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评价血栓形成前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375例下肢骨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患者手术前后观察下肢深静脉各段内径,血栓累及部位、范围及血栓的特殊表现,观察管腔内血流是否充盈、充盈的血流走行是否迂曲。分析性别、年龄、体重、骨折类型及部位对血栓产生的影响。随访6个月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结果检出静脉血栓患者114例,超声检出率为30.4%,手术前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腿内静脉易发生血栓;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无性别差异;膝部骨折患者检出率最高,足踝部骨折患者检出率最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伤时间、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血D-二聚体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胫后静脉及以上各段静脉血栓、血栓粗大及血栓浮动是引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结论下肢骨折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下肢静脉血栓的解剖部位及血流特征,预测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86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普勒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5%;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至筋脉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96.9%、90.0%、100.0%、1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等均显著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0.05)。结论:患者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将2014年7—12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骨科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2组患者在采用不同评分方法的适宜性、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的评分方法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有效提高了护士对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升上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静脉,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无血栓形成两组,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凝血功能。结果 179例上肢骨折患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消失;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5%(6/173)。深静脉血栓形成组(6例患者)与无血栓形成组(173例患者)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骨折部位为肩关节周围和肱骨干。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也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虽然发生率低,但是若未及时诊断干预,演变成为肺栓塞,则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患纠纷,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及常见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对比。材料与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疾患行全髋置换术治疗的267例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程度不同,按随机分组设计将其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甲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乙组(预防组):(1)组: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2)组: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3)组:使用中药川穹、当归等活血药物预防。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一天、术后第二天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血管进行扫查,如有血栓形成,则继续动态观察,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及组内对照分析。结果:预防组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6),预防组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67)。四组中LDVT最常见部位为股浅静脉,占57.1%(16/28),其次为小腿肌间静脉,占42.8%(12/28)。甲组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数于术后4天最多,第3-5天发现比例为76.8%。高危因素是引起LDVT的重要因素,其中甲组高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19/33=57.6%,中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3/28=10.7%,低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1/23=4.3%。高危患者发生率较后三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LDVT检查有重要价值。高年龄、术后患肢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是形成LDVT的重要原因。LDVT最常见的部位为股浅静脉及肌间静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第3-5天是LDVT的易发期。术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包凌燕  李巧平  李璟   《护理与康复》2021,20(11):52-54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骨折住院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析相关资料,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具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P<0.05);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及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是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2 46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128例)和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2 3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布,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0%;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78)、高血压(OR=3.59)、同型半胱胺酸血症(OR=4.28)、D-二聚体(OR=5.14)、手术时间(OR=2.86)、全身麻醉(OR=2.53)、植入物(OR=4.3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OR=3.70)。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针对高危因素尽早进行筛查和预防,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7年2月-2008年1月244例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39例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指数、静脉血栓栓塞史、恶性肿瘤、年龄、卧床时间、手术部位等。结论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心理护理,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患肢运动,同时注意保护静脉血管,必要时采取药物预防,则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对照组发生率为17.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术后未主被动锻炼为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造成肢体坏死,为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明确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 对58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测,观察有无血栓形成、累及部位、范围和活动度.结果 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为11.3% (66/580),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40.9% (27/66),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即股静脉至腘或胫后静脉、1例累及髂外静脉)占15.1% (10/66);超声可显示血栓近端有活动度的8例.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可早期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与活动度,对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2年1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手术病人为观察组,术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护士操作技能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各时点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护士操作技能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不仅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提升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实施妇科手术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发病72 h内收住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17例SAP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转入时血脂、血糖、血小板、D-二聚体以及ICU期间是否发生腹腔内高压(IAH)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17例患者中共有33例(28.2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未发生血栓。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入院时BMI,血脂,D-二聚体水平,以及ICU期间发生IAH,股静脉置管,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IAH,SOFA评分为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5,95%CI:1.040~1.739,P=0.024;OR=5.440,95%CI:1.444~20.497,P=0.012;OR=1.718,95%CI:1.176~2.510,P=0.005)。ROC曲线显示3项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1(P<0.001),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84.52%。结论:高体重指数、腹腔内高压、高SOFA评分是SAP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在这种严重炎症性疾病背景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可能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护理,认为对于高危人群在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的预防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冯美娟  黄玲  罗东梅 《全科护理》2020,18(16):1936-194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髋部骨折病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IP)关于髋部骨折病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限定建库至2019年4月,语种为中英文。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提取影响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累积病例9 778例,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人983例(1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值: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骨折前长期卧床、静脉血栓栓塞史、性别、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骨折至入院时间≥24 h、合并其他创伤、合并高凝状态、D-二聚体、年龄≥45岁、股骨粗隆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是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以预防髋部骨折病人术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