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Φ3 m×48 m回转窑Ⅱ挡轮带下挡块严重磨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厂一分厂Φ3m ×48 m立筒预热器回转窑采用三挡支承,轮带为松套式中空箱形轮带。在每挡轮带两侧,各焊有14块挡块限制轮带的轴向窜动。由于托轮推窑向下或向上的力是通过轮带传递到挡块的,而轮带与垫板之间由于间隙的存在又有相对滑动,故挡块是有一定的磨损的。然而,1999年2月中旬至3月初,此回转窑Ⅱ挡轮带的下挡块(窑头方向)却严重磨损,在20d左右的时间里,下挡块被磨掉了约45mm,窑在运行中,不停地有金属屑掉在托轮座上。同时,垫板与筒体的连接焊缝由于受力过大,也纷纷裂开,在筒体与轮带摩擦力作用下,一部分垫板发生错位。  相似文献   

2.
1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2号窑中4m×60m回转窑自2007年5月投产,2010年5月进窑内发现二档轮带处局部耐火砖扭曲,被挤碎,到7月、8月二档轮带处在短时间内出现掉砖两次、砖体剥落以及红窑现象,耐火砖损坏严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档轮带北侧筒体出现较严重的波皱现象(大半圈),位置在二档轮带短节与过渡段筒体60/32焊缝北侧;一、二档轮带与垫板问间隙大,磨损较重,目测热态间隙一、二、三档分别为10mm,12mm,7mm;各档轮带挡块间隙大,滚圈轴向窜动量大,挡块间隙目测40mm左右,各轮带存在反向轴向力。由于使用磨损,窑体中心下移,传动装置已退至极限;液压挡轮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赵传裕 《水泥》2015,(8):29
<正>我公司4500t/d生产线回转窑规格为Φ4.8m×72m。2014年3月18日11:47窑系统大修后点火升温,28日8:30窑筒体扫描仪显示筒体50m处温度高达338℃,而此部位前后的温度均在200℃左右,29日下午停窑处理。待窑冷却后入窑检查发现,50m挡砖圈前的耐火砖纵向前移窜窑,使部分挡砖圈直接暴露在炙热的气流中,造成此处筒体温度超高。  相似文献   

4.
刘明红 《水泥》2020,(12):42
某公司一台Φ2.4 m×7 m三筒烘干机,由4台减速电动机带动托轮转动,通过托轮带动轮带实现筒体的转动。此烘干机托轮宽240 mm,轮带宽190 mm,出料端带信号挡轮,筒体的总窜动量为30 mm,筒体转速为7 r/min。在使用过程中,筒体基本上只向进料端窜动,下挡轮几乎没有接触过轮带,且通过改变托轮与轮带表面的摩擦系数无法实现筒体的上下窜动。使用1年左右,烘干机振动加大,托轮表面磨成马鞍形,影响了烘干机的安全运行,只能停机处理。  相似文献   

5.
李国权 《水泥》2002,(6):39-40
1存在的问题某厂Φ3.2m×52m五级旋风预热器窑倾斜度为3.5%,转速0.1~2.33r/min,液压挡轮油缸工作行程50mm,工作压力20MPa,挡轮推力50t。按图纸所给的轮带与筒体垫板间隙,窑头第Ⅰ档是1mm,Ⅱ档4~5mm,Ⅲ档3~4mm。1996年投产后,因疏于维护,技术状态较差。2000年因窑无法上行停修时,测得Ⅲ档轮带与筒体垫板的间隙已增大到约17mm,各档轮带与挡圈的间隙从20~40mm不等(正常情况下是2~3mm);筒体在烧成带一段曾因“红窑”而造成较大面积的变形;托轮磨损严重。在此前约1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彦波  于加滨 《水泥》2005,(2):62-62
我公司3.95m56m回转窑采用档支撑。Ф×3一次生产运行中,靠近窑尾处的轮带把下挡圈挤掉造成轮带向窑头方向窜动100mm。我们首先采用整托轮的方法,使轮带向上(窑尾方向)受力,同时节液压挡轮,两者共同作用,但未见效果。后来借于自制的工具,利用轮带与窑筒体的相对运动(移),在少停  相似文献   

7.
我分公司有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2号线为6 000t/d生产线,于2007年7月投产,回转窑规格Φ5.2m×78m,筒体材质Q235C。2013年1月27号,在对2号线大修时发现,在窑筒体外侧,位于二档轮带靠窑头一侧,纵向焊缝出现开裂,开裂长度露出轮带100mm(见图1),向轮带内侧延伸约400mm,总长共计约500mm。由于此处筒体受力较大,筒体厚度为90mm,裂缝深度不能用肉眼判断,又处于轮带下方,无法用超声波进行探伤,只好拆除窑内耐火砖,对开焊的焊缝全长约2 300mm全部进行探伤  相似文献   

8.
<正>采用液压挡轮的回转窑,由于窑的上下窜动由液压挡轮控制,这样托轮中心线与窑筒体中心线便可安装成平行线,从而使托轮与轮带的受力更均匀,且能有效地调节窑筒体的上下窜动,使托轮与轮带、大小齿轮及窑头、窑尾密封的接触宽度得以控制,延长了托轮与轮带的使用寿命。然而,液压挡轮在使用中,存在液压系统的流量不好调节及泄漏故障、挡轮安装位置不当、行程控制不当、挡轮的受力大造成窑振动或轴承故障、限位装置失效等  相似文献   

9.
褚衍朋  王振 《水泥工程》2017,30(1):50-50
<正>1存在的问题我公司三线回转窑规格为Φ4.8m×74m,一档轮带窑尾侧挡铁于2013年10月出现一块脱落,一直未处理。后相继又有挡铁开焊脱落,轮带偏移托轮向窑尾方向窜动,窜动量在50 mm,严重影响窑安全运行。为此进行了定检加固处理,效果都不理想,运行  相似文献   

10.
李三济 《水泥》2005,(12):58-58
1回转窑参数及油缸支座拉裂我公司Φ3.6m/Φ3.8m×70m回转窑是出口增大的变径回转窑,3档支撑,筒体安装斜度3%,生产能力500~550t/d,年运转率为96%~98%,窑体转速一般是0.4~2r/min。油缸支座用以固定液压油缸。窑体向上爬行时所需的动力,是油缸支座通过液压油缸作用在液压挡轮上,再由液压挡轮作用在轮带上而提供的。窑体沿轴线方向爬行距离为50mm,24h往返爬行1次。2003年10月大修,至2004年3月油缸支座焊缝处出现拉裂现象,座板严重变形,座体与座板脱离部分的长度约有300mm,裂开情况如图1所示。窑体向窑头端下移,造成了严重的设备事故。图1油…  相似文献   

11.
张伟  赵慧艳 《水泥工程》2015,28(5):66-66
<正>1概述某水泥厂5 000 t/d水泥生产线2010年建成,其中Φ4.8 m×72 m回转窑为唐山冀东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2013年进行回转窑检修时发现窑头档的轮带与垫板的间隙过大,于是自行在筒体垫板下添加了5 mm的钢板。至2014年5月份发现垫板磨损严重,且轮带下筒体发现裂纹,裂纹长度约850 mm,方向沿筒体轴向,且有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博爱金隅水泥有限公司2 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2006年2月份投产,回转窑的年实际产能均在设计生产能力的110%~115%。2013年年终大修停产冷窑后,发现在窑长度的居中(距窑头窑尾约30 000mm处)的烧成带与过渡带交汇区2号轮带处筒体加厚段往窑尾向轴向排列有三道环向裂缝和若干道磨蚀沟。1大窑筒体裂缝及磨蚀情况1.1开裂及磨蚀区域我公司回转窑筒体为φ4m×60m,材质为Q235-B,钢板厚度为22~60mm,其开裂及磨蚀区域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回转窑轮带固定系统,强调了轮带实施良好润滑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回转窑轮带与轮带下垫板间隙,轮带滑移量以及回转窑筒体椭圆度的计算、实测方法、合理范围和调整操作.作者认为:(1)轮带侧面应每周润滑一次,每次停窑应将润滑脂施加到轮带内孔中且要加匀、加透,润滑脂可选防金属卡咬的特种润滑脂;(2)轮带与垫板的实际间隙为:理论间隙+窑直径/1000;(3)回转窑运转时,滑移量应保持在8~25mm/r之间为佳;(4)间隙调整时,新垫板的曲率与窑筒体匹配,且轮带下垫板材质强度要高于窑筒体钢材等级.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设计产量为4000t/d的覫4.7m×75m三挡支撑回转窑(#2线),经提产改造后产量达40800t/d。运行中,回转窑中间轮带因多次出现裂纹和大面积压馈现象而被迫进行了更换。本文就该轮带的更换方案和施工过程作一介绍1轮带更换方案中间轮带的一般更换方法为将备用轮带、轮带下筒体短  相似文献   

15.
赵行才 《水泥》2002,(1):37-37
我集团4号窑Φ3.0m冷却机第1档轮带处筒体近两年频繁发生颈缩变形,最大达40mm,轮带垫板弯曲变形,垫板焊缝开裂,垫板脱落,内部耐火砖被挤压破碎而掉砖引起筒体大面积烧红。轮带处筒体厚22mm,轮带垫板共24块,规格600mm×200mm×18mm,筒体变形原因有以下几点:1)该冷却机原配套回转窑熟料产量只有12t/h左右,经技改后,特别是窑尾带余热发电锅炉后,熟料产量最高可达22t/h,轮带支反力增大。2)冷却机经多年运转,设备磨损,筒体变形都较大,并且托轮表面变形,圆柱度较差,运转中造成筒体振颤,加剧了变…  相似文献   

16.
要想保证新型干法窑运转正常,窑上下窜动合理控制和挡轮装置的正确设计非常关键。结合新型干法回转窑的特点,以Φ5.25m×77m窑(主要参数:斜度4%,轮带外径Φ轮外=6350mm,内径Φ轮内=5529mm,材质ZG40Cr,挡轮大端外径Φ挡=1800mm,挡轮接触面高H挡=260mm,材质ZG40Cr,n窑=3.5r/min)为例,在介绍挡轮控制原理和设计要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挡轮推力计算方法,以及挡轮与轮带接触应力、推力轴承选型及径向滚动轴承的选型计算;就窑操作时,对挡轮的一些常遇问题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敬 《水泥》2010,(6):60-61
<正>山西某水泥厂一台Φ3m×60m回转窑于1999年投产,窑是三档支撑,轮带为箱型结构,轮带下的筒体厚50mm、长2000mm。从2008年开始,中档轮带连续  相似文献   

18.
解风春 《水泥》2013,(1):69
天瑞集团安徽萧县水泥公司5 000t/d回转窑,长期以来中档轮带向低端窜动,轮带与挡铁挤压力特别大。由于使用了高温润滑剂喷涂技术,轮带与挡铁的磨损并不严重,只是轮带低端的挡铁陆续被挤掉。2012 年8月15日,低端挡铁全部掉光,被迫停窑处理。开车后中档轮带仍向低端窜动。至8月21日,低端挡铁再次全部掉光。又停窑处理23h,于22日开车,10h后挡铁又掉了一块。根据响声判断,挡铁有可能继续掉,情况非常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轮带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19.
1 存在的问题我厂1998年建成投产的旋窑生产线,熟料冷却采用四川矿山机器厂生产的Φ3.2×38m单筒冷却机,转速3.14r/min,熟料进机温度1200℃- 1300℃,出机温度<150℃。筒体由二档支承,托轮采用滑动轴承。由于一档轮带挡轮采用机械信号挡轮,在运行中不能自动调节筒体的窜动量,使设备  相似文献   

20.
徐志勇 《水泥》2002,(6):65-66
我公司现有2条湿法回转窑,其中1台是1961年投产的Φ3.3m/2.7m/3.1m×95m从捷克引进的窑。从1995年起我公司先后4次对该窑1号、2号、4号、5号(按从窑头往窑尾的顺序)轮带下筒体和垫板进行了更换。1问题该窑轮带结构是中空箱形,活套在筒体上,并适当留有间隙。垫板一端与筒体焊接,另一端自由,焊缝交替排列,挡铁焊在垫板的自由端。轮带与垫板预留间隙过小,造成筒体膨胀受限,而产生颈缩现象。4号轮带处颈缩最大达40mm,使窑内耐火砖使用周期缩短(最长30d,最短只有5d),严重制约了生产。由于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