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油杆防失稳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抽油杆的失稳弯曲是造成抽油机井杆管偏磨与断脱的直接原因之一,防止抽油杆失稳弯曲是解决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有效途径。针对抽油杆失稳弯曲,研究了抽油杆底部集中加重技术及抽油杆缓冲补偿技术。前者是在抽油杆底部采用防偏磨加重抽油杆降低中和点的位置以解决抽油杆失稳问题,后者则是采用抽油杆防失稳补偿器解决振动载荷造成的杆管失稳弯曲及杆管偏磨问题。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防偏磨效果较好,杆管偏磨井的检泵周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大港南部油田有杆泵井偏磨机理探讨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港南部油田部分油井抽油杆和油管偏磨严重,造成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及频繁作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对165口因杆管偏磨造成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的井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抽油杆下行阻力理论计算,发现造成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是高冲次、高含水、低沉没度导致抽油杆下行弯曲和井斜变化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抽油杆底部集中加重、中性点扶正、配套应用大流道泵减少抽油杆下行弯曲;底部减少加重、偏磨段连续扶正、上部延伸保护和井口旋转减少井斜偏磨;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减少杆柱共振等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大港南部油田偏磨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影响抽油杆偏磨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井斜;二是柱塞下行阻力;三是底部油管屈曲.通过应用摩擦强度的概念对这三大因素的分析发现,井眼轨迹的弯曲、底部油管屈曲是抽油杆偏磨的主要因素,井斜、柱塞的下行阻力所引起的偏磨并不严重.对彩南油田抽油杆偏磨情况分析后,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在弯曲井段,全角变化率越大,杆管摩擦强度越严重.在斜直井段,当井斜角大于4度时,需要考虑安放抽油杆扶正器;在大间隙柱塞副、低粘度井液、小泵径的油井工况下,柱塞的下行阻力并非是抽油杆偏磨的主要原因;上冲程在柱塞拉动下,底部油管发生屈曲,由此形成的杆管之间的摩擦强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井数不断增加 ,杆断比例上升 ,检泵周期缩短 ,作业费用增加。通过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因素分析 ,提出了响应的预防措施 ,对减少杆管偏磨 ,降低杆断比例 ,提高泵效 ,延长检泵周期是十分必要的。在有杆抽油井中 ,当抽油机驴头下行时 ,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变形位移存在差值 ,驴头悬点的位移与抽油泵活塞位移也存在差值。这 2个位移差达到一定程度后 ,抽油杆发生弧状弯曲并与油管内壁接触 ,造成管杆偏磨。分析产生波动偏磨的机理 ,并论述了发生波动偏磨的几何和力学条件 ,为预防管杆偏磨提出了措施 :(1)对…  相似文献   

5.
三维井眼抽油杆与油管防偏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油杆、管偏磨主要受力学因素和油井产出物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抽油杆、管之间的摩擦力造成的;偏磨点的预测模型由实测数据进行修正或标定使预测更加准确;降低抽油杆、管之间的偏磨方法主要是降低杆、管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抽油杆对油管的正压力采用传力式加重杆加重,使抽油杆中和点下移;使用抽油杆防偏磨节箍,降低了杆、管之间的摩擦系数;现场应用219口井表明,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井下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河采油厂史南油田抽油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场暴露出的抽油杆疲劳断裂、杆管弯曲造成杆管之间的偏磨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现场抽油杆偏磨、断裂。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杆管偏磨现象严重。杆管偏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井眼轨迹、抽油杆失稳弯曲、腐蚀结垢、沉没度、油井出砂和结蜡等。在对杆管偏磨机理以及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示功图中的泵充不满、出砂、结蜡、油稠等因素以及杆管摩擦载荷值大小的综合分析,达到抽油机井杆管偏磨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1):48-48
抽油杆抗磨斟由抗磨光杆、扶正套总成、接头、背帽组成,在油井偏磨部位由于偏磨压力的作用,扶正套会自动找到最大偏磨点并相对固定,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与磨损转变为抽油杆抗磨副自身的摩擦与磨损,不但能克服直井井身轨迹弯曲部位及斜井造斜部位、增斜部位、稳斜部位、降斜部位的管杆偏磨问题,而且可防止下部抽油杆柱及管柱失稳弯曲与偏磨。同时,抽油杆抗磨副摩擦系数低、强度高、耐磨蚀、具备加重杆的作用,可防止杆柱失稳弯曲造成的杆管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抽油机小泵深抽井的杆管偏磨问题日趋严重。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是抽油杆的失稳弯曲变形所引起,油田高含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偏磨。为此,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小泵深抽井的抽油杆扶正器,即强制支撑内摩擦副式抽油杆扶正器。该装置扶正体可支撑固定在油管内壁上,使之与油管没有相对运动。将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与磨损转变为抽油杆扶正器自身的摩擦与磨损,防止抽油杆柱及管柱失稳弯曲与偏磨。现场应用37井次,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162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有杆泵抽油井杆管偏磨及提高稠油井、高油气比井和大斜度井泵效的问题,研制开发了XJFB型防偏磨抽油泵.该泵采用机械阀和双柱塞的结构,柱塞与抽油杆柱不直接连接,游动阀为机械开启方式,抽油杆柱始终在拉应力状态下工作.在临盘油田65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XJFB型防偏磨抽油泵,能防止抽油杆柱发生弯曲失稳及由抽油杆受压弯曲造成的杆管偏磨,有效解决了稠油井、高油气比井和大斜度井凡尔开关滞后的问题,提高了泵效.  相似文献   

11.
抽油井偏磨治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聚驱油井偏磨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聚驱采出井抽油杆的受力及偏磨的因素,给出了聚驱采出井抽油杆的受力公式及抽油杆弯曲的螺距。通过对抽油杆受力公式的自变量分析,认为冲程、冲次、下泵深度、弹性波及抽油杆下行最大速度是影响受力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偏磨的主要因素。从而确定在日常管理中,在采出井生产了一段时间后,为了改变抽油杆已有的偏磨位置,通过调参的方式改变抽油杆的受力大小,进而改变抽油杆弯曲距的位置,使杆管偏磨点发生位移。对于沉没度较低的井,要减小抽汲参数,尽量降低弹性波的振幅,减小形成弹性波的能量,达到治理偏磨的目的。通过采出井调参后延长检泵周期的统计,给出了调参原则,即定在该井上次检泵周期的1/3~1/2时间进行调参,并与其他的防偏磨措施结合,延长聚驱采出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2.
在油田抽高含水开发期,由于腐蚀和磨损的影响,有杆泵生产井中抽油杆接箍早期磨蚀失效,造成抽油杆断脱油井作业。论述了一种旋转防偏磨抽油杆接箍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结构的改变减少管杆接触比压力,在减小管杆问的摩擦力的同时减少旋转减小抽油杆接箍及接触油管的磨损,可有效解决有杆泵抽油井管杆接箍磨损造成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抽油机井中抽油杆与油管偏磨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造成抽油杆的断裂,而且还会磨漏油管。头台油田2010年检泵井中杆断脱、管漏井占检泵井数比例分别为13.5%、31%,两项已经占检泵总井数的44.5%,而造成管漏、杆断脱的主要原因就是杆管偏磨。由此可见,分析研究偏磨规律及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检泵数量,延长检泵周期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杆管偏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跟踪~发现造成荣72块抽油杆断脱的主要原因为井斜和挠曲,为了解决杆管偏磨造成频繁检泵的问题,需要进行防偏磨工艺设计,提高油井生产时效,减少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5.
含水与沉没度对杆管偏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抽油机井最小载荷随含水和沉没度变化规律及杆管摩擦磨损规律的实验研究,找出了含水、沉没度对杆管偏磨的影响规律。高含水抽油机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抽油泵因严重供液不足而产生液击,会加剧抽油杆柱振动,降低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从而减少抽油杆柱的轴向分布力与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加大了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受压段的长度,容易造成抽油杆柱屈曲而导致杆管偏磨。高含水是导致杆管偏磨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杆管偏磨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有杆泵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井眼弯曲和抽油杆柱失稳屈曲是导致杆管偏磨的重要原因。文章依据微元分析理论, 对运动状态下的抽油杆柱进行了受力分析, 建立了描述抽油杆柱在定向井中受力状态的三维力学模型, 模型采用波动方程的形式, 考虑了井眼轨迹、 杆柱组合、 抽油泵以及流体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实例计算表明, 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定向井中抽油杆的偏磨位置以及偏磨程度。  相似文献   

17.
在有杆抽油机的所有部件中,抽油杆是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一旦它在工作中出现断脱故障,将迫使油井停产,进行维修。根据有关文献的统计结果,大庆油田抽油机平均每年因抽油杆断脱故障进行修井检泵的井次占修井检泵总次数的12%以上,单根抽油杆的平均寿命约为7.59×106次工作循环。1.抽油杆偏磨故障分析抽油杆常见事故有:断、脱、偏磨、腐蚀、腐蚀加偏磨。其中,抽油杆管杆偏磨是抽油杆断裂油管磨穿、漏失、油层套管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各油田均有30%~40%的开发井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磨问题。截止1999年底,胜利油田因管杆偏磨造成的杆断和油管漏…  相似文献   

18.
抽油机杆管问题是检泵作业的主要原因,其中偏磨、腐蚀和疲劳是造成杆管失效的主要因素。据统计,除斜井有偏磨现象,41%的直井也发现偏磨,每年因杆管偏磨造成的检泵工作量占到总作业量45%。随着水平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数量增加以及深抽提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有杆泵采油是石油工业传统而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采油方式。而有杆泵偏磨是抽油机采油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油管、抽油杆在上下冲程中的相互偏磨,造成大量油管、抽油杆直接报废,也是抽油机井维护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抽油机井维护作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就有杆泵偏磨机理进行探讨,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现场抽油杆偏磨状况知道,抽油杆本体或接箍偏磨严重,这是因为它们与油管壁有接触,出现接触的原因是在井下杆管的受力不可能达到理想状况的,抽油杆在井下运动过程中,与油管不同心,从而造成油管与抽油杆发生接触。为避免杆管偏磨,采取技术对策:(1)降低阻力;(2)提高杆管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