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清阳  延凤梅  侯天胤 《护理研究》2006,20(27):2484-2484
七叶皂甙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消除水肿,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保护作用,是临床的常用药。一般用法为20mg~3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但在使用此药后,98%的病人反映输液的静脉疼痛明显,局部有红肿,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静脉炎,输过七叶皂甙钠的静脉呈索条状,即使停药后很长时间也不消退,局部热敷也无明显的改善。鉴于此现象,我们将七叶皂甙钠20mg~30mg加入500mL木糖醇静脉输注,病人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也无静脉炎的发生,连续应用10d,甚至两周也无以上症状的发生。正常人的血液pH值为7.35~7.45,pH值低的溶液既是诱发静脉炎的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外涂富林密凝胶治疗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外渗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外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热水湿敷后外贴马铃薯,实验组给予局部外涂富林密凝胶,72 h后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外涂富林密凝胶治疗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外渗疗效优于热水湿敷后外贴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七叶皂甙钠联合小剂量甘露醇防治手外伤肿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峰  王健  张怀宝  沈斌 《临床医学》2006,26(9):13-14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与小剂量甘露醇联合应用防治手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手外伤后手部及上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以七叶皂甙钠25mg,1次/d与小剂量甘露醇50m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单纯予甘露醇50mg,4~6次/d静脉滴注,观察2周内消肿时间和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8.24%:对照组显效率77.42%。两组疗效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叶皂甙钠具有明显抗渗出、消水肿作用,治疗手部创伤后肢体肿胀明显优于甘露醇,有利于手功能的早期训练与康复。  相似文献   

4.
β2七叶皂甙钠为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干燥成熟果实提取得到的皂甙钠盐,含多酯键三萜皂甙,对血管刺激性极大,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运动障碍(挛缩或扩张),具有抗感染、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消除创伤、骨折和手术后引起的局部肿胀作用[1-3].β2七叶皂甙钠口服在胃肠道不吸收,肌肉注射易引起组织坏死,仅供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注.但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引起输液肢体静脉痉挛,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常表现为局部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血管硬化及阻塞,重则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0例剖宫产腹部脂肪肥厚的产妇按入院先后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点滴β-七叶皂甙钠3d,术后第2天应用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产妇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电磁波治疗器应用剖宫产腹部脂肪肥厚切口,达到抗感染、抗渗出、抗肿胀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产妇切口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普鲁卡因对B-七叶皂苷钠所致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B-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治疗面神经炎患者11例,脑梗塞43例,脑炎14例,随机分为使用B-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34例为对照组,盐酸普鲁卡因加B-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34例为治疗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盐酸普鲁卡因可明显降低B-七叶皂苷钠对静脉滴注后出现的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七叶皂甙钠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叶皂甙钠是从植物娑罗子中提取的,具有抗渗出、消水肿、增加静脉张力,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及促进脑功能恢复等作用。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比较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经济价廉。我院从1985年4月至1987年12月对100例脑出血及外伤性颅内  相似文献   

8.
徐梅笑  王晶 《现代护理》1999,5(12):29-29
β-七叶皂甙钠是由天师栗成熟种子提取的皂甙钠盐,为抗渗出和增加静脉张力药,有抗炎、消肿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是骨科常用的静脉内给药之一,而且临床效果好。因其对静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输液时病人会感觉轻痛,故滴速不宜过快,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8月~1999年8月,我科发现因β-七叶皂甙钠输液渗漏所致患者静脉炎的病例10例,男4例,女6例,其中8例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为穿刺肢体轻度肿胀,疼痛沿静脉穿刺点出现一条较短的红线,输液毕经热敷红线很快消失,肿胀消退。2例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为穿刺肢体明显肿…  相似文献   

9.
β-七叶皂苷钠的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β-七叶皂苷钠能恢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静脉张力、促进静脉回流,达到消肿的作用[1]。在脊柱外科95%的患者均给予β-七叶皂苷钠5~20 mg静脉输入,尤其是有神经压迫症状者。β-七叶皂苷钠能改善氧自由基导致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烧伤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6例烧伤病人分成两组,28例按常规烧伤治疗及创面处理,28例在常规烧伤治疗及创面处理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剂量为每次20mg,每日两次。结果:治疗组在72小时内创面水肿基本消除,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1.4%。结论:β-七叶皂甙钠具有明显消除烧伤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20%甘露醇常用于脑炎患者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七叶皂甙钠具有抗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神经保护作用,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治疗中,往往与20%甘露醇、阿昔洛韦联合用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抗炎作用。但是,20%甘露醇对静脉易造成损害,七叶皂甙钠静点时静脉炎发生率为80%以上[1],2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加重了静脉的损害程度。现将我科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使用该两种药后致右上肢静脉及右颈总静脉血栓形成的教训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2岁,学生。因头痛、呕吐3d,以病毒性脑炎收入住院,入院时神志清楚。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2mmHg。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125ml与甘油果糖q6h交替静点、NS100ml 阿昔洛韦0.5g静点q8h、5%GS250ml 七叶皂甙30mg静点qd等处理。因该患者无法忍受七叶皂甙静点时局部血管的疼痛,于入院后第2天经患者及家属同意,行PICC穿刺,穿刺静脉为右贵要静脉,穿刺顺利。穿刺局部给予每周换药3次,未诉术侧手臂有肿、痛现象。入院后第15天,患...  相似文献   

12.
β-七叶皂甙钠致血管局部反应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在 β -七叶皂甙钠的应用中 ,可出现静脉炎性反应及注射部位疼痛 ,为此 ,我们在穿刺成功后再加药或在静脉用多组液体中将 β-七叶皂甙钠作为中间组滴入 ,结果反应现象明显减少 ,但仍不能杜绝 ,现报告 3例。1 病例简介3例均为外伤后颅内血肿 ,男 2例 ,女 1例 ,32~ 40岁。在非手术治疗中应用 0 9%NS 2 5 0ml,β -七叶皂甙钠 2 0mg静滴 ,每天 1次。 3例均一次穿刺成功 ,液体内加药或作为中间组滴入。 2例连续静脉滴注 3d ,均在滴注 1 0~ 1 5min后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并沿静脉方向有红线 ,局部热敷无明显效果 ,停药 2d后局部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 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1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术后给予β-七叶皂甙钠10~2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7~10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3.33%(26/60),试验组为7.77%(7/9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在静脉输液渗漏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在静脉输液渗漏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静脉输液渗漏病人2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和对照组132例(50%硫酸镁湿敷)两组,观察输液渗漏所致肿痛消退情况。[结果]外涂复方七叶苷钠凝胶组在用药24h后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行静脉输液渗漏护理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宋小珍  杨蓉  黄雪花 《护理研究》2010,24(7):1829-1829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静脉输入β-七叶皂甙钠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分别在5 d后收集资料。结果:干预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入β-七叶皂甙钠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减少组织和静脉损伤,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七叶皂甙钠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40例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 ,平均年龄 ( 4 0 12± 9 2 8)岁 ,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 β 七叶皂甙钠 2 0mg NS2 5 0ml静滴 10天 ;B组给予地塞米松 10mg NS2 5 0ml静滴 10天。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面瘫恢复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β 七叶皂甙钠对急性面神经炎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肛肠科手术后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肛肠科手术后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β-七叶皂甙钠,对照组不用消肿药。结果两组术后t,3,5,7d的疗效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具有抗渗出,维持细胞膜稳定,恢复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促进消肿作用明显,在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清除氧自由基方面的效果显著,防止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发生,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0.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187例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P<0.05);两组血液流变性均有明显改变,但以β—七叶皂甙钠组为佳。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