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弹簧悬架安装倾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麦弗逊悬架减振器内部摩擦,这里结合悬架多刚体运动学分析和压缩螺旋弹簧径向弯曲变形理论对悬架螺旋弹簧安装倾角进行了参数分析,讨论了倾角参数对弹簧径向位移、对减振器侧向载荷以及对车身冲击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长城 《润滑与密封》2007,32(5):108-111,115
对减振器油液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出现气体反弹减振器使用前、后油液理化特性数值。对油液气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多处节流,避免出现局部节流压力过大,使油液出现气穴的措施;对油液层流和紊流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减振器临界速度的概念;对活塞杆摩擦力进行了分析,建立摩擦力解析计算式,提出了采用摩擦因数小的导向器来减小减振器摩擦力的措施;对减振器油封的结构以及吞入空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增大油封厚度和弹簧卡环弹性,避免前、后唇气室的空气进入减振器缸筒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带缓冲簧的汽车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应用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理论,推导出了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环形薄板阀片的挠曲变形解析式,建立了该减振器在复原和压缩工况下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与实测的减振器的外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与实测结果的一致证明了数学模型正确可靠。同时用该模型分析了减振器活塞杆直径、内部气压、油液温度及摩擦力等因素对其外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敏感程度,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减振器的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冲击载荷下石油测试管柱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在模拟过程中涉及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状态非线性和动态加载等问题.建立新设计研制的减振器和以往现场用的减振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LS-DYNA中进行仿真计算,讨论在冲击强度一定的条件下,三种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半正弦脉冲力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并用实验结果验证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高效研究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变化对其阻尼特性的影响.以汽车广泛使用的非线性液压减振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减振器阻尼元件受力分析,运用MATLAB软件建立减振器特性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数据与台架试验数据拟合度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利用仿真模型对减振器阀系展开敏感性因素分析,得到了对阻尼特性影响显著的阀系参数;研究了...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汽车减振器油封摩擦特性的研究,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力变化规律;在往复油封摩擦力实验台上研究了摩擦力随润滑油温度、润滑油压力和活塞杆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活塞杆速度的增加油封摩擦力呈先增加再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随润滑油温度的升高油封摩擦力逐渐减小;随润滑油压力的增加油封摩擦力逐渐增大。根据油封摩擦力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出活塞杆速度较低、润滑油温度较高、润滑油压力较低时,应使得减振器油封有较大的过盈量或抱紧力,以提高汽车减振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混合润滑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客车独立悬架是把客车车身和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它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同时,其车轴被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波及,客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好。独立悬架已成为一种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音圈电机直驱水液压球阀由音圈电机和水液压球阀阀体两部分组成.电机轴与阀芯组件直接接触,所以阀芯组件受到的摩擦力、弹簧力、密封圈阻力和流体作用力等直接作用在电机上,是电机负载的一部分,而负载特性的不明确是限制直驱阀动态特性提升的因素之一.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对球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数值和试验分析.在数值分析中,使用动量法计算...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汽车磁流变悬架系统中传感器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具有非对称力学特性的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结构设计方案及分级控制方法。根据结构设计方案,对其力学输出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样机加工与试验测试。为分析分级控制算法在相应半主动悬架中的控制效果,建立了1/4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具有连续输出非对称阻尼力的工作特性,验证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分级控制算法的半主动悬架在适应道路条件的变化方面比被动控制下的悬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虽然分级控制的控制效果在部分路面下没有天棚控制的控制效果好,但基于分级控制的减振控制系统可以节约成本并提高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考虑活塞偏心和倾斜后活塞与缸筒之间的摩擦与润滑因素,研究充气式双筒液压减振器动态阻尼特性;建立活塞偏心和倾斜的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动态阻尼特性数学模型和动压润滑方程,求解减振器动态阻尼特性数学方程;采用雷诺空化边界条件,对Reynolds方程采用五点差分法进行离散,利用超松弛迭代法(SOR)迭代求解,得到摩擦阻尼力;分析活塞偏心距比、活塞倾斜角度,活塞倾斜时活塞运动速度、活塞半径、活塞宽度等因素对摩擦阻尼的影响,以及各摩擦因素对减振器动态阻尼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偏心和倾斜时,随活塞速度、偏心距比、活塞倾斜角度、活塞宽度等的增加,减振器活塞与缸筒之间的油膜摩擦力均增加,而随活塞半径的增加,油膜摩擦力减小。减振器活塞发生倾斜时,会造成阻尼力的大幅增加,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能,且活塞速度越快,对舒适性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机载光电吊舱橡胶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家燕  程志峰  王平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10):1308-1312
为了保护光电吊舱的内部光学载荷,减小振动对机载光电吊舱成像质量和稳定精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用于载荷内框架安装的橡胶减振器。依据橡胶减振原理,对橡胶减振器进行了形状设计和参数计算。所设计的超薄型橡胶减振器,安装后仅使吊舱内部光学载荷相对内框架距离比安装前增大1mm。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强度测试值(加速度均方根值)明显减小,垂直方向由23.1g降至10.0g,水平方向由11.4g降至4.8g,有效地减小了振动对光学载荷的影响。光电吊舱在实际挂飞时,成像质量良好,跟踪精度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汽车减振器行业生产、检测和研究的迫切需求,为测试减振器在复杂多变的载荷谱作用下的响应性能,搭建了电液伺服式减振器测试平台,研究了测试台伺服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测试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采用三状态控制策略提高系统响应和跟踪精度。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能保证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带宽,使测试平台精确测试减振器阻尼力和加速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13.
王时龙  田波  周杰  赵昱  程成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21):2925-2929
以多股簧应用于复进簧时的工况为例,按照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建立了多股簧和各个簧圈的冲击响应动力学模型;对多股簧进行了冲击载荷试验,分析了弹簧内部运动规律,并识别出弹簧的等效刚度、等效阻尼等模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受冲击载荷时,多股簧的结构呈非线性特性,更能体现其减振的优势;弹簧内部运动规律也为非线性,各簧圈的运动速度沿轴向不再是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液压减振器两端橡胶节点能够保护作动器的安全,但其参数会对减振器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将节点等效成并联的弹簧阻尼系统,建立了作动器橡胶节点的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了节点刚度以及作动频率对作动力滞后相位的影响。充分考虑液压阀和负载的影响,利用SIMPACK和MATLAB建立了液压作动器和车辆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并对不同节点刚度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较低的工作频带,节点刚度对实际输出到车体上的作动力影响不大,但会造成作动器活塞杆的作动位移产生很大差异。最后,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橡胶节点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神经网络对于非线性系统有很强逼近能力的特点,对减振器的外特性进行了神经网络建模.并将三种神经网络减振器模型分别放入整车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中,对比分析了不同减振器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适宜被研究车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使汽车在设计阶段就能完成悬架阻尼参数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6.
A tunabl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for unbalanced rotor system which is made up of coil springs and magnetic spring is presen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absorber is introduced and the stiffness tuning mechanism of the magnetic spring is explaine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rotor-absorber system was buil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absorber were studied numerically. Finall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PID control strategy was tested.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bsorber is effective for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an unbalanced rotor system,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7.
A computer simulation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the response to an impulse loading of an automobile strut suspension system. The main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riction imposed on the piston rod of a shock absorber used in the suspension by its guide bearing on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impulses of a small magnitude, the friction has a significant and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system response, whilst for impulses of larger magnitude the effect is almost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8.
A new kind of shock absorber with Coulomb–fluid damping through coupling oil, wire gauze, rubber and spring by ingenious tactics is designed for reinforcement of electronic-information equipment in atrocious vibration and impact.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key-model machine shows complex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parameter coupling dynamic test; otherwise, it has a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for attenuating vibration and resisting violent impact. Based on this, the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for attenuating vibration mode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presented by analysing coupling physical mechanism of fluid and Coulomb friction and other factors for designing the shock absorber with high validit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in experimental data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ones obtained by performing the Runge–Kutta method wit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s the mode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 data, it can be used for engineering design.  相似文献   

19.
刘晖  顾宏斌  吴东苏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6(8):1055-1058,1062
选用并联组合高速开关阀作为起落架半主动控制执行器。针对起落架的着陆冲击这一瞬间过程,本文未采用常规的脉冲流量控制方法而是采用直接电压控制方法;考虑了高速开关阀的离散性和迟滞性,建立了基于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半主动控制缓冲动力学模型;按给定吸收功量时峰值载荷最小的准则设计PD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半主动控制方法对着陆冲击振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非线性弹簧力约束作用下的轧机辊系振动模型,采用平均法求得轧机辊系的幅频响应方程。仿真分析了不同非线性弹簧力和活塞杆初始位移的幅频特性曲线,以及系统分岔响应随外激励幅值的变化规律。引入吸振器控制装置,比较了吸振器加入前后的时域曲线和幅频曲线,仿真分析了吸振器质量、弹簧力和摩擦力对幅频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弹簧力和外激励都会改变轧机辊系振动特性的规律,吸振器的控制效果与吸振器质量、弹簧力和摩擦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