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MRI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HT)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特征性表现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HT患者的CT、MRI表现,依据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ECASS)分型进行CT分型,参照该分型,根据MRI显示的脑梗死病变内出血灶的异常信号范围进行MRI分型,并进行HT的CT、MRI比较.结果 MRI检出HT例数明显多于CT,尤其是对出血性脑梗死(HI)的检出,MRI发现了HI 52例(86.7%)而CT仅7例(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脑实质出血(PH)的显示,二者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别.MRI可以检出CT不易发现的微小岀血及亚急性期、慢性期岀血及幕下出血.CT显示的HT的数目、大小、范围较MRI小.同一病例MRI与CT显示的HT形态可能不同.结论 MRI诊断HT较CT更敏感,2种分型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同.MRI分型对判断出血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CT胸部扫描对支气管肺癌病人进行纵隔病变的检查,是近来采用的一种有效技术.CT扫描能够对直径小到3~4mm的淋巴进行影象诊断.该文报导了148例病人术前均经CT扫描估价,结果有146例病人病变得到切除.分析时把直径≥1.5cm的淋巴结列为异常.所有经CT检查发现的异常淋巴结均通过纵隔镜检查、前纵隔探查或开胸探视进行验证估价.而CT检查淋巴结阴性病人不经以上检查就可直接进行手术.手术病人分为两组.Ⅰ组(51例),术中没有进行常规纵隔探查,Ⅱ组(后97例),每个病人均常规进行纵隔探查,对淋巴结均有组织学检查资料,把CT扫描的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CT扫描对检查纵隔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0%和  相似文献   

3.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病人的预后尤为重要.螺旋CT的局部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在早期发现病灶、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上有重要价值.就支气管的CT显示、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和中央型肺癌CT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造成晶状体损伤的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对42只临床证实有晶状体损伤的伤眼,对照CT检查结果,观察晶状体的位置、形态、密度改变.结果:CT诊断外伤性白内障18只(42.8%),晶状体全脱位10只(23.8%),半脱位6只(14.2%),未见异常改变10 只(23.8%).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76.1%.结论:CT检查对晶状体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女性盆腔原发恶性肿瘤的CT、超声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与超声在女性内生殖器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47例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的女性内生殖器原发恶性肿瘤,对其中有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73例进行CT与超声的影像对照分析.结果超声的确诊率稍高于CT,且费用低廉.结论超声可作为女性内生殖器原发恶性肿瘤的首选检查手段;CT应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脑组织对称部位CT值的测量差值研究,探讨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量28例神经系统正常志愿者的7处脑组织对称部位的CT值并计算差值(△HU),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正常参考值,将其与经临床追踪证实的超急性期脑梗死28例(30个可疑病灶)的对称部位CT值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人7处脑组织对称部位CT值测量差值为(△HU)0.00~2.0.病变组CT值测量差值1.2~8.97 HU,平均为4.1(△HU),CT值测量差值呈非正态分布.正常组7处脑组织对称部位测量差值与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T平扫测量对称部位脑实质CT值差值,对中老年人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25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病理结果与CT影像学关系进行探讨.发现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分级与CT影像间有密切的关系.4例CT表现低密度无增强型,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Ⅰ级.2例CT表现低密度造影后有增强,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9例CT为混杂密度,造影后有结节或不规则增强,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Ⅲ~Ⅳ级.CT影像确实可为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分级提供诊断依据.采用多靶点取材的方法发现肿瘤阳性诊断率不同,于肿瘤中心部取材阳性诊断率为40%;于肿瘤周边部取材阳性诊断率为30%;于肿瘤高密度区取材阳性诊断率为86%.立体定向多靶点连续取材是提高肿瘤活检阳性率的理想方法.对于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检查中常因外伤患者躁动不安的移动而引起头颅移动伪影,而影响临床诊断.CT分段重建是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头颅移动伪影对CT扫描图像的干扰,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放射防护,本研究对50例(含66个出血灶)有头颅移动伪影的患者进行CT扫描分段重建,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双期增强CT扫描.术前行肝硬化CT分级,并与术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分级Ⅰ、Ⅱ、Ⅲ、Ⅳ级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14个月、5个月和2个月,Ⅰ级和Ⅱ级合并组与Ⅲ级和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经log-rank检验,3条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86,P<0.000),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率各CT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导管位置和CT分级与生存时间关系最密切,且CT分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CT分级越高,生存时间越短,硬化CT分级在介入手术前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7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16例进行CT检查,11例进行MRI检查.男13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1月~4岁3个月,平均1岁6个月.结果 在CT及MRI上,全部肿块含有不均匀脂肪样密度或信号,瘤体中有间隔,部分病例含结节状或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瘤体有不均匀强化.与局限型相比,弥漫型肿块较大、边界不清、复发率高.结论 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有助于脂肪母细胞瘤诊断、术前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astleman's病的CT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s 病的临床资料和CT 表现,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变部位:纵隔5 例,颈部3 例.临床分型均属于局灶型,病理分型均属于透明血管型.CT 表现:CT 平扫示病灶均为等密度,3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示病灶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Castleman's病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的CT 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预后情况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HIE的CT表现,重点观察脑水肿、脑出血、及脑梗塞的CT征象.结果:132例临床诊断为HIE中有118例有异常CT表现,14例无异常CT表现.脑白质低密度区CT值小于18者118例,占90%.低密度区范围扩大者106例,占80%.脑室内出血7例,占5%.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6例,占27%.脑梗塞1例,约占1%.3周至1年后复查36例,12例有异常CT表现,主要以外部性脑积水表现为主.部分有脑软化、脑萎缩的CT表现.1例有脑瘫表现.结论:CT检查对HIE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可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8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86例患者发现107个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并表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结论:螺旋CT扫描能较早的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结核的CT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期间70例免疫低下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资料,与同期住院的100例一般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免疫低下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以中重度浸润型肺结核为主,两肺广泛的实变阴影,伴多发性空洞及两肺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与一般的肺结核相比,其影像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低下患者肺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7):851-852
目的:探讨肺包虫的CT影像识别,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包虫患者9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探查,同时对胸部进行X线扫描,对其CT影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CT探查肺包虫结果显示:9例病灶中有6例单发囊性病灶,3例多发囊性病灶,可见囊性病灶中单发病灶多于多发病灶,通常肺中的病灶边缘较清晰,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囊内可见有子囊,且密度比较均匀.感染1例,其囊壁呈点状钙化,感染后外囊壁呈弧形钙化,其囊内密度增高且不均匀,破裂时出现的征象有:新月征、水上荷花征、飘带征.结论:CT影像对肺包虫病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包虫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时间减影技术在检测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T图像(每例均有过去和当前的CT图像)和相应的CT减影图像,其中30例有肺结节(共75个结节)作为研究组,50例无肺结节作为对照组.2名高年资与2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首先分析普通CT图像,然后再同时分析普通图像与CT减影图像.阅读时诊断是否存在较前次增大、实性成分增多或者新发的结节并对诊断的肯定度进行评分.观察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4名放射科医师使用CT减影图像前后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和0.92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使用CT减影图像后,肺结节检出率由77.3%(58/75)提高到89.3%(67/75).结论 CT时间减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放射科医师的肺结节检出率,尤其是对靠近肺门的亚实性小结节,而且低年资医师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CT机应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全军CT机性能状态按 9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分析全军CT机应用质量检测结果。结果 :2 0 0 0年检测的CT机中 ,所有参数合格的有 130台 (占6 0 .2 % ) ,1项参数不合格的有 6 9台 (占 31.9% ) ,2项参数不合格的有 11台 (占 5 .1% ) ,3项参数不合格的有 6台 (占 2 .8% )。结论 :必须加强对新CT机的验收检测 ,对老CT机的应用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 观察, 并于CT 进行比较, 以探讨西宁地区TCD 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于24 h 内进行床旁TCD 检查及CT检查,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卒中组TCD检测结果,病侧MCAVm降低、 ACAVm升高, 分别与自身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TCD和CT两种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χ2=39.208,P<0.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 异常率高于CT, 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矽肺肺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矽肺病人及10名年龄匹配志愿者进行吸气与呼气2期扫描,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Pulmo软件定量分析.所有受检查者均在1周内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矽肺基本病变,对各征象用多层螺旋CT进行定量评分,并与肺通气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矽肺组与对照组各征象的CT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网格状阴影除外,P=0.553),单纯型矽肺组与复杂型矽肺组C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大阴影的CT评分除外).CT气体潴留得分和肺气肿得分与肺功能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网格状阴影和FEF 75%、FEF 50%、FEV1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和FEV1/FVC没有相关关系.矽结节、支气管扩张及大阴影的CT评分与肺功能检查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气体潴留和肺气肿CT评分与小气道阻塞肺功能指标之间呈较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矽肺肺功能损害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尚无口服对比剂作螺旋CT胆管成像的报道,也无对单独使用碘番酸这种广泛应用的胆管对比剂使胆管显影即螺旋CT胆管成像的能力的评价.作者对有与无胆囊的病例使用碘番酸行螺旋CT胆管成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