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归纳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资料。结果:经积极综合治疗后有52例患儿重症肺炎治愈出院,其中有12例反复合并肺部感染住院2次以上,8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或复杂先心病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在本院行先心病手术修补术后治愈出院,4例有重度肺动脉高压、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以及严重的反复感染,病情严重放弃治疗,住院时间3h~30d。结论:先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积极内科治疗后大部分肺炎可好转及治愈,为先心病手术做好准备,对于复杂先心病或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效果差,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疗法和免疫调理疗法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0~2012年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病例资料,按照疗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21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施行免疫调理治疗的治疗组21例,治疗后统计各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8.8±1.8)d,平均住院时间(11.1±4.1)d,显效16例(治愈率76.2%),死亡4例(病死率19.0%),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理疗法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咳嗽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咳嗽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咳嗽、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超  谭益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重庆医学》2008,37(4):372-372,375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8月~2007年8月收治6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5例,房间隔缺损(ASD)1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7例,VSD合并ASD和PDA 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6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55例行常规心脏畸形矫治手术,VSD采用间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5例室间隔水平双向分流平衡的患者进行了单向活瓣VSD修补术。结果行手术治疗的60例中共死亡1例。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5~135h〔(52±6)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7~176h〔(81±36)h〕。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例气胸,2例肺部感染,处理后好转。随访56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提示1例心脏补片处有少量分流,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适时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法,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9月在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26例患儿,根据是否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将其分为未治疗组和治疗组,其中未治疗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各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预后.结果未治疗组患儿治疗后24h与治疗前PaO2无明显改变(P>0.05),PaCO2明显增高(P<0.05),pH值亦无明显改变(P>0.05),心率、呼吸频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24h与治疗前PaO2升高明显(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pH值升高明显(P<0.05),心率、呼吸频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减慢(P<0.05).未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6±4)d,而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0±6)d,未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患儿(P<0.05);未治疗组患儿有3例患儿死亡,病死率33.3%,治疗组患儿有2例患儿死亡,病死率11.8%,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总结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该组患儿经治疗后,有效率94.4%,该组无效患儿无病情加重现象出现,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平均住院时长(10.1±2.1)d,平均咳嗽消失时间(3.1±1.1)d,发热消失平均时间(3.2±1.2)d,气喘消失平均时间(1.9±0.7)d,肺部啰音消失平均时间(7.4±1.5)d。结论小儿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心衰,首先应给予全面诊断,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治疗干预,提高患儿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覃东胜 《吉林医学》2013,34(12):2217
目的:比较常规疗法和免疫调理疗法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病例资料,按照疗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21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施行免疫调理治疗的治疗组21例,治疗后统计各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死亡率,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统计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平均出现时间(8.8±1.8)d,平均住院时间(11.1±4.1)d,显效16例,死亡4例,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理疗法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优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确诊的40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气促5例,胸痛5例,肺部有阳性体征25例。所有患儿均有肺部X线平片和CT异常,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20例,肺实变12例,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2例。1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23例C反应蛋白升高,32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住院时间6~22 d,平均(12.82±5.44)d。结论儿童MPP可发展成重症肺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宏琳  金凌晖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901-1902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前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5年9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87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术前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87例患儿中18例因呼吸衰竭(11例)或频繁缺氧发作(7例)使用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 h~5 d.53例非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在控制肺部感染、强心、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呼吸机支持等内科治疗后除1例心房、心室和大血管多个水平分流致肺部感染严重、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而死亡外,其余患儿经随即外科手术纠治心内畸形后均存活.34例青紫型先心病患儿中7例死亡.结论 及时、有效的术前内科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肺部感染、强心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呼吸机支持至关重要,不但能使患儿生存至外科手术年龄,并能使患儿在较好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比研究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护理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4.2±3.2)d,病死率为1(2.5%),治疗有效率为97.5%,这些治疗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记录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15.0%vs 52.6%)及不耐受持续时间[(4.32±1.28) d vs (6.33±1.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92±1.82) d vs (10.18±1.81) d]、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5.64±2.58) d vs (18.35±2.59) d]及平均住院时间[(23.32±2.28) d vs (30.83±2.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NEC发生,对照组发生NEC 1例,两组均未观察到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减轻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以及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其防治VLBW和LBW-PI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喂奶口服或鼻饲金双歧,干预周期为5 d。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03±0.36)、(2.36±0.42)d;(5.36±1.11)、(6.00±0.95)d,治疗组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3.63)、(10.26±5.23)d;(16.58±4.23)、(25.36±6.21)d,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能尽快从静脉营养过度到胃肠营养,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促进胃潴留和腹胀症状的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侯秋苹 《中外医疗》2016,(26):134-136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方便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18.9±5.2)d、感染控制时间(10.5±3.8)d、住院时间(14.9±5.2)d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24.3±6.1)d、感染控制时间(17.2±2.9)d、住院时间(19.8±6.9)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房伟 《中外医疗》2016,(14):69-71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研究整群选取研究对象118例,均为2012年4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措施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一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参酮磺酸钠治疗,另一组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重症肺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天数(3.13±1.43)d、炎症消失天数(8.41±1.23)d、咳嗽消失天数(4.32±1.33)d、啰音消失天数(6.44±1.65)d及住院天数(10.48±1.54)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及采纳。  相似文献   

15.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3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开惠 《中外医疗》2010,29(8):65-6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文对3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改良小切口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83.4±19.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9±7.4)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1.2)d。一般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113.4±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4±12.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4±1.1)d。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改良小切口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一般手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较原来大大缩短及减少,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治疗和美容效果均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 (ERAS) 理念在婴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NICU病房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家长的意愿实施分组, 即ERAS组32例和对照组39例, 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新型围手术期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 观察2组术后开奶时间,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体重增长情况等指标.结果 ERA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开奶时间比较ERAS组为 (59±12) h, 对照组为 (138±31)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RAS组总住院时间为 (9.5±2.5) d, 住院费用为 (15.3±2.5) 千元,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2.7) d和 (19.6±3.1) 千元 (P<0.05) .出院后随访812周,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ERAS组的体重增长幅度要快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ERAS可以缩短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患儿的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宋兴华 《中外医疗》2013,32(15):31-32
目的总结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收集该院1999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6例肠梗阻病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即给予奥曲肽注射液50μg/h静脉维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该组非手术治愈7例,占19.4%,手术治疗29例,占80.6%。结果该组非手术治愈7例,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4.5±1.9)d,肛门排气时间(5.3±1.6)d,住院时间(12.1±2.3)d;手术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2.5±1.3)d,肛门排气时间(3.3±12)d,住院时间(8.7±1.8)d,手术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非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例,造瘘口感染1例,无死亡病历,平均住院12d。结论手术治疗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昌玉  李伟  张录  夏克何 《安徽医学》2012,33(3):288-290
目的评价婴幼儿TOF早期根治性治疗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月龄2~36个月TOF婴幼儿88例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月龄12个月为界,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2~12个月,平均(6.5±4.6)个月,B组45例,12~24个月,平均(16.8±6.6)个月。比较不同年龄组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A组1例(2.3%)死亡,B组8例(17.8%)死亡,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患儿更多需要升压药维持,但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龄小于12个月婴儿TOFⅠ期根治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低,早期手术治疗婴儿TOF可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对比,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2例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取对应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移植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愈合时间。结果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91.7±9.4)min]及住院时间[(14.7±5.5)d]短于传统手术组[(114.5±13.9)min、(19.5±5.9)d];微创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88.5±18.6)mL]较传统手术组[(270.7±52.6)mL]少,并且其术后骨移植例数(1例)少于传统手术组(7例),微创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5%)低于传统手术组(16.07%);骨愈合时间微创手术组[(14.3±4.2)d]短于传统手术组[(23.5±5.1)d],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推荐采用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以非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24-1325
目的: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多发与1月~6月幼儿,约占57.6%,春冬季节发病较多,约占87.9%,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平均住院时间为(6.9±1.5)d.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好发的病毒性肺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