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版、儿童活动表现量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对16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个人因素:患儿体力活动情况;②家庭因素:长期居住地、父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患儿患病前父亲职业、主要照顾者身体状况;③疾病因素:危险分级、目前化疗阶段、病程和肌酐。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得分为(69.13±17.67)分,与神经心理不适症状群、自我形象受损相关症状群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以症状群为对象进行综合管理,根据其相应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临床医护人员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期疲乏症状的体验。方法:运用自制问卷对61名在广州市4家三甲医院儿科血液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ALL患儿化疗期间的疲乏发生率位居所有不适症状的第五位。认为患儿疲乏发生"经常"或"总是"的医务人员占71.6%,认为患儿"疲乏严重"者占63.9%,认为化疗第一、三阶段的疲乏最严重的比例分别为37.0%和45.7%。ALL患儿化疗期间疲乏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副作用(60.7%)和呕吐导致的营养不良(26.2%)。医护人员均表示尚未使用专门工具测量患儿的疲乏,而亟须此类量表的医护人员占55.9%。结论:医护人员认为ALL患儿化疗期疲乏症状普遍、程度严重,临床亟待引进或开发儿童专用的疲乏量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化疗阶段症状群及各症状群的前哨症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处于维持化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结合Spearman秩相关分析确定症状群;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确定各症状群的前哨症状。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维持化疗阶段存在5类症状群,即情绪心理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躯体症状群、神经系统症状群、自我形象受损症状群,其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43、0.906、0.874、0.891、0.900;睡眠困难、呕吐、咳嗽、头痛、脱发依次为上述症状群的前哨症状。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维持化疗阶段经历多种症状群困扰。症状群及其前哨症状的确定有利于简化症状的评估和管理,提高症状管理效率,减轻患儿及家庭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症状群的种类和数量。 方法 采用儿童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 165 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 2 种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结果,并结合聚类分析及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最终确定患儿症状群。 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主要症状为出汗、容易发怒或急躁、缺乏活力(疲乏)、没有食欲。 患儿存在 6 组症状群,分别为神经心理不适症状群、头部相关症状群、胃肠道相关症状群、自我形象受损相关症状群、口腔相关症状群、皮肤瘙痒 - 腹泻相关症状群, Cronbach蒺s α 系数依次为 0.96 、 0.80 、 0.75 、 0.67 、 0.76 、 0.62 。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存在多种症状群。医护人员可以以症状群为基础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式,可产生更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不适症状的感知状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白血病患儿化疗不适症状问卷,对6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认为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主要不适症状依次为脱发、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口腔炎、发热、疲乏等。结论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不适症状较为常见,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不适症状,制订和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癌因性疲乏(CRF)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便利抽取浙江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ALL患儿102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多维疲乏量表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L患儿CRF的影响因素。结果 :ALL患儿疲乏发生率为98.04%,疲乏总分为(57.24±14.27)分,其中全身疲乏、睡眠疲乏和认知疲乏得分分别为(51.88±21.01)分、(57.15±15.72)分、(62.70±17.76)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危险度分型、合并相关症状群、活动方式、屏幕时长是ALL患儿CRF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1.0%。结论 :ALL患儿CRF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青春期、高危组、合并胃肠道症状群的ALL患儿,并合理安排患儿运动,控制患儿使用电子产品时长,减少久坐行为,以降低其CRF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谓葆猴头菌颗粒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药物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4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危阶段,予以VDLD方案治疗.治疗组口服谓葆,根据不同年龄每次1.5~3.0 g,分3次于饭前30min温水冲服;对照组未用任何胃肠黏膜保护剂.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 分别从症状[治疗前后分别为腹痛(87.50%与8.33%)、腹泻(75.00%与4.17%)、腹胀(91.67%与12.50%)、恶心(95.83%与16.67%)、呕吐(25.00%与4.17%)]和内镜下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胃底(1.60±0.15)与(1.30±0.14)分、胃体(2.70±0.20)与(1.40±0.21)分、胃窦(2.30±0.26)与(1.60±0.18)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谓葆预防和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急性胃肠黏膜损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固强化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症状群并识别核心症状,为精准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病房收治的巩固强化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版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结合R软件MASS包ginv函数和qgraph包wi2net函数计算症状间偏相关系数来提取症状群,基于Fruchterman-Reingold算法和中心性指标构建症状群网络并确定核心症状。结果 巩固强化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存在5个症状群,即自我形象受损症状群、皮肤黏膜症状群、躯体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口腔相关症状群,其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76、0.825、0.821、0.882、0.703;在症状群网络中,疼痛的强度中心性、紧密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均最高,确定为巩固强化期的核心症状。结论 巩固强化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历以疼痛为核心的多个症状群困扰。护理人员可基于核心症状和症状群制订干预措施,提高该化疗期症状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李娜  裴夫瑜 《中国综合临床》2009,25(8):1107-1108
目的 评估谓葆猴头菌颗粒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药物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4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危阶段,予以VDLD方案治疗.治疗组口服谓葆,根据不同年龄每次1.5~3.0 g,分3次于饭前30min温水冲服;对照组未用任何胃肠黏膜保护剂.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 分别从症状[治疗前后分别为腹痛(87.50%与8.33%)、腹泻(75.00%与4.17%)、腹胀(91.67%与12.50%)、恶心(95.83%与16.67%)、呕吐(25.00%与4.17%)]和内镜下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胃底(1.60±0.15)与(1.30±0.14)分、胃体(2.70±0.20)与(1.40±0.21)分、胃窦(2.30±0.26)与(1.60±0.18)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谓葆预防和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急性胃肠黏膜损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纳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根据患儿不同疾病状态将其分为初诊组(128例)、缓解组(84例),并将同期在该院常规体检的20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同期收治的5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纳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对比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10、TNF-α、WBC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根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140例),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TNF-α、IL-10、WBC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IL-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TNF-α、IL-10、WBC水平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IL-10、TNF-α、WBC水平与患儿年龄、性别及肝大等无关(P0.05),与患儿疾病危险程度分型有关(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血清IL-2水平降低,IL-10、WBC、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2水平降低,TNF-α、IL-10、WBC水平升高,以上指标水平变化能够反映出患儿免疫功能好坏,可作为疾病状态及预后的评估指标,判断患儿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方便抽样法选取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恶性肿瘤患儿98名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儿童多维度疲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98例患儿的疲乏总均分为(71.03±12.96)分;不同年龄、学龄段及父母职业不同的患儿,其疲乏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实体瘤患儿与国内白血病患儿疲乏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疲乏症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躺在床上的时间很长"、"感觉很疲倦"、"感觉身体很虚弱"、"睡觉很多"等。结论实体瘤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临床护士应重视患儿疲乏症状的评估与干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12月,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五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2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疼痛量表、简易疲乏量表、医用焦虑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同时收集其化疗期间血液检测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对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进行分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分为重度和轻度两个症状组,其中化疗周期、患病时长、白细胞、血小板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化疗周期、患病时长、血小板、白细胞和谷丙转氨酶与症状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化疗周期短、患病时间较长及白细胞、血小板和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及时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症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科症状检查表对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并将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心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24例。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均采用基本相同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疗程3mo。治疗末评定患儿心理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结果 患儿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22.9%.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8%)(P<0.05);干预组疗后心理问题总分明显下降,与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依从性较好占70.8%.总依从率达91.7%;未干预组化疗依从性较好占41.7%。总依从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ALL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应用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2组患儿化疗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计数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化疗期间感染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各危险度分型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中的同种分型患儿(χ~2=13.000、4.250、3.895、5.106,P0.05),观察组患儿化疗期间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02、4.960、6.112,P0.05),化疗后观察组中各危险度分型患儿的外周血NE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同种分型患儿(t=5.265、3.795、4.286,P0.05)。结论在ALL患儿的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加用黄芪注射液能够缓解患儿的骨髓抑制,降低ALL患儿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边钰  肖树芹  骥琨 《护理研究》2014,(13):1569-1571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现状及与化疗期间症状困扰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为癌症化疗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C)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北京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肿瘤科、妇科的95例癌症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并对睡眠质量与症状困扰、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好者3例(3.2%),一般16例(16.8%),差者76例(80.0%);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指数与化疗症状困扰、心理状态呈正相关(P=0.000)。[结论]大多数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与化疗症状困扰和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症状和心理状态对病人睡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睡眠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标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4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加用健康宣教标准路径护理,观察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呕吐、脱发再生、骨髓抑制、疲乏不适、出血、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白细胞、血小板较护理前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则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白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积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健康宣教标准路径能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睡眠状况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1例焦虑症患者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焦虑症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总分及条目5、6、7、8、9、10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条目7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影响最大(P<0.01),其次是总分及条目5、10、9、6、8(P<0.05或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情绪的产生互为因果,提高其睡眠质量有益于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期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营养状况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的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从L-asp化疗开始前1天至L-asp化疗结束每周1次收集实验室指标和人体学测量指标,人体组分仪器测量时间点分别为L-asp化疗开始前1天和L-asp化疗结束日,并记录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危险度、有无使用人血白蛋白。结果 :ALL患儿诱导缓解L-asp使用期间上臂围减小(P0.01),三角肌皮褶厚度增大(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儿L-asp使用期间去脂体质量和肌肉量均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呈进行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缓解L-asp使用期间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瘦体组织消耗增多,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以期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多维症状体验的同期症状网络,探讨急性白血病儿童化疗期间的核心症状和症状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广州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374例急性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记忆症状量表儿童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R软件包构建了包括31种症状的同期症状网络,并使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索核心症状和分析症状间的关系。结果 在症状网络中,担忧或焦虑(rs=1.178,rc=0.001,rb=90.000)强度、紧密中心性值最大,烦躁易惹(rs=0.893,rc=0.001,rb=107.000)是中介中心性指数最高的症状。缺乏活力是急性白血病儿童化疗最普遍的症状,但其中心性指数低于其它症状。化疗期间诱导缓解期症状网络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化疗周期(巩固加强期和维持治疗期)症状网络密度(χ2=14.771,P<0.001)。结论 症状网络为构建临床个性化的精准护理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性数据。研究表明需要评估症状网络的中心性指数和网络密度作为急性白血病儿童症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处于诱导缓解期化疗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免疫射散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和生化法测定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group)化疗前、缓解后以及同期的46例健康儿童(CON group)血液中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时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后p-Hcy、hB-CRP、LDH和TSGD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ALL患儿化疗前后p-Hcy与,TSGF成正相关(r=0.723,P<0.05),p-Hcy与LDH成正相关(r=0.818,P<0.01),p-Hcy与118-CRP成正相关(r=0.822,P<0.01).结论:p-Hcy、LDH、hs-CRP及,TSGF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ALL诊断及治疗的联合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