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分型规律,旨在为临床早期干预室性早搏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43家医院就诊的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证候”“舌象观察表”进行中医临床信息采集,借助SPSS Statistics对临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借助SPSS Statistics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经相关专家评判并结合中医证素分析室性早搏的中医证素规律及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9例患者,采集获得19个临床症状及15个舌象信息,其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失眠、口干等症状;最常见的舌色为舌淡(47.23%);最常见的苔色为苔白(73.09%);最常见的苔质为苔腻(45.59%)。对34个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获得12个公因子,室性早搏患者最主要证候要素为火(热),其余依次为阳虚、痰、血虚、水饮、血瘀、气虚、阴虚;病位主要为心,其次为脾、肝、肾、肺。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室性早搏的常见证型为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瘀阻心脉证、心阳不振证、阴虚火旺证。[结论]室性早搏中医证候要素以火(热)为主,痰火扰心可能是室性早搏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3.
283例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要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对283例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提取8个因子(F),F1为痰湿证,F7为痰热证,F2、F3、F6均为阴虚证,F4为气虚证,F5、F8为血瘀证;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经中医辨证分别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血瘀证。结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血瘀证构成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OS患者证候要素,为其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82例PCOS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了解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特征根1的公因子有18个,经同质性合并,共提炼出10个病性类证候要素:痰湿、阳虚、血瘀、气虚、气滞、气郁、阴虚、血虚、精亏、热火。3个病位类证候要素:肾脏、脾脏和肝脏,最终累及的靶器官是胞宫。结论:因子分析是确定PCOS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PCOS患者最多见的证候要素为痰湿、阳虚、血瘀,病症的靶位器官为胞宫,涉及肾、脾、肝脏。为PCOS的中医辨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定心衰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建立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通过频数分布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来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23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59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为2.18:1。患者平均年龄为(72.84±11.734)岁。其中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医症状是:疲倦乏力230例(99.14%)、气短225例(96.98%)、胸闷222例(95.69%)、心悸221例(95.26%)、气喘204例(87.93%),舌象以舌暗173例(74.57%)、苔白145例(62.50%)多见,脉象以脉弦144例(62.34%)多见,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以气虚为主,其次是血瘀、水饮、阳虚、阴虚、痰浊,病位以心为主,其次肾、肺、脾。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证候复杂,以气虚血瘀最为多见,心肾阳虚、气阴两虚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的主要的本虚证候类型,水饮内停证、痰瘀互阻证是常见的标实证候类型,病位主以心肾为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为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学资料制定中医证候学观察量表,采用频数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各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478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1~70岁之间,对其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得出头晕、视物模糊、颈部强直、双目干涩、肩背部沉重、失眠、胸闷、憋气(气短)、心慌心悸、颈部疼痛、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最为常见,舌象以舌质红、舌质暗、白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滑脉、细脉等;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病性要素主要有肾虚、气虚、痰浊、血瘀、阴虚、火热、阳虚、气滞等,病位要素主要与肾、心、肝、脾有关;利用因子分析得到的19个公因子得分作为变量对其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发现聚成4类时分布最为合理,其中气虚血瘀型占34.31%,肾虚血瘀型占29.71%,阴虚火旺型占27.62%,痰浊瘀阻型占8.37%。结论 慢性脑缺血是以瘀血、气虚、痰浊、肾虚为主的一类虚实夹杂的疾病,主要病位在肝、肾、脾,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肾虚血瘀、阴虚火旺、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辨证分型规律及各证型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集245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有38项,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项症状依次为忧思善虑、心烦易怒、兴趣索然、神疲乏力、早醒;舌、脉象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数多见;常见辨证分型有6类: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肝郁血瘀证、气郁化火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型睡眠障碍以早醒和入睡困难为主,在气郁化火证中尤为典型。结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有6类,在不同证型中睡眠障碍构成情况上各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索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应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9例患者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96%)和肺脾肾气虚(15.87%)最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87%)、血瘀证(13.47%)和痰湿阻肺(12.57%)最多。聚类分析把主要症状归类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的证候因子,得到3类证候:脾肾气虚、痰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壅肺、风寒犯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有决定意义的证候因子:影响肺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苔白;影响肺脾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耳鸣。结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COPD稳定期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证候要素及复合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经数据清洗后得到787例有效问卷,经统计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将53个全身症状和舌象、脉象的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高血压患者的证候要素、病位、舌脉等信息。结合两者的情况进行复合证型的判断,总结出患者的实际证型分布及常见复合证型的特征。[结果]四诊信息出现频次大于50%的有18个。因子分析提取16个公因子后,分析高血压患者证候要素,病性包括:火热、痰湿、瘀血等。病位以肝为主,涉及肾、心、脾胃等脏腑。中医证型主要以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等为主。复合证型多为虚实夹杂,兼夹痰浊、瘀血等。[结论]高血压患者以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肝火上炎证为主,与肝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基本特征,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代多认为与情绪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其与发病肝脾密切相关。通过对对近20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的统计学处理,发现:临床上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证候表现以脾胃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雨田 《山西中医》2002,18(1):9-10
采用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压均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15.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16.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新学科的发展,论证了证候基因组学、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分析和讨论了其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