公开和审查;发挥同体问责的保障作用;加强被问责官员的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6.
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各级政府首长担负着对所属人员进行廉政管理的责任.对廉政管理失职的政府首长实行问责制,不仅能督促各级政府首长履行廉政管理职责,而且是对只治民不治官旧习的突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当今的党内问责、政府内问责、司法追究的三种形式中,政府廉政管理失职问责处于等靠纪委问责、缺少单独问责的相对薄弱状态,与中共十七大精神和廉政建设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为了研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参与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完善政府独特的廉政管理与失职问责模式,本文探讨了政府廉政管理与失职问责制的理论基础、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实践模式的内容结构,旨在使政府进一步履行廉政管理责任,担负起艰巨的反腐倡廉任务.  相似文献   

7.
香港特区政府于2002年7月开始实行主要官员问责制改革。这项旨在适应社会和市民对政府的问责性要求和提高政府能力的改革措施的推行,构建了一种在非责任政府体制下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问责制”实施两年来,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改革的路向是正确的。它在香港政治发展的历史上首次彰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要以民意为依归,要向民意负责。  相似文献   

8.
“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责官员"的悄然复出对我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官员问责制构成了极大威胁,使其权威性受到挑战和破坏.尽快完善我国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在现有官员问责法律框架内,涉及官员复出的内容所占比例偏少,也较为原则,操作性欠缺.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建设应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9.
论文为了能够有效地运行政府问责制,通过对目前我国政府问责制中存在的异体问责发展缓慢、问责对象模糊和问责范围过窄、问责程序的缺陷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政府问责制要强化异体问责、明确问责对象、拓宽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和强化政府责任立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构政府问责制是基于民主授权关系和社会基准价值所形成的对政府及其官员行为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之必然要求。一个有公信力和有效率的现代政府应当而且必须是有责任性并可问责的政府。我国自去岁抗击非典以来 ,对在政府工作中失职或渎职的部门和官员严加查处的动向显示 ,我国推进政府问责制之新政已然发轫。政府行为须问责的理念和实践在抗击非典中激发 ,推进政府问责制之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日益清晰地为人们所认识。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政府责任性不足和问责乏力的状况表明 ,依据善治和法治的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是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