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下肢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结果:25例中,良性11例,其中脂肪瘤5例,骨化性肌炎1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瘤4例;恶性14例,其中滑膜肉瘤6例,转移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脂肪肉瘤2例。良性组肿块最大径平均(8.36±3.50)cm,恶性组(11.9±4.61)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变内部信号T1WI、T2WI以均匀中等或中等偏高信号为主,1例伴瘤周水肿;恶性组病变内部信号T1WI、T2WI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4例伴瘤周水肿(P0.05)。良性组6例未强化,恶性组均不同程度强化;良性组5例STIR呈低信号,恶性组2例STIR呈低信号;良性组无周围组织侵犯,恶性组8例伴周围组织侵犯,以上征象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边界、范围、大小、内部成分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MR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扫描,应用T1WI、T2WI及脂肪抑制PDWI序列做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其中9例行T1WI增强扫描.结果 12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椭圆形肿块,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其中单发9例,多发3例.在T1WI呈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4例,低信号2例.在T2WI及PDWI像上12例均呈不均质高信号.5例可见靶征,7例可见神经出入征,4例可见脂肪分离征,2例同时出现以上3种征象.结论 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典型MRI征象是与神经走行一致的椭圆形肿块,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T1WI多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靶征、神经出入征、脂肪分离征的存在有助于神经鞘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组间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软组织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外周神经鞘瘤13例,侵蚀性纤维瘤10例,纤维肉瘤1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6例。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1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MR血管成像,2例行MR波谱成像。结果:50例软组织肿瘤中45例发生于四肢。纤维肉瘤与侵蚀性纤维瘤长径最长,约112.73mm与112.98mm,外周神经鞘瘤长径最短,约37.75mm。50例肿瘤边界均较清楚,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夹杂多发线样或片状低信号分隔。外周神经鞘瘤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MRI特异征象为"靶征"、"神经出入征"及"脂肪彗星尾征"。侵蚀性纤维瘤T2WI呈高信号且有多发粗条状低信号分隔。纤维肉瘤主要表现为多发囊变坏死、出血及邻近组织受侵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呈边界不清的分叶状,可见囊变坏死与出血灶,T2WI背景呈高信号。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多呈类圆形,病灶内可见血液流空信号及线样低信号分隔。结论:好发于四肢的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的软组织肿瘤极易混淆,但各种肿瘤的MRI表现有差异,再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鉴别五种肿瘤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例发生于上肢,5例发生于下肢,5例边界较清晰。在MRI上与肌肉相比,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2例内部可见线条状留空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抑脂序列上呈较均匀的高信号,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病灶强化较均匀;4例可见明显包膜形成,瘤周未见水肿。2例在CT检查中显示病变与肌肉相比在平扫可见等、低密度成分,以前者为主,1例相邻骨质可见溶骨性破坏且瘤内可见散在不规则钙化影,增强扫描轻度及明显强化各1例。结论四肢软组织横纹肌肉瘤无明显影像学特征,若在检查中发现四肢软组织肿块且强化明显时,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人12例,术前均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CT表现平扫上为等、低密度混合的软组织肿块影,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n=9)或模糊(n=3);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坏死区不强化。MRI表现边界模糊,信号混杂。T1WI序列上多与肌肉等信号(n=11),内示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抑脂序列上以略高信号为主,边界清楚(n=2)或模糊(n=10),内示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浸润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其中10例原发于软组织,8例原发于骨骼。结果原发性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其MRI表现为:T1WI多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部分可见分隔征(6/10)、假包膜(4/10)及瘤周水肿(2/10),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多明显强化;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其MRI表现为:T1WI多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内可见斑片状等低信号,病灶周围常见不完整的低信号环(6/8),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周围多伴有软组织肿块(6/8),部分伴有病理性骨折(3/8)。结论 MRI对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乳腺原发性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患者女,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房肿块,呈无痛进行性增大。超声表现为右侧乳房混合性巨大囊实性包块,边界尚清,可见少许血流;MRI表现为右侧乳房一巨大肿块,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影,T1WI呈等低信号,边界清晰,DWI上肿瘤信号不均,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示瘤体边缘及实性成分呈斑片状、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理诊断:右侧乳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相似文献   

8.
四肢软组织肿块MRI恶性征象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肿块MRI恶性征象的可靠性.方法 对68例四肢软组织肿块的MRI进行回顾性盲法阅片,以病理为诊断标准,重点对其中30例MRI表现为恶性征象的肿块分2组(恶性征象的良性肿块组、恶性肿瘤组)进行分析,分析恶性征象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可靠性.结果 (1)MRI对68例四肢软组织肿块的良恶性定性准确率为89.7%,组织学定性为66.2%;(2)MRI恶性征象中,侵袭性与瘤周水肿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3项(范围弥漫、边缘模糊、信号混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MRI恶性征象的肿块中,肌纤维结构不清征象,在良性肿块与恶性肿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RI恶性征象中,侵袭性、瘤周水肿对恶性肿瘤诊断可靠性大,其余3项(范围弥漫、边缘模糊、信号混杂)可靠性小.肌纤维结构不清征象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髂骨骨质破坏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髂骨骨质破坏性病变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64例中良性肿瘤16例,包括纤维结构不良(FD)6例、骨软骨瘤及血管瘤各3例、软骨瘤2例、滑膜软骨瘤病和骨样骨瘤各1例;中间型病变20例,包括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8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恶性病变23例,包括转移瘤16例(神经母细胞瘤转移9例,淋巴瘤浸润3例,横纹肌肉瘤转移2例,恶性胸腺瘤转移1例,鳞状上皮癌转移1例),尤因肉瘤7例;髂骨感染性病变5例(结核2例,化脓性骨髓炎3例)。腺瘤转移1例,鳞状上皮癌转移1例),尤因肉瘤7例;髂骨感染性病变5例(结核2例,化脓性骨髓炎3例)。良性病变及及LCH主要表现为囊性或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骨脊残存1例,硬化边缘16例,软组织肿块9例,层状骨膜反应5例。恶性病变主要以溶骨性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8例见软组织肿块,8例见层状或针状骨膜反应。MRI显示髂骨骨髓被异常信号取代,病变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在T1WI及T2WI上表现为中等不均匀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髂骨骨质破坏性病变的种类较多,影像表现各异。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其中,实性肿块伴囊变9例,囊实性4例,实性1例;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2例为分叶状。肿瘤直径2.1~20 cm,平均9.8 cm;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主要为等信号夹杂少量高信号9例,高信号为主5例;信号不均匀13例,均匀1例;9例瘤内见斑片状坏死、囊变区,4例囊性肿块内见较多实性软组织影,1例为实性均质肿块;13例轻度强化,1例囊实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与周围血管一致。1例伴发子宫内膜轻度增厚,1例见大量盆腔及腹腔积液。病理证实13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卵泡膜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DC平均值及最小值在鉴别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3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其中良性24例,恶性29例,53例患者均行MRI及DW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平均值及ADC最小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ADC平均值及ADC最小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平均值及ADC最小值对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24例良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289±0.231)×10^-3 mm/s^2,29例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60±0.221)×10^-3 mm/s^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4例良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最小ADC值为(1.118±0.233)×10^-3 mm/s^2,29例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最小ADC值为(0.702±0.206)×10^-3 mm/s^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鉴别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方面,平均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最小ADC值的AUC为0.910,最小ADC值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平均ADC值。最小ADC值的最佳诊断点为0.968×10^-3 mm/s^2,诊断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9.7%。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良恶性方面优于平均ADC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邹月芬 《放射学实践》2001,16(6):422-424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和良恶性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例,恶性6例,结果:MRI定性诊断正确率68.7%,良恶性区分正确率为93.7%,良性诊断正确率为90%,恶性诊断正确率为33.3%,结论:MRI对良恶性区分诊断,对良性肿瘤的生物组织学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对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存在局限性,对恶性肿瘤生物组织学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WI的ADC值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经病理证实的94例软组织肿瘤(恶性44例,良性50例)MRI及DWI图像。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肿块的实性成分ADC值。在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的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及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计算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6±0.3)×10-3 mm2/s、(1.2±0.5)×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P<0.05),以1.28×10-3 mm2/s为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临界值,AUC为0.783,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65.91%。纹理特征中直方图特征(frequency size、skewness),灰度共生矩阵特征(Inertia_All Direction_offset7、Inverse Difference Moment_angle0_offset1、Inverse Difference Moment_angle0_offset7)及Haralick特征(Haralick Correlation_All Direction_offset4_SD)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 0.825、0.739、0.826、0.816、0.820、0.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佳预测模型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0、88.00%、86.36%。结论ADC值联合纹理特征对术前预测软组织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及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恶性软组织肿瘤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软组织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2 ml,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40天行MRI常规扫描和 DTI成像,扫描图像经AW 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肿瘤实质区、坏死区、肿瘤周边区、肿瘤邻近正常肌肉及对侧正常肌肉的平均ADC值、部分各向异性值(FA)、各向同性值(Iso)和体积与各向异性比值(VrA)。结果:所有兔大腿肌肉VX2 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坏死区、肿瘤周边区、邻近及对侧正常肌肉的FA值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坏死区、邻近及对侧正常肌肉的平均ADC值和VrA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与瘤周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邻近正常肌肉与对侧正常肌肉各参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so 值在正常肌肉与不同区域肿瘤组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可作为软组织肿瘤 MRI研究的动物模型,扩散张量成像能用于评价软组织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有待选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B超、CT、MRI、血管造影对盆部腹膜外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88例盆部腹膜外软组织肿瘤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B超、CT、MRI对肿瘤的检出率均为100%.恶性者86.7%B超、87.5%CT显示为囊实性或实性,93.3%CT显示密度不均.B超显示输尿管扩张、CT显示髂血管受累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88.9%、75%.MRI显示盆部血管、神经、骨骼受累的敏感性分别100%、100%、80%.结论:综合分析影像资料并紧密结合临床,是有效诊治盆部腹膜外软组织肿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表现及SWI表现。结果:MR表现分为:①局限肿块型7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②弥漫蔓藤型4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SWI表现:①肿瘤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呈较均匀稍高信号,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呈混杂信号或低信号为主,其间混杂条索状高信号;②静脉引流血管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为低回流型,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为高回流型;③肿瘤钙化与出血的鉴别:5例肿瘤钙化相位图以低信号为主,周边环以高信号;7例出血灶信号与之相反。结论:SWI序列可以客观的反映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构成成分,较常规序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和卵黄囊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骶尾部肿瘤中,29例畸胎瘤,6例为卵黄囊瘤。29例畸胎瘤内可见有脂肪、钙化和软组织成分;增强后软组织成分可见轻度强化。6例卵黄囊瘤中,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可见钙化;5例肿瘤呈不均匀软组织块,瘤内见出血,增强后均呈非均匀性强化。6例卵黄囊瘤甲胎蛋白检查阳性。结论:畸胎瘤和卵黄囊瘤是小儿骶尾部最常见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含三个胚层成分是畸胎瘤的特征,而卵黄囊瘤多为软组织性肿瘤,好发生出血,能够分泌甲胎蛋白是卵黄囊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软组织肿块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块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患者的MRI资料。结果:MRI能清晰显示出肿块的形态学改变及其范围,尤其对邻近结构受侵情况以及与神经血管柬的关系的显示较为敏感。部分有特异性形态及信号强度征象的肿块如脂肪瘤、血管瘤等依据其MRI可以明确诊断。良恶性两组肿块在大小、信号均匀性、边界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MRI特征有很大重叠性。MRI对软组织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66.67%、60%。结论:MRI对于发现肿块及显示病变所侵及的范围是最敏感、最准确的,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方面的价值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3例软组织肿瘤的大小、边缘、瘤周水肿、骨骼及神经血管束的侵犯、肌包膜关系以及不同序列的信号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通过MRI表现特征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4例恶性肿瘤可以从良性肿瘤中鉴别出来,但是在判断其组织起源时,恶性肿瘤受到限制.结论: MRI在鉴别诊断软组织肿瘤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