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8年8月关于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22项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OR=1.93)、糖尿病(OR=1.63)、冠心病(OR=2.31)、心房颤动(OR=1.55)、瘫痪(OR=7.14)、深静脉穿刺(OR=3.08)、卧床(OR=7.36)、心力衰竭(OR=1.96)、感染(OR=2.4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OR=5.78)、下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2分(OR=2.28)。结论年龄≥65岁、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瘫痪、有深静脉穿刺史、卧床、心力衰竭、感染等是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关节病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Medline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1年6月,严格按照PICOS原则、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及合成文献资料。[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研究,分别为队列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横断面研究6篇。纳入关节病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P-选择素、肥胖、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史、关节置换、恶性肿瘤、血管手术、高凝状态、使用类固醇、激素或抗凝血剂、口服避孕药、静脉曲张、长期制动、血液学紊乱(如血栓形成倾向、骨髓病)、高龄、骨折(髋部、股骨、膝部、胫腓骨)等。[结论]关节病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肥胖、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史、关节置换、骨折(髋部、股骨、膝部、胫腓骨)、女性、骨水泥的使用、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但研究结果可能受选择性偏倚的影响,纳入研究的地区性可能降低结果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8月期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27项研究,共82872名患者,存在16个危险因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06,95%CI(1.36,6.88),P=0.0001]、年龄[OR=2.04,95%CI(1.73,2.42),P<0.0001]、BMI[OR=0.73,95%CI(0.45,1.19),P=0.21]、高血压[OR=2.52,95%CI(1.42,4.46),P<0.0001]、高脂血症[OR=2.47,95%CI(1.44,4.24),P<0.0001]、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OR=2.53,95%CI(1.47,4.37),P<0.0001]、既往静脉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后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多项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新入院患者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通过(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筛查出高风险患者1144例,进行D-2聚体化验及下肢彩色超声检查,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纳入血栓预防的高危患者中,发生血栓例数29例,总发生率为2.53%。其中脊柱骨折血栓发生率为1.2%(3/258),下肢骨折血栓发生率为1.9%(10/540),骨盆及髋部骨折发生率为4.8%(16/332)。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以腘静脉、股静脉、肌间静脉最常见。结论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年龄、基础疾病、骨折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卧床时间长短有关。医务人员应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3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纳入患者行术前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对年龄、性别、骨折时间、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化指标、凝血、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尿素氮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内科基础病及年龄、性别、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下肢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素氮和白蛋白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下肢DVT危险因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危重病人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Medline、Springer、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病人IAD危险因素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计样本量1 618例,IAD组522例,非IAD组1 096例,共纳入23个因素进行分析。Meta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发热、昏迷、尿粪双失禁、稀水样便、粪失禁次数≥3次/日、抗生素、肠内营养与低蛋白血症与危重病人IAD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病人的个体情况,整体预测和识别高危病人,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IA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现状调查结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3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措施调查表以及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量表(Autar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95.70%病人为中度或高度风险;术前1 d、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髋部骨折、膝关节炎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高于髋部病变病人,髋部骨折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膝关节炎病人(均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股骨头置换术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高于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均P0.05);术后90.32%的病人接受药物预防,5.38%的病人接受足底泵预防,89.25%的病人避免下肢输液,73.12%的病人接受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20.43%的病人接受出血风险评估。[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并采取药物治疗、物理预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脊柱或髋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脊柱或髋部手术POCD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共计2 006例,纳入17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每周饮酒量、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冠心病、术前低血红蛋白、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是否出现低血压、BMI、体重、性别、ASA分级、术前合并高血压效应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受教育年限、每周饮酒量、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术前低血红蛋白、术后VAS评分为脊柱或髋部手术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6例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的全面评估,重视健康宣教,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做好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黄素珍  陈玉梅 《护理学报》2009,16(13):39-41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因创伤骨折当天人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 0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 000例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年龄、合并糖尿病、不同骨折部位为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40岁以上年龄组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胫腓骨骨折的12.255、3.283倍,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2.062倍.结论 针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对高龄刨伤后骨折患者加强监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术前加强血糖控制,并针对不同骨折部位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高龄(均≥75岁)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物理预防组50例、B组——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C组——物理预防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入院后即开始进行三组对比研究。结果物理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发生率为24%;低分子肝素钙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8%;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结论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将2013-03—2015-11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目标对象,依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78例纳入此次研究,将数字表法作为此次研究的分组原则,一组为对照组,纳入病患39例,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纳入病患39例,积极调查可能导致患者围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2.6%vs 15.4%)、生活质量评分[(88.9±7.3)分vs(79.6±6.1)分]、住院时间[(13.8±3.6)d vs(18.6±4.9)d]以及护理满意率(100.0%vs87.2%)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更为理想(P0.05)。卧床时间长、患肢活动减少、高龄、早期使用止血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积极调查可能导致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INAHL、BMJ、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急性胰腺炎病人延续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1 15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总复发率、乙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饮食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乙醇性急性胰腺炎、饮食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肿瘤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INAHL、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计2 34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95%CI(6%,13%)],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血清白蛋白水平[OR=2.66,95%CI(1.60,4.43),P<0.001]、血红蛋白水平[OR=1.49,95%CI(1.22,1.82),P<0.001]、Braden评分[OR=1.52,95%CI(1.04,2.21),P=0.03]、失禁[OR=6.79,95%CI(3.22,14.33),P<0.001]、强迫体位[OR=3.68,95%CI(1.90,7.31),P<0.00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可早期识别肿瘤病人是否存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术后未主被动锻炼为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造成肢体坏死,为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明确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王春梅 《护理研究》2013,27(19):1995-1996
[目的]总结病毒性脑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病毒性脑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及腔静脉滤器置入等治疗并实施患肢护理、用药及腔静脉滤器置入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例病人治疗均有效,好转出院。[结论]病毒性脑炎病人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时要注意观察下肢情况,做好预防措施,警惕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措施.方法 按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对195例地震髋部骨折伤员进行分级评估,并针对性实施综合预防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评价综合预防措施对预防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 地震髋部骨折伤员应用综合预防措施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论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预防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叶瑶  胡春芳 《当代护士》2017,(12):159-16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5.8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栓子脱落而发展成肺栓塞,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另一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将导致下肢长期肿胀、色素沉着、脂质硬化、溃疡、丧失部分甚至全部劳动力[2]。33%~50%的DVT患者1~2年内会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3]。常规的护  相似文献   

20.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